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知识体系
┃教材知识┃
1.质量的理解:集市上买苹果,称的是苹果的分量,也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物理学中称之为 ,但不是指苹果的好坏,称量时用到的工具有台秤、杆秤等,实验室中称量质量的仪器是 。
质量
天平
2.天平的使用:调节托盘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 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若发现指针向分度盘中间红线的左侧偏,应将横梁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横梁平衡。
水平台
零刻度线
右
3.密度的含义及应用:(1)相同体积的铁块和木块比较,铁块质量大,这是因为铁比木头的 大,即 的物质的质量大。
(2)一滴水和一桶水的 是相同的,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密度与物质自身有关,而与物体的 、 和 无关。
(3)根据ρ= 可以测算物质的密度,鉴别物体是否空心,是否含有杂质。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__ 、 V= 可以分别测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密度
单位体积
密度
特性
形状
体积
质量
ρV
原理 ρ=
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针(适用于密度小于水密度的固体)
方法一
①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为m;
②用压入法测体积:把适量水倒入量筒并记下水的体积V1,放入物体块并用细针把物块压入浸没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V2,得V=V2-V1;
③密度为ρ=
器材 天平、量筒、水、细线(适用于密度大于水密度的固体)
方法二
①用天平测得物体质量为m;
②把适量水倒入量筒记下水的体积V1;
③再用细线拴住物体放入水中并记下量筒的示数V2;
④密度ρ=
(1)测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原理 ρ=
器材 天平、烧杯、量筒、被测液体
方法
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计算液体的密度为ρ=
┃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1:理解质量的含义
例1 天平的每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在下述情况中会发生变化的是( )
A.用镊子取放砝码
B.气温升高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板上砸了一下
D.生锈了
D
[解析] D 气温升高,砝码体积可能发生变化,但质量不会变化。如果砝码生锈了,发生了化学反应,质量会改变。
质量 密度
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属性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测量工具 天平 天平和量筒
联系 ρ=
典例2: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
例2 如图6-2所示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典例3:密度的测量
甲
乙
20
本题应用等效替代的方法测量石块的体积,即通过体积差来得到石块的体积。减小测量误差是常考查的重点。测量固体体积时注意实验中被测量物体是否带走液体,测量液体的体积时注意实验中容器或量筒要带走一部分液体,实验时要注意步骤的顺序以及方法的选择。
方法点拨
┃实战演习┃
1.密闭容器中装有100 g水,若将它冷却后全部凝固成冰,则水凝固成冰的质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C
2.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C
3.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液体的体积V及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总可分别由量筒和天平测得,某同学通过改变液体的体积得到几组数据,画出有关的图线,在图6-5中能正确反映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跟液体的体积关系的是( )
B
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下列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10 20 0.5
(1)表中的空格应填________,比较1和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选填“正比”或“反比”)。
(2)比较2和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一般_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比较1和4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0.5
正比
不同
不同
1.在用托盘天平测最质量的实验中,如果使用了沾有油污的砝码,则( )
A.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
B.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C.测量结果仍然很准确
D.测量结果偏大偏小是不能确定的
第六章过关测试针对第12题训练
2.“下雪不冷化雪冷”,雪化了属于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要________热量,雪化成水后,质量________,密度________。(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B
熔化
吸收
不变
变大
第六章过关测试针对第15题训练
3.三只相同的杯子,装有部分水,把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铝块依次放入甲、乙、丙三个杯中,水面恰好相平,则原来装水最多的杯子是( )
A.甲 B.乙
C.丙 D.原来装水一样多
A
第六章过关测试针对第17题训练
空心
116 g
阶段综合测试四(期末一)针对第2题训练
5.如图6-6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的读数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D
6.如图6-7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D
阶段综合测试四(期末一)针对第7题训练
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丸过段时间变小了是升华现象
B.新鲜蔬菜会慢慢干瘪是汽化现象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C
阶段综合测试四(期末一)针对第12题训练
8.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6-8所示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 关系。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___物质的密度较大。
正比
甲
阶段综合测试五(期末二)针对第4题训练
9.如图6-9所示,A、B为两个相同的音叉,C是粘在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D为一较大的平面镜,E为固定的小激光笔,F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响音叉B,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哪些(至少回答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光的反射或声音能传递能量
阶段综合测试五(期末二)针对第6题训练
10.图6-10是小明绘制的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中间的水平线段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不吸热
B.图线可能是冰的熔化过程
C.图线可能是蜡的熔化过程
D.图线表示晶体的熔化过程
D
阶段综合测试五(期末二)针对第12题训练
11.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100 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 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
掺水
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
密度/(g
·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C
A.未掺水
B.掺水含量20%以下
C.掺水含量20%~30%
D.掺水含量30%以上
1
阶段综合测试五(期末二)针对第24题训练
13.图6-11甲为某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 s,求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丙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
68 m
如图6-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