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课标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17 免疫调节
专题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天然免疫细胞,其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直接通过细胞毒性和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来抵抗病原体或裂解肿瘤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自然杀伤细胞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B.自然杀伤细胞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
C.自然杀伤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D.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
答案 D
2.健康人的子宫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宫颈癌。HPV入侵机体感染细胞a后,机体作出免疫应答。如图细胞b与细胞a结合,细胞b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颗粒酶通过细胞膜上的孔道进入细胞a,引起染色质浓缩、DNA被切割,最终使细胞a裂解释放病毒颗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感染HPV的细胞a,其表面某些分子发生的变化可被B淋巴细胞识别
B.细胞b是细胞毒性T细胞,来源于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
C.颗粒酶进入细胞a后可能会启动某些基因表达,使细胞凋亡
D.细胞b的产生过程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不需要抗原呈递细胞的参与
答案 C
3.某研究小组取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甲、乙、丙、丁四组进行实验:向甲、乙两组注射抗原①,向丙、丁两组注射抗原②后,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向甲、乙、丙、丁分别注射抗原①、抗原②、抗原①、抗原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注射抗原后,辅助性T细胞与浆细胞结合,促进浆细胞分泌抗体
B.初次注射抗原和再次注射抗原,均只有甲组和丁组产生了记忆细胞
C.再次注射抗原后,产生抗体的速度是甲组>乙组、丙组<丁组
D.甲组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分布于血浆中,与抗原结合后不需要被细胞消化
答案 C
4.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A属于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树突状细胞将自身的抗原直接呈递给浆细胞
C.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可通过使用免疫增强疗法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答案 A
5.科研人员构建了靶向膜蛋白H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简称DS,携带DNA抑制剂),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使药物定向作用于特定对象。当DS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进入细胞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进一步杀死癌细胞或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将其消灭。研究表明,DS在乳腺癌治疗中疗效很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DS靶向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免疫过程
B.膜蛋白H基因可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量很高
C.DS又称“生物导弹”,它能与膜蛋白H特异结合靶向作用于癌细胞
D.DS进入癌细胞后,降解释放DNA抑制剂进而使癌细胞死亡
答案 A
6.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密切相关。HPV疫苗是世界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的HPV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HPV颗粒
B.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被HPV感染的宫颈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变化
C.注射的HPV疫苗可作为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
D.对于已经感染HPV导致宫颈癌的女性再注射HPV疫苗不能起治疗作用
答案 A
7.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使被感染细胞破裂释放子代病毒。药物“磷酸奥司他韦”一般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口服用药后肝脏可将其转化为奥司他韦羧酸盐(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奥司他韦羧酸盐可以抑制甲型流感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
B.甲型流感病毒突破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二道防线
C.患者通过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共同消灭甲型流感病毒
D.流感病毒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合成神经氨酸酶
答案 A
8.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简称流感病毒(RNA病毒),其表面有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类型的抗原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有18个亚型,NA有11个亚型,HA和NA可以随机组合,如H1N1、H1N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的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氨基酸、核糖核苷酸等原料
B.免疫系统可通过识别流感病毒的HA和NA,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C.机体针对流感病毒H1N1进行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对H1N9也会有一定的抵抗力
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B淋巴细胞在流感病毒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
答案 D
9.某病毒的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针剂,首剂接种与第二剂接种后机体产生抗体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的IgG和IgM是机体产生的两类重要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二次免疫的发生与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有关
B.检测血清中该病毒的特异性IgM,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C.若某人的特异性IgG呈阴性,则说明机体一定未感染过该病毒
D.第二剂不宜在首剂接种后第20天接种,与此时体内相应总抗体量高有关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0.党参多糖(CPPS)是党参发挥药用功效的重要成分,某科研小组欲研究党参多糖纳米乳(CPPS-NE)对免疫抑制小鼠(小鼠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免疫抑制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将健康状况一致的小鼠分组后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检测项目 组别 胸腺指数 (mg/g) 脾脏指数 (mg/g) 吞噬 指数 TNF-α (ng/mL) IL-6 (ng/mL)
空白对照组 0.86 2.89 4.31 2.57 59.32
模型对照组 0.57 1.73 3.40 1.17 41.27
CPPS-NE-1 1.21 3.19 4.47 3.89 100.03
CPPS-NE-2 1.07 2.85 4.22 2.79 75.83
CPPS-NE-3 0.97 2.75 4.08 1.96 62.02
注:CPPS-NE-1、2、3分别表示对模型小鼠用CPPS-NE高、中、低剂量处理;TNF-α和IL-6是由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
(1)动物体内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除细胞因子外还有 (答两项)。本实验选择测定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的原因是 。
(2)若实验组均以0.2 mL CPPS-NE灌胃小鼠,则模型对照组的处理是 。
(3)上述实验结果说明 。
(4)实验小组若要进一步验证CPPS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与CPPS-NE类似,写出简要实验思路。
实验思路: 。
答案 (1)抗体、溶菌酶 胸腺和脾脏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脾脏内含大量的淋巴细胞。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 (2)0.2 mL生理盐水灌胃 (3)适宜剂量的CPPS-NE可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4)相同实验条件下增设三组实验组,分别为CPPS-1、CPPS-2、CPPS-3,处理剂量及浓度分别与CPPS-NE-1、CPPS-NE-2、CPPS-NE-3相同,并检测相应指标
11.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表面过量表达的PD-L1分子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分子特异性结合,会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帮助肿瘤细胞开启免疫逃逸。使用PD-1抗体可以阻断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结合,打破PD-1抑制途径,重新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杀伤肿瘤。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 (填“强”或“弱”),则可能引起细胞癌变。PD-L1分子与PD-1分子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
(2)在免疫正常的机体内, 细胞会被肿瘤细胞抗原激活并分泌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和肿瘤细胞的作用下, 细胞被活化,最终引发肿瘤细胞的裂解凋亡。该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
(3)科研人员获取了小鼠的PD-1抗体基因,将其导入A病毒基因组,构建成重组溶瘤病毒,并利用溶瘤病毒进行以下实验:
选择免疫系统健全的小鼠,皮下注射癌细胞,建立癌移植模型。将模型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等量PBS缓冲液和PBS配制的重组溶瘤病毒,检测肿瘤体积变化,结果如图。
①通过图中实验结果可知重组溶瘤病毒可以 。
②据结果推测,实验组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基因组指导合成的 抗体与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阻断免疫抑制通路,增强了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
③实验者用等量的PBS配制的A病毒进行了一组补充实验,若该组实验结果肿瘤体积小于PBS组则说明 。
(4)据本题推测,要阻止PD-L1和PD-1的结合,阻断免疫抑制通路,研究思路还可以是 (答1点即可)。
答案 (1)强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辅助性T 细胞毒性T 免疫监视 (3)①抑制肿瘤体积增大 ②(T细胞表面的)PD-1分子 ③A病毒本身也能杀死肿瘤细胞 (4)减少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的量(或减少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分子含量或抑制其发挥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