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5.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案)——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7 10: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课标分析
本节是课标中“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组成部分。
关于本节课标的阐释:1.运用图表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结合实例,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立足于课程标准的“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要求,选择学生熟悉的自然地理现象为素材,通过图表及案例活动说明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三大表现。本节内容在知识体系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也是之后学习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理论基础,是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依据。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较强。学生已学习了水循环、大气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对地理环境要素有初步的认识,对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有一定的了解,已具备基本的地理阅读、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还缺乏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帮助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2.区域认知:运用图表结合实例,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人地协调观:明确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建立保护自然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难点】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6、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探讨法。
7、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平台等;板书课题。
学生准备:课前识记巩固;准备课本、任务单、平板等学习用品。
【温故导入】课件展示文字材料(承上启下)
[教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解决了单元导入中的“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的问题。下面,我们来简单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1.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差异性的成因
2.三大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分异规律(自然带延伸、更替方向)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丰富程度的因素
[学生]:平台随机点名展示、补充。
[教师]: (点拨。)本节课,让我们将课堂研学继续,一起来解决单元导入的第二个问题。
【目标展示】
[学生]:朗读、识记学习目标
[老师]:解析课标。
【转 承】
[教师]: 大家在学习哲学中的“整体”时,常与其一起出现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 部分。
[教师]: 对。那么,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整体性”,其构成部分有哪些呢?请大家欣赏图片,找出答案。
[学生]: 自由回答。
[教师]: 这幅图其实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缩影。而大家所说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板书)等就是它的组成要素。
[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的各圈层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将组成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串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今天,我为大家选择这样三个站点,大家有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 自由回答。
[教师】:是的,它们都在黄河沿线。让我们开始今天的研学,深入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吧!
【新授过程】
案例探究1:黄河源头之青藏高原
[学生]: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青藏高原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请将下列图中符合青藏高原总体特征的要素选出来连线,并说明理由。
[教师]: 该案例是自然环境整体性哪一方面的体现?
[学生]: 环境特征的一致性。
表现一:环境特征的一致性(板书)
1.就区域尺度来看,不同区域内的地表环境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
描述: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特征下,其自然环境的构成各要素的状况。
2.就全球尺度来看,地表环境的一致性突出表现在:有液态水,有适宜的温度和大气,具有生命系统以及自我调节功能等。
【合作交流】
案例探究2:黄河中游之黄土高原
[学生]: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是哪一要素的改变造成了黄土高原环境古今的差异?
2.这一要素的变化导致黄土高原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 该案例是自然环境整体性哪一方面的体现?
[学生]: 要素的内在关联性。
表现二:要素的内在关联性(板书)
自然环境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导致其他素的改变,并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探究3:黄河下游之华北平原
[学生]: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会导致华北平原环境要素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 该案例是自然环境整体性哪一方面的体现?
[学生]: 发生发展的一致性。
表现三:发生发展的一致性(板书)
1.就区域角度来看,每个区域内部整体性特征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是统一的。
西北干旱区环境的形成,除了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的影响外,还与自然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导致该区域气候越来越干旱。
2.就全球角度来看,地表环境具有统一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地表环境的形成,受控于适中的日地距离、适宜的地球质量,以及特定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
【思维导图】
【测评讲解】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1~2题。
1.从地表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2.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表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表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地表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第2题,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读右图,回答3~4题。
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
A.水文 B.生物 C.地貌 D.气候
4.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4题,箭头b表示生物对气候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箭头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箭头c表示水文对地貌的影响,箭头d表示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下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
A.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覆盖差
B.①植被覆盖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覆盖差,③地表侵蚀
D.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覆盖差
6.水土流失会加剧河流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原因是(  )
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
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
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使植被生长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覆盖差;地表侵蚀后导致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
第6题,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流河床抬高,河流中下游的排泄能力减弱,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
再欣赏自然美景图(首尾呼应,揭示主旨)
[教师]: 如果这样的美景只能在影像资料中看到,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学生]:伤心、悲伤……
[教师]: 自然环境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与整体性,所以,我们在享受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的同时,要怎样处理与自然的关系?
[学生]: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