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体会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难点:体会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关键词句教学法、情感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月亮传达思乡、怀人、忆旧之情。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同学间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苏轼的资料,教师视交流情况归纳补充。
苏轼,号东坡居士,字子瞻,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精工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等,词开创豪放一派。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卒后追谥文忠。
2.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起用,哲宗亲政后,又被贬.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3.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朗读指导。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自己朗读。
(4)指名朗读
4.疏通文意
请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大意,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处的清寒。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啊。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5.内容理解
结合写作背景,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赏析角度:诗歌炼字、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
诗前小序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评析:交代作者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领起全篇。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宫阙:宫殿。归去:回到天上去。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起舞弄清影:意思是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何似:哪里比得上。]
评析:望月问天(写景)。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小结: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我”
虚景:宫阙 琼楼玉宇
虚实结合 联想、想象
本词以月为中心贯穿,色彩绚丽,想象奔放,阐发哲理含蓄自然。
上阕:望月(写景) 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下阕:怀人(抒情) 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手法:借景抒情、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评析:对月怀人(抒情)。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三)课堂练习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号 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和他的父亲________,弟______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3.“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的千古名句是: , 。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全词反映了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歌。
2.搜集并背诵苏轼的其它诗歌。
(
词中作者的感情变化
)五、板书设计
(
向往
热爱
惆怅
徘徊
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