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共2个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4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共2个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7 17:0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标 分析 课标 摘录 1.有较强的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课标 分解 学生学什么? 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5个生字。理解“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到什么程度? 1.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珑、剔、毁、拱”等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的含义,并能独立正确拼读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学生能通过学习说出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自然表达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怎样学?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材 分析 地位:《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语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内容:《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 重点: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学情 分析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系统的思维能力有待加强。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受制于自己肤浅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对文本往往体悟不深。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学习的自主意识和能力都有待培养。写作水平差异大:大部分同学对自己熟悉的话题可以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但有部分学生在写作上具有困难。 学生在通过课前的预习及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学习 目标 1.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珑、剔、毁、拱”等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的含义,并能独立正确拼读书写。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学生能通过学习说出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自然表达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对圆明园拥有好奇心,能正确认读书写“珑、剔、毁、拱”等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的含义,并能独立正确拼读书写。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学生能通过学习说出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自然表达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 1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珑、剔、毁、拱”等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的含义,并能独立正确拼读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认读书写“珑、剔、毁、拱”等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的含义,并能独立正确拼读书写。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为何受到如此的赞美?我们引以为傲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成了如今的废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和遭受的苦难。 板书:圆明园的毁灭
环 节 二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随机指导。 3.多种方式读生字词 4.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5.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 (1)针对第2自然段。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板书:举世闻名 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 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弄清楚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清哪里是“月”,哪里是“星”。 1.拼读正确、笔顺正确、书写正确。 2.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识字。 3.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能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字词的意思。
环 节 三 针对第3自然段。 细读第3自然段,并出示多张圆明园图片,通过语言和图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板书:建筑风格 3.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出示课件4) A总写: 板书:……有……也有……有……也有…… B举例 板书:如,海宁的……,苏州的……,杭州的…… 4.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出示课件6)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总结:圆明园的建筑风格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山乡村野。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期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板书:美----赞叹 5.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采用逐个自然段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起来有针对性,有利于更快地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把握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能正确、流利、大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 2.语句朗读要读出感情,声音响亮。 3.全班交流时,认真倾听别组同学的分享,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组的交流成果。
作业 设计 1.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 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板书 设计 圆一、评价损失布局美 明二、昔日辉煌建筑美 园三、惨遭毁灭收藏美
教学 反思 文章前后内容为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这两者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这就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其昔日辉煌景观是教学的难点。
第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生能通过学习说出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自然表达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流利的语言说出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生能通过学习说出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自然表达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 节 一 一、深入领悟。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 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板书:历史文化---珍贵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其价值不可估量。 4.圆明园中的文物到底有多么珍贵,它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价值?请大家看一下资料:其价值难以估量。仅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喷水台上的4个生肖铜首,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 5.这些价值连城的“圆明园”中的文化瑰宝飘零在世界各地的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说一说。 6.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就曾经在我们的圆明园中。所以,它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声音洪亮,逻辑清楚,表达准确流利。 2.认真倾听其他人的意见,并根据其观点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3.语句朗读要读出感情,声音响亮。
环 节 二 二、研读“毁灭”。 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 2. 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组讨论说说你的感受。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 3.有感情地读一读让你感到愤慨、痛恨、痛惜的句子。 重点感悟: (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加点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板书: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①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建筑艺术的精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的尊严) ②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 1.小组之间相互尊重,认真倾听组员意见,并根据其观点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能正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 3.语句朗读声音响亮。 4.全班交流时,认真倾听别组同学的分享,并表达自己组的交流成果。
环 节 三 三、品读体味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 (2)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痛惜、痛恨、悲哀 感悟写法 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 根据课文的学习,能自主独立地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课文主线/主要内容),提炼出课文的写作方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概括或用语言表达出来。
作业 设计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士兵、普通百姓,你会说什么?你会做什么?任选一个角色写下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板书 设计 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 圆明园的毁灭建筑风格---美 举世闻名赞叹 历史文化---珍贵 毁灭----痛惜、痛恨、悲哀(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
教学 反思 1.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通过抓重点句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我通过让学生用不同方式的阅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学来解决生字词、来把握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又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了整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3.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课堂展示收集的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引导有不到位的地方,对部分应该深化的内容,没有深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