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课标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 酶与ATP 专题过关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新课标生物高考专题复习--专题4 酶与ATP 专题过关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02 14:18: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新课标生物高考专题复习
专题4 酶与ATP
专题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
1.M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它们有两种状态,结合GTP的活跃状态和结合GDP的不活跃状态。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碱基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TP丢失1个Pi后可参与RNA的合成
B.M蛋白由活跃状态转化为不活跃状态需要消耗能量
C.运输蛋白质的囊泡可能来自核糖体、内质网或高尔基体
D.M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细胞内运输分泌蛋白的囊泡不能形成
答案 D 
2.ATP合酶是一种膜蛋白,由突出于膜外的F1和嵌入膜内的F0两部分组成。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时,ADP和Pi结合形成ATP(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F0部分只需核糖体与线粒体参与
B.线粒体外膜上含有大量的ATP合酶
C.ATP合酶具有催化功能和转运功能
D.生物膜破损后将会提升ATP合成速率
答案 C 
3.科学家提取到的第一份纯酶结晶是脲酶,与没有催化剂相比,适宜条件下,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的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通过分泌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的杀灭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脲酶只能够催化尿素分解,说明脲酶具有专一性
B.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的速率提高1014倍,说明脲酶具有高效性
C.幽门螺杆菌核糖体合成尿素酶所需ATP可能来自细胞质基质
D.幽门螺杆菌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与协同进化有关
答案 B 
4.如图展示了生物体内与ATP有关的部分反应,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1个ATP含有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
B.过程②⑥为ATP的水解,通常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C.叶肉细胞内③的速率大于④的速率时,植物体的干重将增加
D.剧烈运动时,ATP—ADP循环的速度将加快
答案 C 
如图为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两个实验结果,除自变量和图中条件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实验1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增大
B.若继续增大实验1的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若继续增大实验2的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可能不再增大
D.若降低两个实验的反应温度,相对反应速率都将降低
答案 B 
鱼宰杀后鱼肉中的腺苷三磷酸降解生成肌苷酸,能极大地提升鱼肉鲜味。肌苷酸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降解又导致鱼肉鲜味下降。在探究鱼类鲜味下降外因的系列实验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a pH对ACP活性的影响
图b 温度对ACP活性的影响
A.本实验的自变量只有pH和温度,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
B.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的ACP结构不同
C.pH低于3.8、温度超过60 ℃,对鳝鱼肌肉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的机理不同
D.由图可知,放置相同的时间,鱼在pH为6.0、温度为40 ℃条件下,鱼肉鲜味下降最快
答案 D 
酶能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来催化代谢反应。下列选项中与该原理不直接相关的是(  )
A.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胃里的消化
B.成熟的苹果可促进香蕉成熟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过程中,需要蛋白质参与
D.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加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
答案 B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去磷酸化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的过程,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可用于合成ATP
B.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使蛋白质磷酸化
C.蛋白质活性的改变可能是通过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来实现
D.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答案 A 
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氨溶于水后形成铵根离子)。某研究人员利用一定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了铜离子对脲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关于脲酶和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其自变量是铜离子浓度
B.铜离子降低脲酶的活性可能是因为其影响了酶的空间结构
C.由图可知,脲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可能在60℃以上
D.生物产生的脲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才具有活性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0. 胰脂肪酶是肠道内脂肪水解过程中的关键酶,板栗壳黄酮可调节胰脂肪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对脂肪的吸收。为研究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实验:在酶量一定且环境适宜的条件下,检测了加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曲线可知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具有    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2)图2中A显示脂肪与胰脂肪酶活性部位结构互补时,胰脂肪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酶的作用具有      性。图2中的B和C为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作用机理的两种推测的模式图。结合图1曲线分析,板栗壳黄酮的作用机理应为      (填“B”或“C”)。
(3)为研究不同pH条件下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有                。(需答出两点)
②由图3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    。
③若要探究pH为7.4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板栗壳黄酮的        ,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答案 (1)抑制 (2)专一 B (3)是否加入板栗壳黄酮和不同pH 大 浓度梯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