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养》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
1. 教材分析:
《论教养》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利哈乔夫。这篇文章通过论述教养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教材内容丰富,既包括了教养的传统意义,也包括了自我修炼和提升的方面,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和综合性。
2.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于自身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建立有着极大的兴趣。然而,由于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有限,他们对于教养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教养的真正含义,并在生活中践行教养的原则。
语文核心素养:
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一些与教养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如“修养”、“礼貌”、“谦逊”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词汇。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作者对于教养的看法,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到教养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还可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本文论述了教养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欣赏。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养的理解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关于教养的论述,明确教养的真正含义。
(2)学会运用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和欣赏。
(2)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到教养不仅仅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还可以来自于自身的修炼。
教学方法:
1. 导入法:通过讨论学生身边的一些有关教养的事例,引发学生对于教养的关注和兴趣。
2. 自学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旁批注解,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3. 讲解法: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教养的真正含义及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教养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5. 实践法: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学到的关于教养的知识和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讲述一些身边有关教养的事例,引发学生对于教养的关注和兴趣。
2. 引入话题: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教养?教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主学习
1.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论教养》这篇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了解作者利哈乔夫及其代表作品;
(2)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3)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 学生通过旁批注解,提出疑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批注,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课堂讲解
1.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论教养》这篇课文是俄罗斯作家利哈乔夫所写。利哈乔夫(1907-1999),全名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利哈乔夫,是 20 世纪俄罗斯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品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论教养》这篇课文的结构和思路如下:
(1)文章开头,作者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教养的话题,激发读者的兴趣。
(2)文章第一部分,作者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讲述了教养的重要性。他提出教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可以使人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尊严和自尊。
(3)文章第二部分,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缺乏教养的现象,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强调了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
(4)文章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教导读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有:
(1)教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可以使人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尊严和自尊。
(2)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具有很高的价值。一个有教养的人,不仅懂得尊重他人,还懂得尊重自己。
(3)提高教养水平的方法包括:注重个人言行举止、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勤奋好学等。
2. 讲解重点、难点: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如教养的真正含义、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价值等。
四、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认为什么是教养?
(2)教养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
(3)你认为自己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养?为什么?
2. 分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它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对待他人的方式上。教养不仅包括对礼貌和规矩的遵循,还包括对自身价值和他人价值的尊重。
教养对于一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自信、自如。其次,教养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时能够保持尊严和自尊。最后,教养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品质,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加有修养、有品质的人。
五、实践应用
1. 学生自我反思: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讨论结果,对自己在教养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在教养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 制定提高教养的计划:
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一个提高教养的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六、总结与布置作业
1. 总结:
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教养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意义。
2.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理解并记住重要概念和观点;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教养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讲述身边有关教养的事例,引发学生对于教养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实践应用: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养水平,实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教学不足
1. 课堂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某些环节时间分配不均的情况,导致部分内容讲解不够充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2. 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未能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使部分学生未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三、改进措施
1. 优化课堂时间分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学生的充分参与。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提高课堂互动:教师可以增加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投入。
4. 加强课后辅导: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