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前言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爱国之心,忧国之情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核心。当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的最强音,那些最平凡的人儿会怎么做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党费》。
党费
王愿坚
学习目标
1.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3.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知人论世
初入文本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相州镇七村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解放军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其作品多取材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小见大,线索鲜明,构思精巧,主题深刻,故事性强,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展现其闪光点及崇高精神,真切感人。
作者简介
其作品多取材于国共十年对立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以小见大,线索鲜明,构思精巧,主题深刻,故事性强,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展现其闪光点及崇高精神,真切感人。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早晨》、《征途》、《足迹》等。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作品简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突破了蒋介石反动派向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的围攻,开始了艰难而伟大的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党留下一支部队在闽粤赣边区领导群众坚持敌后斗争,一边寻找机会打击敌人,一边通过一条条看不见的“交通线”,和各地地下党组织保持着联系,领导着斗争。当各地组织因敌人“移民并村”被搞乱后,党组织又马上命人下山把“并村”以后的地下党组织联络起来,沟通各村党支部和中心县委——游击队的联系。《党费》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创作背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反映战争为主要内容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创作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话题,并形成了一股热潮。一些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在战争岁月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情感,决心写出歌颂英雄、歌颂时代,具有史诗意义的革命颂歌。因此在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初期,出现了《红旗谱》《红日》《青春之歌》《党费》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革命历史小说。
由于作家生活经验、艺术想象以及所采取的叙述方式的差别,革市历史小说有多种形态,也各有侧重。代表作有《红日》《保卫延安》《林海雪原》《野火风斗古城》《战斗的青春》《红岩》等。
题材解读·革命历史小说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围剿(jiǎo)年 八角坳(ào) 黑痣(zhì)
蹑(niè)手蹑脚 熨(yù)帖 岔(chà)子
髻(ji)子 腌(yān) 咂(zā)嘴巴
蘸(zhàn) mò(蓦)然 日 mù(暮) yāo(邀)请 mù(幕)布 jiǎo(缴)费
yí(遗)弃 kuì(溃)败 kuì(馈)赠
读准字音
梳理情节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序幕(第1段)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第2~5段)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第6-29段) “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高潮(第30-55段) “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第56-60段) “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理清线索
有人认为“咸菜”是线索,有人说“我”是线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以“咸菜”为线索 :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小说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选取“咸菜”作为线索的作用:
①内容:构思新颖、独特。
②主旨:把咸菜这一特殊党费同支持党的武装斗争密切联系起来,使得平凡的咸菜具有了特殊意义,凸显了人物的心灵美和情操美,深化了小说主旨。
1、以“我”为线索: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展开小说的情节,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选取“我”作为线索的作用: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便于抒发感情
深入研读
仔细品味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媳妇,1931年入党的。1932年“扩红”的时候,她带头把自由结婚的丈夫送去参加了红军。以后,她丈夫跟着毛主席长征了,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个才五岁的小妞儿。敌人实行“并村”的时候,把她们那村子一把火烧光了,她就随着大伙儿来到了八角坳。听说她在“并村”以后还积极地组织党的活动,是个忠实、可靠的同志,所以这次就去找她接头,传达县委的指示,慢慢开展活动。
这些,都是魏政委交代的情况。
侧面表现了黄新深明大义、舍己为国、忠实可靠的高尚情操。
侧面烘托
“一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真不是味儿啊”
“有我们在,有你们在,咱们想法儿把红旗再打起来!”
“是有困难哪,可咱是什么人!十八年上刚出头干的时候,几次反‘围剿’的时候,咱都坚持了,现在的任务也能完成!”
“为了党,你得活着!”“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忠党爱党
坚强乐观、自信
豪迈的英雄气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具有崇高纯洁的党性修养
语言描写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思念丈夫、热爱党组织
大公无私
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动作描写
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
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
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舍小家为大家,无私赤诚
神态、语言描写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从容不迫,不惧牺牲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对比
在出门的时候,她又叫住了我,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打开党证,里面夹着两块银洋。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程同志,这是妞儿她爹出征以前留给我的,我自从并村以后了掂,递给我说:好几个月也没有缴党费了,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一点用处。
磨损的党证和鲜红的印章形成对比,映衬出作为共产党员的火热的心,拿银洋表现出她郑重的态度,体现出她对革命事业的热忧和对党的忠诚。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场面描写
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大概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不肯听妈妈的哄劝,还是一个劲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又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在这样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在她心里,排在首位的是党和红军。这个场面描写充分表现了黄新的无私奉献、对党忠诚、真心为民。
分析形象
小说中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文中是如何描写黄新的性格特点的?
①热爱党,忠于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极端困难的环境里,她用咸菜来代替银元缴党费,将一颗滚烫的心与党紧紧贴在一起。 ②聪明机智 ,坚决果敢,坚毅乐观:当白匪闯进门后,她用话语与敌人巧妙周旋,保护了革命同志。
③临危不惧,不怕牺牲:敌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无畏惧,沉着冷静,义无反顾。
④热情质朴,无私赤诚:“你们可受了苦了;好的没有,凑合着吃点儿吧!”革命同志的真挚情谊。
鉴赏环境
黑沉沉的,活像个乱葬岗子。只有个把白鬼有气没力地喊两声,大概他们以为根据地的老百姓都被他们的“并村”制服了吧。可是我知道这看来阴森森的村庄里还埋着星星点点的火种,等这些火种越着越旺,连串起来,就会烧起漫天大火的。
环境特点:黑沉沉,无声无息,阴森恐怖。
作用:是当时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的写照,突出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烘托了人物的为革命奋斗的崇高品质。
鉴赏环境
这是一间用竹篱子糊了泥搭成的窝棚,靠北墙,一堆稻草搭了个地铺,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墙角里三块石头支着一个黑糊糊的砂罐子,这就是她煮饭的锅,再往上看,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
作用:把人物置身于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反衬出她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斗志和坦荡襟怀,突出她不畏艰苦和牺牲的崇高品质。
剖析写法
本文的标题含义有何变化?
“党费”本义是指党员按期向所在党组织缴纳的钱,它在文中的含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发生了多次变化:
最初(初次见面)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
后来(再次见面)指黄新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
最后指黄新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
剖析写法
开篇以“缴党费”为引子,以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自然地切入主题,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手法?有何作用?
剖析写法
①艺术构思新颖独特。
②结构紧凑,线索清楚,善用伏笔和照应。
③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④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细节描写、对比、侧面烘托等。
概括本文艺术特色。
总结全文
概括主旨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的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勇于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
总结主旨
布置作业
课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