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森林断想》导学案
时间:2.26课时:3 备课人:方景春 万玉芳 审批: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结构。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3、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学习本文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的写作手法。
5、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重难点】
1、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知识链接】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点击字词。
二、感知课文
1.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明确文章思路。
班级: 姓名:
第二课时
三、研读课文
⒈ 地下森林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3、“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4、“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第三课时
5、找出精彩的句子欣赏交流。
四、拓展延伸
摘抄并背诵文中你所欣赏的抒情语句。
中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又见红叶
①你红了!
②秋风萧瑟,山川寂寥,严寒自远方步步逼来,万木惊悸,天地变色,这时候,你点燃自己 翠绿的生命,升腾起红彤彤的火焰,漫山遍野熊熊燃烧。
③今秋读你,心头顿觉恍然,你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面高高飘扬的鲜红的旗帜啊!
④我又见到往日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上那猎猎飞舞的红旗,在血雨里,在火海里,毅 然奋飞,如雷电劈开明霾,一往无前,直取敌阵。
⑤你红了!
⑥面对寒秋第一千次、第一万次的威迫,你泰然自若,从高接云汉的制高点上,举起火红的 旗,血红的旗,烧得周天一派通红的旗,烧毁的秋色,辉耀我们生命的天空。
⑦你红了!
⑧在行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怡然自得地唱起歌,唱红艳艳的歌,唱嫩生生的歌,唱热腾腾的歌……湿润、明媚、宛若春光的歌声,憩栖在稚嫩的、成熟的心原上,便有一簇簇、一丛丛情的嫩芽、爱的枝桠,萌生出来;便有□□如火的花,□□如血的花,□□如玉的花,□□如霞的花,一一绽放开来。
⑨待你与金秋一同老去,便有严冬走来,撒下一天雪的洁白,把你,把世界,丝毫不露地遮盖起来,天地间不再有污秽与创伤,只有无际天涯一片圣洁。
⑩而你的歌,就在这洁白的世界上,在我们广阔的心野上,绽放着灼灼燃烧的花——纯情、深情、炽热、火红、永不枯萎的花。
1.在文中方框中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③段到第④段,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那么,两者之间的相关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开头写秋叶高歌而去时,有“唱红艳艳的歌,唱嫩生生的歌”两句,联系下文理 解,如果说“唱红艳艳的歌”表现了红叶逝去时的洒脱、坦荡和壮烈,那么“唱嫩生生的歌 ”又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下面四句名句中,哪两句与第⑧段的旨趣较贴近?( )
A.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5.文章第②段和第⑨段都有写秋冬季节的词句,第②段用的是“秋风萧瑟”、“严寒自远方步步逼来”等词句,第⑨段用的是什么词句?这两组词语从意义和作用上有什么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