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7 12: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梁启超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学外国器物不变革制度已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中日《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救亡图存?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第一章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
康有为
梁启超
1.时间:
2.领导:
3.内容:
4.结果:
1895年
康有为 梁启超
(民族资产阶级)
拒和 迁都 变法
轰动京师
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阅读课文,
在右图中准确标出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学会、报刊。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农学会
《国闻报》
《时务报》
办报创会——舆论造势
“近开报馆,名曰新闻,政俗备存,文学兼述……新报,尤足以开拓心思,发越聪明……。”
——康有为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所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严复《国闻报》
学会和报刊宣传哪些观点?主要目的?
观点: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
目的:变法图存;
维新派与顽固派之争
你老是变法,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VS



英国人濮兰德、白克好司所著《慈禧外纪》记载,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背景
“列强瓜分中国,已如箭在弦上,十分危急。……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1897年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8年正月初八康有为向光绪上了一个《应诏统筹全局折》,这是他的第六次上书。他将自己所著的《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呈上,希望光绪以上述两人为榜样,变法图强。
之后又趁热打铁上了第七书,着重论述了俄罗斯的彼得大帝是如何敢于向西方学习的。
民族危机加剧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标志戊戌变法开始。
“不甘做亡国之君。”
——光绪帝
类 别 颁布的新法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百 日 维 新
光绪帝师
翁同龢
慈禧亲信
荣禄
告密叛变
袁世凯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1898年6月—9月,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宁可亡国
不可变法
宁赠友邦
不予家奴
戊戌政变——失败
中南海瀛台涵远楼
逃往国外
英勇就义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时务报》
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请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意义:近代历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西方先进思想传播奠定基础。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材料一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 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 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袁世凯的出卖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根本: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主要: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失 败 原 因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技术
改良制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近代化探索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序幕)公车上书
背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失败,只学技术不能拯救民族危亡
时间:1895年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资产阶级)
意义:拉开维新变法序幕
(舆论)办报创会
创学会:北京强学会,长沙南学会等
办学堂:康“万木草堂”;梁“时务学堂”办报刊: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
目的:宣传变法思想;变法图强。
(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列强瓜中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领导:康有为、梁启超、光绪
时间:1898年
内容:裁冗员(触犯顽固派利益);允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企业(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
废八股;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训练新军队
(失败)戊戌政变
顽固派势力强大(主要);袁世凯的出卖;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根本);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影响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
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美哉;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两年后,即1900 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少年中国说》
周恩来
温家宝
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
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
人民的支持…… 又必须从国情
出发,循序渐进地建立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感悟伟人
动动手 写颁奖词
中华少年志当存高远
不负年少发奋做栋梁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