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019) 4.3 海洋与人类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2019) 4.3 海洋与人类课件(3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27 14:5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四章 第三节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相关视频、图表资料,了解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资源的类型,综合分析海洋渔场的形成条件。(综合思维)
结合相关图文材料,了解不同区域的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及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认知)
1
2
通过图表等相关材料,分析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人地协调观)
3
1.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
1. 海洋生物资源
(2)种类:约有20万种,主要有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 海洋生物资源
(3)作用
①为人类提供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1. 海洋生物资源
(3)作用
②可以生产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及成因
(1)大陆架海域
(2)温带海域、寒暖流交汇及海水上泛海区
①表示河水注入,②③处为营养物质
2. 海洋矿产资源
(1)海洋油气资源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 60%。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2. 海洋矿产资源
(2)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3. 海洋空间资源
(1)运输空间:
海上机场
港珠澳大桥
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3. 海洋空间资源
(2)生活空间:
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
海口南海明珠人工岛
迪拜人工岛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3. 海洋空间资源
(3)其他:
海底光缆
海洋军事基地
海底通信、海底仓储、海洋军事基地、近海利用等方面。
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
导 练
(2022·安徽合肥模拟)读“南海局部
区域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1~2题。
1.最有可能蕴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海域是
A.甲、丁两地
B.甲、丙两地
C.乙、丁两地
D.乙、丙两地

海洋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海洋的大陆架,图中位于大陆架的是甲、丙两地。
2.下列有关海洋资源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有利于晒盐
B.沉积盆地多金属矿产
C.石油和天然气易在向斜构造处富集
D.寒暖流交汇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光照强的地区利于晒盐;石油、天然气易在背斜构造处富集;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沉积盆地多沉积岩,金属矿产主要由岩浆活动形成。
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其优缺点。据此完成3~4题。
3.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高压、低温、缺氧
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D.隐蔽性差

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的优点。
4.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特殊的海底空间特点,使海底具有储藏的功能。
1. 主要影响
(1)人类的捕捞、养殖、生物栖息地改造、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污染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洋环境。
过度捕捞
过度养殖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 主要影响
(2)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尤为突出。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 主要影响
(3)沿海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直接影响近海生态环境。
赤潮(水体富营养化)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面临的问题
海洋环境问题是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海洋长久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1)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陆地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海上石油开采和运输
陆地上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
(1)海洋污染
①对陆上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
②禁止向海洋倾倒垃圾;
③海上生产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对策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海洋生态破坏
原因:海洋污染;工程建设;过度的渔业生产;自然环境的变化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①防治海洋污染;
②禁止过度捕捞;
③实施休渔制度;工程建设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对策
海洋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2)海洋生态破坏
导 思
“低地之国”荷兰约1/4的土地在海平面以下。据统计,荷兰围海造陆总面积超过7 000 km2,大约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1/5。须德海湾是一个伸入陆地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 km,湾口宽仅30 km。1932年,荷兰人修筑宽90 m,高出海面7 m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隔开,不仅根除了风暴潮对沿海低地的侵害,而且拓展了陆地面积,造就了一个大型淡水湖——艾瑟尔湖。
1.[综合思维]分析荷兰大面积围海造陆的原因。
答案 荷兰是一个低地国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小;围海造陆可以增加土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2.[地理实践力]分析目前荷兰将围垦的一些低地“退陆还海”的主要原因。
答案 大面积的围海造陆破坏了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导 练
读“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图”,完成1~2题。
1.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B.由陆地向海洋递增
C.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D.由沿海向外海递增

根据图例可知,江苏省沿海海域污染程度沿海重、外海轻,分布特点是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A.石油污染
B.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
C.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
D.重金属污染

根据图中距陆地越近,污染越严重的趋势分析可知,污染源主要来自沿海陆地污染物的排放。污染物不一定是石油,可能是生产、生活的污水排放,也可能是有机质和营养盐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读“沿海钢铁厂海水淡化流程图”,完成3~4题。
3.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直接排入海洋,最可能导致
A.湿地萎缩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土地荒漠化
D.水土流失

海水淡化的浓盐水盐度高,直接排入海洋,可能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4.钢铁厂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主要有利于
A.增加流通环节
B.增加浓盐水
C.减少工业联系
D.降低能源消耗

钢铁厂的余热蒸汽用于海水淡化,使余热得以再利用,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