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欣赏 天鹅(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 欣赏 天鹅(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01-14 20:39:12

文档简介

《动物狂欢节》简介
《动物狂欢节》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下面十四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行进曲;(二)公鸡与母鸡;(三)野驴;(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其中只有《天鹅》一曲是在作者生前发表的。
1、序奏和狮王的进行曲:由双钢琴的序奏开始,出现雄伟庄严的进行曲,表示狮子的登场;这只万兽之王,迈著堂皇的步伐,带领着动物们的行列。
2、公鸡和母鸡:母鸡用单簧管表示,公鸡则以最高音的钢琴表达。
3、野驴:由钢琴飞驰般的演奏,描写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追逐的野驴。
4、乌龟:这一段音乐是取用作曲家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中的一段,活泼快速的康康舞旋律;在此曲中,慢吞吞地演奏出来,跟前段恰成鲜明的对比。
5、大象:在钢琴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柏辽兹所作“浮士德的天谴”中,妖精之舞的旋律以及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的诙谐曲。这些轻快的音乐,圣桑却将它拿来描写大象笨拙的步伐,与滑稽可笑的舞步。
6、袋鼠:袋鼠以长而健的后腿,踢著地面向前跳跃行进。袋鼠那出奇地长且大的尾巴,也能帮助其跳跃平衡的动作。圣桑用两合钢琴交替奏出的装饰的乐句,描述袋鼠轻快的动作。
7、水族馆:由钢琴弹奏出轻缓的琶音,有如玻璃水族箱里头清水的波动,长笛与弦乐,奏出安详的旋律,描述在水中悠游的鱼。
8、长耳人:由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交互奏出特别的乐句,像是一头驴头人身的怪物嘶叫的声音。
9、林中杜鹃:钢琴的和弦表现幽静的森林,模仿杜鹃的单簧管反覆的奏出两个单音一咕!咕!
10、大鸟笼:由弦乐器的颤音来表示鸟儿振翅飞翔的声音,长笛主奏表达小鸟飞跃的情景;钢琴则模仿鸟笼中小鸟的鸟叫声。
11、钢琴家:这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动物),曲中反覆弹奏哈农的练习曲,讽刺钢琴学生不断苦练单调乏味的音阶,多可怜。
12、化石:木琴跟管弦乐合奏出圣桑自作(骷髅之舞)中,骷髅们跳舞的旋律。
13、天鹅:由钢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接看大提琴奏出美丽迷人的旋律,描述天鹅以高贵优雅、安详地浮游的情形。
14、终曲:这是最后所有动物一起活跃热闹的大团圆场面。最后汇集成欢乐的气氛,在灿烂欢愉的高潮中结束。
《天鹅》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天鹅》,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2、启发学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乐曲的内容与意境。
3、认识大提琴,把握它的音色特征。
教学重难点:
欣赏《天鹅》,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与想象力,并运用音乐要素感受乐曲的内容与意境。
教学法:
欣赏法、讨论法、情感体验法。
教材分析:
《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也是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品,本曲是组曲中唯一一首幽雅、温柔的小曲,与其它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曲中钢琴的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幽雅的身姿,以及安详自在的浮游时的情景。全曲由钢琴伴奏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钢琴伴奏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合无间,结尾乐句在弱奏中逐渐消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天鹅图片导入,师问:同学们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鹅?
二、新课教学
1、欣赏《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曲。
思考问题1:《四小天鹅》的旋律有什么特征,表达什么内容?
(音乐轻松活泼,节奏干净利落,描绘出了小天鹅在湖畔嬉游的情景,质朴动人而又富于田园般的诗意。)
思考问题2:《四小天鹅》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欢乐、活泼生动。)
2、不同的作曲家,由于不同的创作背景、不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审美经验、不同的表达方式等,描绘相同的事物时会有不同的精彩,并各具魅力。
请欣赏圣桑的《天鹅》,感受音乐的情绪,并思考问题:《天鹅》表达什么样的情绪?旋律有什么特点?
