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2014年,考古人员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确认丹东一号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沉没的战舰"致远舰",将进行整体打捞。
致远舰——邓世昌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日本明治天皇
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
甲午中日战争时在位皇帝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殖民扩张,制定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根本原因
台湾
蓄谋已久的日本
明治天皇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直接原因
清政府没有认真备战,北洋大臣、驻朝中国军队的真正指挥官李鸿章在国际间四处作揖,将和平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诸列强的干涉,迟迟不派兵增援前线。但李鸿章的希望一个个破灭。
英
美
德
法
俄
日本成为其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趁机夺取新的权益
侵略准备尚未就绪,不干涉
支持默许
日
中
攻
国际环境
卡尔·本茨汽车
莱特兄弟试飞
贝尔电话
爱迪生电报机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4.7.25
1894.9.15
1895.2.2
1894.9.17
黄海海战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1894.11
丁汝昌
左宝贵
邓世昌
旅顺大连大屠杀
三、黄海海战(1894)
“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
民族英雄邓世昌
生于1849年,卒于1894年,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黄海海战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
项目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0 191 2052 5艘沉没 1200
日方 12 272 3566 5艘重伤 300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直接结果:敌强我弱,虽伤亡惨重,但舰船损失相当,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让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不准出击,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战域的制海权。
英国人阿伦曾亲眼见过日军在旅顺的大屠杀,在他的《旅顺落难记》里有这样的一段:
是来个日本兵捉了许多逃难的人,有的砍下一只手,有的割下一只耳,有的剁下一只脚,有的砍下一个头,我所见的,无论男女老少,没有绕过一个。所过街头,死尸堆积有几尺高,那男女老幼死得奇形怪状,没有相同的。在一个铺面里,看见地板上铺满了死尸。当中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小孩也有,亦有开膛破肚的,亦有斩成两段的。那柜台旁边还有一个大钉子钉着一个几个月的小孩儿,地板上的血,足有三寸厚,死尸重重叠叠堆了起来,零零落落的手到处都有····
旅顺大屠杀
旅顺大屠杀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美国纽约《世界报》
最终结果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黄海海战后,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保存实力,有意夸大战败程度,下令“避战保船”,让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不准出击,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战域的制海权。最后,日军分两路围攻威海卫,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丁汝昌宁死不降,在绝望中服毒自尽。后英国顾问浩威假托他的名义起草投降书,向日本投降。
“定远”管带刘步蟾在此之前命人炸沉“定远”后以手枪自杀。北洋海军残余舰船“镇远”、“济远”等4舰和6艘炮艇及全部军用物资被拱手送给了侵略者。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予决不弃报国大义,
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威海卫战役
三军败绩 割地求和
万寿疆无 普天同庆
1895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半殖民
程度大大加深
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不同点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其他 协定关税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割地增多
赔款增加
开口深入
设厂新增
新阶段特征:
1、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内地
2、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李鸿章
伊藤博文
苏州
杭州
沙市
重庆
长
江
宁波
广州
厦门
福州
上海
营口
烟台
南京
汉口
九江
镇江
淡水
台湾
汕头
琼州
东南沿海
长江中下游
深入中国内地
列强侵略势力
14:14
船体用巨大的石块雕凿而成,上面建有两层中国传统式的木制舱楼,舱内花砖铺地,窗上镶嵌五色玻璃,顶部用砖雕装饰,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
主观原因:
1、清政府腐败无能
2、李鸿章“避战保船”
3、装备落后
4、部分清军将领临阵脱逃;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制定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
客观原因:
甲午战败原因
海水滔滔,舰阵巍巍,这是向历史的告慰:
海军强,海权兴,国运昌。中国正迈向建设海洋强国的崭新征程,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正逐步变为现实。
热
点
追
踪
以史为鉴 振兴中华
《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时间:19世纪末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么?
德俄合作干涉之结果,可能由中国获得一海军军港或煤站之割让。法国也想借此向中国邀功,取得南海岛旁中国一小岛… …
——梁启超 著《李鸿章传》
中国辽东
日本
俄德法干预
漫画解读《渔夫和鱼》
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三国干涉还辽(俄 德 法)
开端
熊代表俄国
犬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香肠代表德国
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
太阳代表日本
《时局图》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揭露清政府腐败。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强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强租海港
势力范围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清朝版图
俄国
德国
英国
英、法
英、法
日占
日本
大清朝
法国
19世纪末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示意图: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1)漫画中“你来晚了”中的“你”指的是哪个国家 其“来晚”的原因是什么 “来晚”之后,该国提出了什么对策
(2)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出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这一政策对该国、列强和中国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新阶段——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
1899年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时间
背景
内容
评价
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 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5%征收关税; … …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美)
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
②军事力量却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
影响:(提示)
①对中国:
②对列强:
③对美国:
名义上尊重中国领土主权与完整,实际是列强共同支配和宰割中国;中国面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表明美国在侵华问题上从此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美国的对华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课堂小结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战因
甲午风云
甲午之殇
甲午之思
丰岛海战
平壤之战
黄海大战
辽东之战
威海卫战役
日本蓄谋已久
朝鲜提供契机
《马关条约》
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政策
落后就要挨打
变革政治制度
加强海洋防卫
自主作业
1.甲午中日战争中最让你感动的英雄是谁?为什么?(200字左右)
2.试着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李鸿章!(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