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标解读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标呈现】
1.运用示意图、模拟实验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理解三种力对风向与风速的影响。
【课标解读】
新课导入
结合图文材料,思考问题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分享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
大气受热过程
1
地 球 表 面
大 气 层
太阳短波辐射
大气吸收
(少量)
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吸收
(大量)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投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大气受热过程
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太阳
地面
大气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
太阳辐射
散射
吸收
地面
反射
大气反射
地面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
吸收
大气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
逆辐射
图例: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层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
地面
大气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会增温。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削弱的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反射 无选择性 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细小的尘埃 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无选择性 较大颗粒的尘埃等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
吸收 有选择性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臭氧(平流层) 氧原子(高层大气) 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月球表面
昼
夜
太阳辐射
月球表面辐射
月球表面辐射
地球表面
昼
夜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辐射
吸收
反射
吸收
吸收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图2.10 地球和月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
说明地球大气的保温作用
1、观察图2.10,找出地球比月球多了哪些辐射途径。
2、说明上述辐射途径对地球昼夜温差的影响。
3、说明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的原因。
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使地球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有利于地球生命的生存与发展。
月球没有大气,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所以昼夜温度变化大。地球有大气存在,减少了气温的日较差。
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1)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太阳短波辐射能够穿透塑料薄膜、玻璃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热量被保留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内。
(2)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少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温室气体
大量排放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
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
全球变暖
大气热力环流
3
大气运动
实现大气中热量和水汽是输送
形成各种天气变化
分 类
垂直运动:气流上升或下沉
水平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即是风
意 义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地 面
A
B
C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冷却下沉
A
′
C
′
B
′
低
高
高
高
低
低
等压面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一种最简单的形成
地 面
A
B
C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冷却下沉
A
′
C
′
B
′
低
高
高
高
低
低
等压面
同一等压面,气压相同;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地 面
等高线(近地面)
等高线(高空)
等压面
A
C
A
′
C
′
气压值:PC>PA>PA′>PC ′
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凸起为高压,下凹为低压
近地面气压高低与处于同一垂直方面的高空情况相反
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同
气压判断规律
同一垂直方向,越向高空气压越低
常见形式
城市风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热岛环流
工厂宜布置在热岛环流外侧郊区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中心区
郊区
郊区
海陆风
海风
陆风
山谷风
谷风
山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4
风的形成
地面受热不均
空气上升和下沉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
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
(气压梯度)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风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气压/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受热不均
高空的风
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500
498
496
494
492
490
气压/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高空
近地面的风
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
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
近地面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1000
气压/hPa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
向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北半球近地面
三种力的特征及影响
作用力 方向 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 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 随纬度升高而增大 不影响风速 北半球风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左偏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反 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个力共同作用,使风向斜穿等压线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低压中心(如图1中乙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低(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如图1中甲处):等压线呈闭合曲线,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如图1中丙处):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脊线。
低压槽(如图1中丁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叫槽线。
鞍部:两个低压和两个高压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判读气压形势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首先明确高低气压
其次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如图2中A地吹偏南风)
判读风向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判读南、北半球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图3中乙地)。
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如图3中甲地)。
判读风力(风速)大小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判读季节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1中乙处和丁处;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如图1中甲处和丙处。
判读天气状况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基本概念:①太阳辐射;②地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逆辐射
2.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三、大气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分类、意义
2.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3.常见形式:①城市热岛环流;②海陆风;③山谷风。
四、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 ①高空中的风;②近地面的风
2.等压线的判读及应用
随堂巩固
读“华北平原某小区域等压面图”,完成1~2题。
随堂巩固
1.图中四点气压高低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甲、乙、丁、丙
2.关于图中四地气压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受冷 B.乙受冷
C.丙受热 D.丁受热
随堂巩固
3.(2019·天津月考)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随堂巩固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4~5题。
随堂巩固
4.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5.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随堂巩固
(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6~7题。
随堂巩固
6.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