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_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复习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_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复习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7 09:1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春秋战国时期:
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前722-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叫春秋时期。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历史上成为战国时期。战国”一词本指当时参与战争的强国,自汉刘向编《战国策》后,才作为时代名称。
你知道春秋战国时代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吗?
第2 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
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通过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
的局面及其意义
一、政治大动荡: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二、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
三、文化大繁荣:诸子纷出,百家争鸣
四、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2、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
3、百家争鸣的背景,代表人物与思想主张
自主学习
1、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的表现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
—《左传·桓公五年》
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逐至于雒(今河南有洛阳市),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礼崩乐坏(五霸)
列国纷争
兼并剧烈(七雄)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大动荡)
大一统
根据上述材料社会秩序发生了怎样的变动,春秋战国形势图又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大动荡)
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华夏:农耕民族 讲礼乐、服饰、重礼仪
蛮夷:游牧部族 “披发左衽”
融入方式:
1. 内迁融入华夏(接受农耕、礼仪)
2. 被兼并融入华夏(秦穆公并国十二,遂霸西戎)
3. 主动认同华夏(如楚国、吴、越)
楚子(楚庄王) ……,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都江堰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社会秩序会出现急剧变动?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耕作工具
土地制度
井田制(奴隶土地国有制)
小农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
地主
自耕农
佃农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的活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富国强兵
私学兴盛 百家争鸣
变法运动 富国强兵
措施 内容 作用
政治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普遍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农耕,富国强兵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废井田,开阡陌” 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
1、背景
三、百家争鸣(文化大繁荣)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变法图强,礼贤下士
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的活跃
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学派 代表 主  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
政治主张:为政以德、恢复周礼
教育思想:首创私人教学,提倡“有教无类”
天命观:先人后鬼,敬鬼神而远之
政治主张:仁政
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本善
政治主张:仁义、王道,隆礼重法、礼法并用
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伦理观:性本恶
天命观:“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2、内容
学派 代表 主  张
道家 老子
庄子
法家 韩非
墨家 墨子
世界观:“道”是万物的本源 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辩证法: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相互依存
政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世界观:齐物论。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相同
崇尚自然,追求逍遥自由
政治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威势臣民(法、术、势)
2、内容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
儒家: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3、意义
各家名言:你知道是谁说的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小结
夏商西周(统一)
春秋战国
(过渡时期:分裂)
秦朝
(统一)
BC770
BC221
奴隶社会:
贵族政治
中国第一次社会大转型时期
封建社会:
官僚政治
政治 世卿世禄 宗法分封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变法改革 大动荡 大发展 大繁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经济 木石并用 井田国有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 封建土地私有制
文化 礼乐文明 礼崩乐坏、百家争鸣 以法治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