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课时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课时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7 09: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教案
课题 认识二十四节气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综合思维: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理解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 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及划分方法。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树立人地协调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 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教学 难点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2016年11月30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你能说出多少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一、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概况:我国古代历法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一个等份取了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 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中,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简称“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气”,合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备注
教 学 过 程 二、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西周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早期天文学的发展,催生出四季的划分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秦朝在二分二至的基础上,加上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 西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基本确立并运用于实践。 二十四节气与气象规律 二十四节气能够很好地揭示寒来暑往的气候变化规律,其中有些节气说明气温的冷暖状况,有些节气说明降水的形态与多少。 暑是指炎热,大小指炎热的程度,时间节点:7月7-8日,7月22-24日。 大雪节气直接反映降水特征,其时间节点是12月6-8日,与小雪节相比,此时冷空气势力更加强盛,寒潮天气频发,容易带来大学,甚至暴雪。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谷雨”是说降雨增多对谷类作物有利; “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的意思; “芒种”代表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 活动 1.仔细识读二十四节气的名称,说出哪些节气表示季节的变换,哪些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哪些节气体现降水的变化,哪些节气显示物候的变化。 2.搜集描写节气特征的谚语,说说其蕴含的地理意义。 二十四节气与节庆风俗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人的节庆、民俗等密不可分。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冬至饺子夏至面”等谚语都是重要的生活智慧。 清明祭祖是中国人格外重视的祭祀活动。 知识拓展 二十四节气的推断及应用 1.二十四节气日期的推断方法 依据相邻节气差15天,从熟知的二分二日入手推算。如寒露为秋分的下一个节气,在9月23日之后15天,约为10月8日;芒种是夏至的前一个节气,在6月22日之前15天,约为6月7日。 备注
教 学 过 程 2.利用节气的对称性推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1)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日出日落方位相同,如图示中小暑与芒种,立夏与立秋,小雪与大寒,寒露与惊蛰等。 (2)关于春分或秋分对称的节气 直射点纬度数相同,但直射半球不同,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反(即两个节气昼夜长度相反),如惊蛰与清明,立春与立夏,处暑与霜降等。 备注
微型板书设计
课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