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雷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 5 个生字,会写“雷、乌”等 9 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 8 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看看什么天气情况?学生回报后,教师揭示:要下雨了。在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学生读儿歌。老师,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带拼音读,然后去掉拼音读。(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
3、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
(1)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3)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4)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4、同桌相互听读课文,一人读一段,在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
词。
5、我会写。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按照结构分类,以“垂”为例,进行写字指导。出示书写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板演,师生评价。其余学生在本子练写、评价。
三、朗读感悟,理清文脉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成果。按照标准进行评价。
2、老师引读(雷雨前: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忽然一阵大风......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时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分组朗读,老师随机指导。
四、默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像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思考:本文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二)抓住重点词语,借助图片,理解课文内容
1、雷雨前:指名朗读,读后说说,雷雨前,我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老师小结归纳: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指名朗读,读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雷雨时的景象。精读理解“雷雨中”现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雷雨越下越大”的?学生朗读语句,想象画面,进行理解。
老师小结归纳:雨声和雷声从大到小天色由暗到亮,空气清新。
3、雷雨后:齐声朗读,感受雨后的美景。
五、结构梳理
为什么作者会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写得如此细致?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留心观察,善于去发现、去探究。) 师生梳理结构。
六、随堂练习
1. 照例子,写词语。
黑沉沉 白花花 绿油油 金灿灿 红艳艳 灰蒙蒙 蓝盈盈 热腾腾
2.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 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七、课后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 你留心观察天气情况了吗?把你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和大家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