(忧伤的情绪,而且旋律比较悠长、抒情,时而强时而弱,富有歌唱性。)
请学生用“线条”画出《天鹅》的旋律走向。
3、介绍作者——圣桑。
圣桑从小喜爱音乐,对声音极其敏感。爱听时钟报时的滴答声和水开时茶壶的“歌唱”,他五岁开始作曲,十一岁就以钢琴家的姿态登台演出,1848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853年开始在教堂任管风琴手,其中有四年在尼德梅耶尔音乐学校教钢琴。1877年辞去教堂职务,专事作曲,并常以钢琴家、指挥家的身份出国演出。其作品数量超过170部,较优秀的有歌剧《桑孙与达利拉》、《第三交响曲》、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二、四、五钢琴协奏曲》、《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以及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4、介绍大提琴的结构及音色特点。
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弦,具有四种特点。第一根琴弦a弦,发音华丽,富于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胧;第三、第四根弦,G弦C弦音色低沉响亮。
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弦乐队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乐器。
5、再次聆听《天鹅》。
思考:钢琴伴奏部分有什么特征及作用?
(左手连续的琶音伴奏,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力度时而强,时而弱,使音乐不断的向前发展,富有流动感;刻画出一幅天鹅在水中安详的浮游的情景。)
6、对比《四小天鹅》与《天鹅》,从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
《四小天鹅》 《天鹅》
旋律:欢快 抒情
速度:稍快 缓慢
力度: 强 弱
情感:欢快活泼 忧郁悲伤
内容:活泼可爱的小天鹅 高贵幽雅的天鹅
三、作品拓展:
欣赏舞蹈——《天鹅之死》
1、 舞蹈《天鹅之死》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优美的旋律下,隐藏着忧郁的情愫,我们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在振翅挣扎,它一次又一次的奋力展翅,想飞向辽阔的天空,虽然失败了无数次,但是它始终不放弃……经过数百次的挣扎最终死去的情景。)
2、 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永不言败,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努力的去实现,直到生命的尽头。)
四、本课小结
本课我们欣赏了《四小天鹅》与《天鹅》,从不同的音乐中,欣赏了不同形态的天鹅,并学习运用音乐的基本因素对音乐进行分析理解,从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天鹅》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地想象。
2、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形体语言结合音乐去表现天鹅。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孩子们,让我们随着音乐,模仿老师的动作进教室。(音乐《天鹅》伴奏。)
2、师生问好。
二、谈话式引入教学。
孩子们,大家喜欢舞蹈吗?老师也特别喜欢,看看照片上的舞者,你们认为是模仿哪种小动物呢?
1、边听边让学生仔细看看这是哪种小动物?
2、让我们来模仿一下它的动作,师生共同学习。
三、今天老师就将带着大家走进这神奇的童话世界,去欣赏由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天鹅》。
1、请大家认真倾听,感受一下乐曲所要表现的情绪,并充分发挥你所想像力,为乐曲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多媒体播放《天鹅》教师轻声的配上讲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2、让我们来看看乐曲的创作者为乐曲取了一个怎样的名字。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课题《天鹅》。
3、随着故事中情绪的波动,乐曲的情绪也随之上下起伏,大家的座位底下有红、蓝两种颜色的彩带,请大家随着乐曲情绪的变化选择颜色适合的彩带挥动,感受乐曲发展时的情绪变化。并记一记你使用彩带的颜色顺序。
4、再听歌曲,想想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大提琴)
5、简介大提琴的音色的特点。
6、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天鹅》是由大提琴演奏的。那么你还记得除了大提琴还有什么乐器的声音吗?如果说大提琴表现了天鹅,那么钢琴又表现了什么呢?
