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雨 霖 铃
柳 永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冯梦龙《众名妓春风吊柳七》
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宋·罗烨《醉翁谈录》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解 题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词牌名。此曲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
据《明皇杂录》载,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帐饮酒送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船夫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手拉着手泪眼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次离别远去,舟行千里,雾气弥漫水面,夜晚云雾笼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辽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秋季,叫人怎能承受?
这一离别年复一年,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
即使有千般深情蜜意,又能跟谁诉说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秋风秋雨愁煞人——陶宗亮《秋暮遣怀》
共同感受
普遍情感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
找出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
词人表现“伤离别”这个主题,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离别之前
离别之时
离别之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忧愁悲苦
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一番秋雨之后,发出若断若续的哀鸣,给人以凄清苦楚之感。再着一“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
——晏几道《采桑子》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元)卢挚《沉醉东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长亭——离愁别绪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或饯别亲友。后被当作别离地点的通称。
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
——王褒《送别裴仪同》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王昌龄《少年行》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雨——凄凉、愁苦
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渲染了凄楚悲凉的气氛;
烘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哀愁。
奠定了全诗低沉伤感的感情基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寓情于景
哀景哀情
离别前——勾勒环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李商隐《木兰花》
蜡炬结花催管籥,雁声唤客上兰舟。
——(宋)华岳《送赵右秋二首》
兰舟——离别、漂泊之感
留恋——催发
情深意长→不想走不忍离——不得不分离
令人柔肠寸断,肝胆俱焚!痛苦、无奈、恋恋不舍 !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离别在即,两人相对而立,断肠人对断肠人,手握手,痛苦万分,流泪眼看流泪眼,“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个特写镜头,通过白描的手法,形象逼真地展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
离别时——描写情态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放眼望去,烟波浩渺,暮霭深沉,顿觉去路迢迢,山长水远,远行人前途未卜,有情人相见无期。
描绘之景无边,情亦无限,这些景色充塞着茫无边际的离愁别恨,有力地烘托出词人落寞孤寂、惆怅迷茫、难分难舍之情。
烟波、暮霭——迷茫、惆怅、凄苦、哀怨
寓情于景
哀景哀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秦观《满庭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谐音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风
古语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寓意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曹植《七哀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悲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
象征
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愁
杨柳、晓风、残月构成的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现在的孤单,并渴望再次相聚,言外之意无穷。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此时,前一天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在心,而如今却是形影相吊,前路“千里烟波”远无边际,离心爱之人越行越远,这情景怎不令人痛断肝肠!
这几句写词人酒醒之后漂泊江湖见到的景象,以景写情,景语即情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成为千古名句。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为什么说是“虚设”?
想象、虚写
乐景衬哀情
更深一层推想离别后惨不成欢、孤清冷落的情景,把孤寂之苦、相思之深表现到极致。
离别后——因情设景
离别前—勾勒环境 寒蝉、长亭、骤雨
离别时—描写情态 执手、泪眼、凝噎
离别后
烟波、暮霭、楚天
杨柳、晓风、残月
因情设景
刻画心理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实写
虚写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写离情;以空间而论,从送别时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不仅直抒离情别绪,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示了“伤离别”的情感。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