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拿来主义
鲁迅
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⑤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⑥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⑦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⑧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⑨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掉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⑩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六月四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诩(yǔ) 残羹冷炙(zhì) 学艺,泛指学术文艺。
B.冠冕(guàn) 吝啬(sè) 摩登,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
C.脑髓(suǐ) 譬如(pì) 玄虚,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D.徘徊(huái) 孱头(chàn) 国粹,本意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糟粕,这里是反语。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先破后立,层层深入。
B.第⑩段划线句使用比喻、对比、排比等手法,句式整齐,气势充足,总结了全文的观点。
C.文章以“大宅子”为喻,通过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形象,巧妙地阐释了“拿来主义”。
D.本文集中体现了鲁迅深刻透彻的思想和幽默犀利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请结合文章第⑧⑨段的内容,分条概括“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
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
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鲁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把狂人的错觉、幻觉、病态心理刻画得更显细腻、真切、合理,貌似多疑而思想敏锐,语言荒唐却多含哲理,一再预言“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道出了历史的必然趋势,于弥天大夜中追求光明,敢于反抗,借以塑造了一个清醒的、彻底的、英勇无畏的反封建战士的典型形象。恰如鲁迅自评:“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社会的弊害,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因此,它作为“五四”反封建的第一声号炮,震撼中外文坛。取法外国而有中国式的独创,体现了鲁迅指出的一条重要途径:“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
鲁迅还同时指出:“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他正是这样实践的。考诸狂人形象,并不始于外国,其渊源却在中国。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以其狂放的歌喉,唱出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千古佳句,这狂人最早嘲笑的也正是礼教之鼻祖孔丘;那上下求索、感而为骚的三闾大夫屈原,也正是一个“楚狂人”;近代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曾被称为“狂人”;而鲁迅却又是被称为狂人的章太炎的学生,狂人门下自有狂人弟子。且鲁迅自谓:“因为神经不好,所以容易说愤话。”言下大有以狂人自慰之意。就这个意义上,与其说狂人形象仿效于果戈理,毋宁说是鲁迅把中华民族历代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择取过来加以典型化的产物,进而不妨说是鲁迅本人的写照。同时我们还可以窥见,作品所透射出的辛辣讽刺的锋芒,是对《儒林外史》笔法的发扬光大;清峻、通脱的韵致,则是对魏晋风骨的升华;那严谨的章法,酣畅的行文,洗炼的语言,白描的技巧等等,也无不受益于中国优秀文学传统的滋养。
(选自张宗田《从〈狂人日记〉看“拿来主义”》)
材料二:
日本人善于“境外学习”,是实行“拿来主义”的典范。日本人对“三国”的感情和研究并不亚于中国人,三国文化在日本有着深厚的积淀。现代日本翻译三国作品的第一人吉川英治略去冗长的战斗描写,采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进行文字修改加工,以迎合日本读者的口味,并将人物加以日本化,获得了很高评价。日本人不仅重视“三国”的学术性研究,更重其实用性研究。与中国的实用性研究多为政治服务不同,日本的三国实用性研究主要由企业界人士参与,带有鲜明的活学活用的研究色彩。许多大公司把《三国志》列为“领导者必读”,并将孔明兵法作为管理原则。
日本的“三国迷”遍布全国,他们自发组织的“三国迷俱乐部”就有上百个。在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消化上,不仅仅是大搞“人海战术”,更多时候是集中优势兵力,发挥后天优势。日本人对质量有着无止尽的追求,特别善于“吐故纳新”,以《三国演义》的译本、刻本和改写本为例,这当中有节译本,有全译本,有的配以绘画,有的以现代小说笔调重新改写,既有面对一般读者的,还有专以少儿为读者对象的。
(选自王运涛《论〈三国演义〉日本传播的文化启示》)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践行“拿来主义”理论就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
B.鲁迅取法果戈理,表明其“拿来”有眼光,有辨别,有其明确的目的性。
C.鲁迅能创作《狂人日记》,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
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和果戈理笔下的“狂人”分属不同的类型,作品的现实意义也有所不同。
B.鲁迅的《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不能否定其对果戈理的借鉴。
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
D.日本既有注重“三国”实用性研究的各届人士,又有许多不同层次的“三国迷”。
6.以下文学形象,最不符合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狂人”特点的是( )
A.《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 B.《雷雨》中的繁漪
C.《窦娥冤》中的窦娥 D.《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7.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给“拿来主义”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100字。
