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7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课件(7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14 12: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2张PPT。1.解放战争第一年主要战场在哪里?温故知新3.我军什么时候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2.我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解放区战略防御我军于1947年6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第24课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自主先学思维拓展
1.为何首战东北?
2.三大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1945.8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1949.10.1和谈时期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130
万人430
万人1946年6月1947年6月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5
万人280
万人365
万人
1948年秋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48万60多万60多万75万30万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人民解放军
东北野战军 70万
华东野战军 42万
中原野战军 20万
华北野战军 20万
西北野战军 7 万国民党军队
东北战场(48万)
华东战场(60余万)
中原战场(75万)
华北战场(60余万)
西北战场(30万)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大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理解:兵力对比
动脑筋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合作探究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大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理解:兵力对比
动脑筋敌军态势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林彪罗荣桓黑山阻击战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辽沈战役示意图锦州营口黑山大虎山长春沈阳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陈官庄双堆集碾庄徐州张家口锦州营口黑山沈阳长春新保安歼敌47万北平天津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0月 2、统帅:林彪、罗荣桓3、战略战术:
“关门打狗”5、主要作战地区:锦州6、战果:歼灭敌军47万多人,
解放东北全境,第一
次取得对国民党军数
量上的优势。4、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南京武汉西安郑州国民党重点进攻北平延安上海国民党进攻方向解放区大别山中间突破
分隔歼灭中间突破
支解敌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农民踊跃参军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结合右边《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深厚的兵源。
  二、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三、人民群众大力支前,这就能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仗,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动脑筋淮海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2、统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4、作战地区:碾庄、双堆集、陈官庄4、战果: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3、参战部队:中原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分割包围华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陈官庄双堆集碾庄徐州张家口锦州营口黑山沈阳长春新保安歼敌55.5万歼敌47万北平天津歼灭和改编52万 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什么好处?想一想北平 因为解放军善于抓住时机,抓住了傅作义孤城防御的绝望心理,恰到好处的用政治说服工作说服了傅作义,使得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北平。“和平歼灭”了国民党20多万人。

可以避免军队和平民的伤亡,避免城市各种设施受战争破坏,保护历史文物。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返回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阅读材料,请思考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材料一 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平津战役:1、时间: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31日
2、战略战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4、主要作战地区:张家口、天津5、战果: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3、作战部队: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5、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战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为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淮海战役使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铁拳;
平津战役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
总之,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意义) 拓展延伸学习了三大战役你有何感想或认识?三大战役不同作战方针的制定是中共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针的体现;中共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战略指挥英明果断、指挥艺术高超灵活;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树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识。三 大 战 役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二、渡江战役渡 江 战 役 中 的 水 手 老 大娘百万雄师过大江江阴湖口南京战线从哪里到哪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月21日3、目的:4、结果:国民党政权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2、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政权,
把革命进行到底. 湖口江阴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加速了人民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准备 了条件。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
“国共划江而治”图谋。并占领了国民
党统治的老巢-----南京,推翻了国民
党的反动统治。活动与探究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什么? 大家可以从阶级属性、国家职能、历史趋势、军队士气、指挥等方面考虑。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失民心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得民心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逆民意顺民意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启示---民众支持重庆谈判全国内战爆发粉碎重点进攻:转入战略进攻:消灭敌军主力:推翻国民政府: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课堂小结:转战陕北刘邓大军
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南京解放解放战争:1946.6---1949.10回顾小结: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基础知识反馈练习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4、从_____年____月到____年_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和 194891949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5、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国共关系演变共产党成立(1921)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2)国共合作
共同北伐蒋汪叛变
合作破裂十年内战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七七事变
再次合作抗战胜利内战爆发战略大决战讨论: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B. 部队士气C. 政权性质D. 将帅素质E. 历史趋势解放军打仗勇敢,士气高涨。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深得民心。毛泽东等人善于谋略,指挥得当A. 人心向背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政权背信弃义,政治孤立国民党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统治腐败,经济崩溃,民心尽失
国民党内部纷争不断,指挥失措 国民党发动内战, 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 。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 。 违背失败顺应胜利违背 顺应 失败 胜利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战略决战时机的选择2、辽沈战役3、淮海战役4、平津战役5、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1948年9月─ 11月
林、罗
东北
野战军关门打狗47万解放东北全境1948年11月─ 49年1月刘、陈邓、粟 谭中原、华
东野战军中间突破分割歼灭55万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1948年10月─ 49年1月
林、罗聂
东北、华北野战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52万华北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