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中人物外貌、言行、神态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中人物外貌、言行、神态的描写,感受李大钊的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情形。
师:这节课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课文,走近李大钊。
二、感悟人物品格
1、整体感知、自读自悟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第 2--29自然段,找出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思考:在你心中,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适当做批注。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为重点研读做好铺垫。带着问题读书让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及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2、品析人物语言课件出示:
预设 1:“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研读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感受父亲为了保护我以及保守党的秘密,所以不告诉我真相,忠于革命的精神。
预设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坚决”“常”“轻易”“什么时候”,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师适时引导学生感受父亲对革命认真负责和大无畏精神,并将这种感动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抒发出来。
3、品味人物动作
课件出示:预设:“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语言描写)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动作描写)
(1)引导学生抓住被捕前两句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的句子,抓住“不慌不忙”这个词语,体会在危险到来时,父亲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
(2)体会对比描写的好处。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引导学生体会通过这样的对比描写,让李大钊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总结学习方法:找出关键的句子,抓住关键的词语,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4、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1)请学生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庭上”“被害后”两部分的内容。师巡视指导
(2)学生交流汇报。预设:“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小组交流后,引导学生谈体会
(1)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
(2)体会对比的好处。人物神态的强烈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因此,通过学习方法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总结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总结自己的收获,可以是写作方法,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认识。
师: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品读,我们看到了一位忠于革命、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先驱——李大钊。
三、理解写作方法。
(1)学生齐读第 1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
(2)揭示首尾呼应的写法。作者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更能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生齐读师: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恽代英曾经这样说过:
恽代英在狱中说: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 4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指名读
课件出示:
学生齐读叶挺的《囚歌》。
师:今天,我们又来到烈士墓前来深情地缅怀他们。你想对这些烈士们说些什么?学生将自己的感受感想化作对烈士们的崇敬,表达出来。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当国家民族需要我们到时候,我们也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这样才无愧于心,是一个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到的。【设计意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英雄,那是非常可悲的,所以培养学生崇拜英雄,具有家国情怀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设计本环节,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