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第9课《论教养》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7 17:4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论教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论教养》是利哈乔夫所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主要通过列举“无教养”和“有教养”的人的种种表现,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帮助人们理解教养的真谛。文章观点鲜明,论述有理有据,语言简练生动,是一篇可以作为典范的议论文。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但对于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仍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掌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文章观点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提升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文章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对文章中涉及的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理解“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
-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化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对文章观点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
2.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探究文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练习法: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
4.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5. 读书指导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例如:“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你们认为自己有教养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进而引出课程的主题。
(二)作者简介
教师向学生介绍作者利哈乔夫的生平和主要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观点。
利哈乔夫是20 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俄罗斯文化的复兴和发展而奋斗。以下是利哈乔夫的生平和主要成就:
- 1906 年,利哈乔夫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
- 1924 年,利哈乔夫进入列宁格勒大学学习,主修文学和哲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并成为一名布尔什维克党员。
- 1938 年,利哈乔夫开始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并很快成为该校文学系的教授。在这里,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文学人才,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和布罗茨基。
- 1966 年,利哈乔夫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成为当时苏联文学界的领袖之一。
- 1973 年,利哈乔夫被任命为苏联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他在这个职位上工作了 12 年,致力于推动俄罗斯文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 1986 年,利哈乔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作家。
- 除了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利哈乔夫还积极参与政治和社会活动。他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文化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过俄罗斯总统文化顾问。
- 利哈乔夫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风格,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罪与罚》《白痴》和《伊凡·伊里奇之死》等。
利哈乔夫是 20 世纪俄罗斯文学和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文本分析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全文,并提出问题:“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关于教养的观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中提到的教养观点的看法。
3.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例如,文章中提到的“教养”不仅仅是指礼貌、礼仪等表面的东西,更是指一个人内心的品质和修养。
《论教养》是利哈乔夫的一篇随笔,主要讨论了教养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培养教养等问题。文章首先指出,教养是一种文化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行为、言谈举止、思想和道德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和素养。教养不仅是个人的内在素质,也是一种外在表现,它能够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
接着,文章阐述了教养的作用。教养能够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形象,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在文章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教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认为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基础。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培养教养。作者认为,培养教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学习知识、培养品德、提高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言谈举止等。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培养孩子的教养和品德。
最后,文章呼吁人们要重视教养的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论教养》一文深刻地阐述了教养的内涵、作用以及如何培养教养等问题,对于人们提高自身素养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四)拓展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与教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例如《论语》《礼记》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教养的内涵和外延。
(五)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一篇关于教养的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养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教养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六)总结
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教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教养,做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
六、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在教授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一文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和道德修养。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教养的重要性,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还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了一些与教养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此外,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引导他们用准确、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课后,我对学生的反馈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让他们对教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困惑,例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教养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