8.材料一中多次引用鲁迅的话,试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的登陆,除了作家们以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的热望去自觉汲取外,他们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中的传统文学因子的迎合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学本身就具有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认同空间。中国本来就有着极悠久的魔幻文学传统,中国文学中的志怪一脉源远流长。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译介进来以后,骤然契合并接通了中国已有的魔幻文学的审美旨趣。使中国作家很容易从心理上认同与接纳它。
作家汪曾祺曾说“中国是一个魔幻小说大国,从六朝志怪到《聊斋》,乃至《夜雨秋灯录》,真是浩如烟海。”中国确实有自己的魔幻文学传统。中国古代的魔幻文学主要由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组成。追溯起来,中国的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的始祖应该是神话《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断和原始思维的奇书,书中历述怪兽异人的地域分布和由此产生的神话和巫术幻想,其中有不少人神禽兽虫鱼异类合体的神奇想象,如人面鸟身,人面鱼身等。
西汉末年,因刘歆校定《山海经》,激起一股志怪小说的写作热潮,出现了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越发盛行。主要有干宝的《搜神记》等。在这些志怪小说中,写到了人鬼之间、人神之间、人与异物之间的种种变化互生,充满了神秘色彩,如《搜神记》“韩凭夫妇”写韩凭夫妇的精魂化为相思树和鸳鸯鸟的故事。在唐代主要是中、晚唐,以志怪述异为特色的作品有《玄怪录》《续玄怪录》,在宋代则有洪迈的《夷坚志》等。《夷坚志》记录了两宋之际政局变乱的怪异征兆,以及人们神神鬼鬼的生活,它把历史和虚幻、人事和怪异相交织,语多怪力乱神。
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我国最伟大的神魔小说,它将玄奘取经的真实事件杂以神奇传说和佛教故事,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明代的神魔小说还有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封神演义》主要叙写殷商与周的争斗,即武王伐封的一段史实。小说中,同属道教的阐教和截教却分为有善恶正邪之分的神魔两方,他们出于各自的目的或辅助武王,或助封为虐。作品写了许多奇形怪貌的人物及其奇能怪技,如雷震子肋下生有可飞翔的肉翅,双手能发雷刮风;哪吒系莲花化体,生有三头六臂。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是一部带有极浓志怪色彩的作品,它将狐鬼世界和现实人间相互错综,显得亦真亦幻,扑朔迷离。
可见,鬼魅玄怪的叙述在中国古典时期的小说中是较为常见的。这些小说尤其容易让人联想到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从上述方面可以看出,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契合了我国魔幻文学传统,所以能受到中国作家的青睐。也正因如此,中国作家在对其进行借鉴时,比借鉴其他外国文学似乎来得更自然、更亲切和更成功。
(摘编自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
材料二:
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物志》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的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
明代的神魔小说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其时有方士李孜,释家继晓,都以方技杂流拜官,因之妖妄之说日盛,而影响及于文章。况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大抵是互相调和,互相容受,终于名为“同源”而后已。《封神传》的思想,也就是受了三教同源的模糊的影响。助周者为阐教,助殷者为截教。我以为这“阐”是明的意思,“阐教”就是正教;“截”是断的意思,“截教”或者就是佛教中所谓断见外道。总之是受了三教同源的影响,以三教为神,以别教为魔罢了。
(摘编自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寻根文学”较多地受到了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们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和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中国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传统的寻根。
“寻根文学”是一次中国作家在文学艺术中寻找民族文化、民族文学和民族意识的一种自我觉醒。寻根作家在文学和美学上对民族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和挖掘,寻找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它以弘扬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肯定和发扬。
总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走出了一条创新和独特的路。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在意义上、表现方式上,都变成一种独立的体裁,在世界文学上也得到应有的位置。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实验,中国作家发现,不用把现代与传统对立起来,从现代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中也有深刻思想。李杭育的说法,会代表许多作家的共识,“东方人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他的精神上的某些长处”。
(综合摘编自高岩《“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寻根文学”的影响研究》和伍来智《中国新时期文学接受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语境》)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的原因之一是中外文学审美旨趣共鸣、契合的结果。
B.作为我国首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断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魔幻文学的始祖。
C.六朝时,输入的印度思想与中国本土的鬼神奇异之谈相结合,使当时的志怪小说更为发达。
D.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在借鉴、融合之中有独创,在世界文学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三都运用引用论证,增强文章说服力,其中前者还有承上启下作用。
B.从材料一可知,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中国古代的魔幻文学同质同源。
C.材料三认为,传统文化中蕴含深刻思想,要以现代眼光挖掘,寻根作家即是如此。
D.材料一、材料三的语言通俗易懂;材料二的语言则以白话文为主而又夹杂文言语句。
11.下列对“寻根文学”作品的阐释,不能作为材料三“寻根文学”特点例证的一项是( )
A.莫言“红高粱”系列作品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都是以村寨史、家族史为基点来找寻民族的根。
B.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将过去、现在,实物、虚境组接在一起,展现藏民族精神文化。
C.阿城《棋王》从道家文化中找到积极因素,认为这些是当今人们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重要精神凭借。