请让我们再仔细地听一遍,除了要仔细聆听大提琴演奏的音乐,还要注意钢琴的伴奏。
7、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
1)、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2)、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
四、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1、分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
2、教师小结。
3、师生随着《天鹅》音乐,由跳舞的同学带领飞出教室。
《天鹅》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同一乐曲的欣赏,让学生能记住乐曲的主要旋律。感受体会乐曲的情绪的发展。
二、通过欣赏乐曲,让学生接触了解三段式结构。
三、课外听到本课时能说出乐曲曲名(天鹅)出处(动物狂欢节)及作者(圣桑)。
教学重点:
能说出乐曲曲名、出处及作者。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发展变化,记住主题旋律与乐曲的结构,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大提琴、多媒体课件、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谈话式引入教学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 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你喜欢天鹅吗?说一说你见过哪些艺术形式里的天鹅?
学生: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里的。
1、欣赏《天鹅》
(1)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天鹅?
学生讨论:安闲幽雅、优美的,纯洁高贵的天鹅……
播放乐曲:老师轻读短文:天鹅是一种候鸟,它通体洁白,婷婷玉立,依水自照,水中流光溢彩,蓝的碧蓝,白的雪白,人们把它看作是美丽的天使,吉样的征兆,忠诚的象征。它喜欢集群,飞行时排成“人”字队形,爱吃水生植物和少量昆虫,小天鹅孵出即可下水觅食,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
(2)教师简单介绍这首乐曲是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3首《天鹅》。
2、再次欣赏《天鹅》
(1)认识大提琴:
这首乐曲是由很多种乐器演奏,其中最主要的演奏主旋律的是大提琴,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大提琴,简单介绍大提琴各部位及名称。并简单介绍大提琴的演奏方法,让学生了解其音色。
(2)学生聆听、感受音乐,认真感受大提琴的音色。
(3)简单介绍马友友。
3、欣赏芭蕾舞剧片段《天鹅之死》
三、教师小结。
课件9张PPT。天 鹅问题:欣赏乐曲,请你说出这首乐曲主奏乐器是什么,乐曲所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动物,为什么。乐器动物画出前两小节的旋律线,看看像什么动物的形状。背唱主题开头4小节。想一想钢琴和大提琴分别刻画了什么形象?作者简介谢谢观赏课件11张PPT。天 鹅动动脑 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的动物有哪些?你觉得天鹅是怎样的?聆听思考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听了这首歌曲,你有哪些感受? 你知道这首歌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夏尔·卡米尔·圣桑 (1835年10月9日-1921年12月16日)是一位属于浪漫时期的法国钢琴及管风琴演奏家,亦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法国乐坛及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重要的作品有《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孙与大利拉》等。
圣桑曾于1886年,先后到布拉格与维也纳进行旅行演奏,途中在奥地利休息了几天。就在这些日子里,他应巴黎好友的请求,写作了一部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在《动物狂欢节》中,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行列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天鹅》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段。芭蕾舞《天鹅之死》芭蕾舞《四小天鹅》谢谢观赏课件10张PPT。天鹅天鹅 ——选自《动物狂欢节》你们听说过《丑小鸭》的故事吗?它是怎么变成美丽的天鹅的呢?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鹅的美丽呢?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天鹅》,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2、启发学生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感受乐曲的内容与意境。
3、认识大提琴,把握它的音色特征。教材分析《天鹅》是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十三曲,也是组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常被单独演奏,甚至成为作者的代表作品,本曲是组曲中唯一一首幽雅、温柔的小曲,与其它各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曲中钢琴的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荡漾的微波,大提琴优美迷人的曲调,则描写出天鹅高贵幽雅的身姿,以及安详自在的浮游时的情景。全曲由钢琴伴奏水波荡漾般的前奏开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的高雅旋律,时而上行,时而下行,情调极为优美。钢琴伴奏与大提琴的曲调融合无间,结尾乐句在弱奏中逐渐消失。聆听思考1、说一说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天鹅?
2、再听歌曲,想想这首曲子主要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3、乐曲中的钢琴伴奏部分有什么特征及作用?
音乐活动学生结合《天鹅》音乐创编舞蹈造型。
1、请大家说说自己喜爱的几个表现天鹅的舞蹈造型。
2、结合自己的想象,配合音乐分组摆造型。这样的天鹅像是在干嘛呢?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