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时间在流逝(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一、选择题
1.同学们找来四支形状不同的蜡烛,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 )。
2.同学们研究“一炷香”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做实验
B.风不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
C.实验中要经常吹一吹香,防止香熄灭
D.同一炷香,前四分之一燃烧快,后四分之一燃烧慢
3.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
A.取材方便 B.运动有规律
C.持续时间较长 D.往返运动
4.把“一分钟、一小时、一秒钟、一刻钟、一星期、一天”这些时间单位,按从长到短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A.刻、星期、天、小时、分、秒
B.星期、天、小时、刻、分、秒
C.星期、天、刻、小时、分、秒
5.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时,投向日晷晷面的晷针影子会慢慢地( )移动。
A.由东向西 B.由西向东 C.由南向北
6.所有计时工具的共同特点是( )。
A.制作材料 B.计时方法 C.利用物体运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7.中国古代将一天定为( )个时辰。
A.6 B.12 C.24 D.36
8.沙漏也可以用来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沙漏的计时原理与水钟类似
B.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先快后慢
C.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不变的
二、填空题
9.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 。
10.燃香能计时是因为同一根香,燃烧相同的长度所用的时间是 的,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
1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选填:时辰;天)自然而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古人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 变化规律发明了日晷。
12.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 的一种天文仪器。
13.光是沿( )传播的,在太阳下,将一根细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的影子(如图1所示)随着时间的变化,( )和(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我国古代人民发明了计时工具(如图2所示),这种计时工具叫( )。
14.我国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 个时辰,其中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小时。
三、判断题
15.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时辰。( )
16.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样的。( )
17.时间的流逝速度是有快有慢的,白天慢,晚上睡着后会变快。( )
18.石英钟计时远比摆钟计时准确。 ( )
四、连线题
19.连线。
日暑 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计时
水钟 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计时
机械摆钟 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
五、综合题
用蜡烛来计时。
20.图中的6支蜡烛中,最适合用于计时的是 号蜡烛,理由是 。
21.1支蜡烛燃烧的时间约为120分钟。小红在蜡烛上标上刻度计量自己的阅读时间,1个刻度的计时比较合适的是( )。
A.1分钟 B.10分钟 C.30分钟
22.下列事项中,适合用蜡烛燃烧计时测量的是( )
A.100米跑 B.3分钟演讲 C.看电视的时间
参考答案:
1.A
【详解】 蜡烛钟是一种古老的计时器,它的原理是利用蜡烛燃烧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流逝。 蜡烛钟的燃烧速度基本相同,在蜡烛上刻上刻度便可简单计算时间间隔。最适合用来制作蜡烛钟的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蜡烛,所以A符合题意。
2.A
【详解】同学们探究“一炷香”的时间,实验前应将香平均标记成几段,实验前应该检查香是否受潮,应该在无风的环境中实验,同一炷香。香的燃烧速度基本一致。风会影响香燃烧的快慢,不能在实验中吹一吹香,也不能熄灭香一段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结果。A说法符合题意。
3.B
【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中有许多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即物体运动的等时性规律。除了“日晷”、“沙漏”外,水也可以用来计时。
4.B
【详解】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按时间从长到短排列为:星期、天、小时、刻、分、秒。
5.B
【详解】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和方向来计时的一种工具。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的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6.C
【详解】人们用不同材料或物体来计算时间,这些物体之间的共性运动有规律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制作计时工具。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除了“日晷”、“漏”外,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7.B
【详解】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8.C
【详解】沙漏又称“沙钟”,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制作步骤是:①将2个饮料瓶从上部剪下,并在瓶盖上打好孔②将2个剪下的部分用胶带密封③将其中一个瓶口装上沙子④将2个瓶口对接并用胶带密封在一起。沙漏计算时间的长短与其漏孔有关,其细孔越粗,沙漏的计时时间越短。
A、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沙漏的计时原理与泄水型水钟类似,只是计时的材质不是水而是细沙,说法正确。
B、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先快后慢,说法正确。
C、沙漏计时过程中,沙的流动速度是先快后慢的,说法错误。
9.北京时间
【详解】我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东八区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
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故答案为:北京时间。
10. 相等 天
【详解】燃香计时是根据线香燃烧匀速性计时的,随着时间延长,线香燃烧的长度增加,线香变短。同一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时间单位——天。
11. 天 长短
【详解】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自然而然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古人很早就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日晷就是根据这种规律制作的测时仪器。
12.日影长度
【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是有刻度的平面,置于南北方向;表是立在圭上面的一根柱子,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
13. 直线 长短 方向 日晷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太阳下,一天内物体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变化规律是长--短--长,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的方向是西--北--东。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14. 12 2
【详解】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我国古代一昼夜为12个时辰,所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15.×
【详解】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16.×
【详解】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时间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夏天白天的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这只是地球公转引起的变化,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一样的。
17.×
【详解】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18.√
【详解】摆钟利用了单摆的等时性原理计时的;石英晶体受到电池电力影响时,和音叉一样会产生有规律的振动。现在的石英钟表里都有一个电池和一片石英晶体,带电的石英晶体始终在做微小的往返运动(振动),每个振动都保持严格的相同时间,所以石英钟表可以非常精确地计时,一天之内的误差不会超过1秒。石英钟计时远比摆钟计时准确。题干正确。
19.
【详解】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日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计时,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计时,机械摆钟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计时。
20. ② 蜡烛细长,粗细均匀 21.B 22.C
【解析】20.蜡烛可以进行粗略的计时。 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蜡烛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蜡烛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时。蜡烛不能用来长时间计时,具有不稳定性。
21.1支蜡烛燃烧的时间约为120分钟。小红在蜡烛上标上刻度计量自己的阅读时间,1个刻度的计时比较合适的是10分钟。1分钟时间太短,30分钟时间又太长了。
22.计时工具的相同点就是运动有规律,滴水,一炷香、一根蜡烛都可以用来计时,是因为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具有等时性。选项中适合用蜡烛燃烧计时测量的是看电视的时间。100米跑、3分钟演讲事件时间太短,用蜡烛燃烧计时,不易测量计算,误差较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