D.邓友梅的“寻根文学”作品勾画了上至王孙贵族、八旗子弟,下至社会底层、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物。
1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阐释了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的演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13.德国文学家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概念,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谈对待“世界文学”我们该如何“自己来拿”。
三、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鲁迅先生以一篇《拿来主义》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指引。但是多年来,不少国人 ,他们拒绝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盲目自信。如果中国文化不能 ,与国际接轨,中国势必重演清朝灭亡的悲剧。我国文化部门应适当开展外来文化宣传活动,促进外来文化引进。
“输出”中国文化,需要建立民族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人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却对中国传统文化 。长此以往,我国的传统文化必将式微,民族自信心必将减弱,还何谈“输出”中国文化?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采取活动,针对这一问题,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
文化的“拿来”与“输出”与文化进步、世界交融、国家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平衡二者的关系,我们无法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在,我们要以 的胸怀,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帮助世界认识一个全新的中国。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故步自封 与时俱进 不屑一顾 海纳百川
B.墨守成规 与时俱进 置之不顾 虚怀若谷
C.墨守成规 推陈出新 不屑一顾 虚怀若谷
D.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 置之不顾 海纳百川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针对这一问题,使社会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浓郁起来
B.针对这一问题,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C.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活动,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浓郁起来
D.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应针对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书为伴,奔赴未来。2022年4月23日,围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形成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特致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 ① 的中华文明,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对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来说,阅读贯穿于他的人生全过程。要开启新的生活,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种阅读方式开始。
首先,可以选择一部经典。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认为,所谓经典著作,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决定阅读的一本书。基于经典具有的 ② 的典范性和权威性的品质,阅读经典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可以提升境界,理应是我们涵养品质、锻造人格的必选项目。
其次,可以选择一本名人传记。著名阅读推广专家、南京大学徐雁教授特别关注阅读名人传记的重要功能。他认为,人物传记是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时期的生活镜鉴,在无形之中对读者产生影响,具有 ③ 的阅读疗愈功能。人物传记表现作者真实的心灵轨迹,对于砥砺精神、启迪人生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青壮年时期,需多读中外人物传记,去设身处地地体会职业、事业与志业的不易,让自己 ④ 地为人、处世和做事,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实、做好、做强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学习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之精神,直接“拿来”这些书具,带上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踏上人生旅途。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7.下列语句中的冒号与文段中横线处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年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庆祝五四青年节!
B.新的学习观既提倡在做中学,也强调在学中做:理论要与实践结合。
C.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的建筑。
D.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对其进行修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3.①“拿来主义”对待外来文化既不会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也不会盲目排斥,更不会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②拿来主义”主张先“拿来”“占有”,然后“挑选”;③“拿来主义”会区分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的加以吸收利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辨析词义的能力。
A.“自诩”的“诩”应读作“xǔ”;
B.“冠冕”的“冠”应读作“guān”;
D.“孱头”的“孱”应读作“càn”;“本意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糟粕”错,“国粹”的本义是指我国文化中的精华。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排比”错。“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两句都只有两句,构不成“排比”;“总结了全文的观点”错,应当是进一步说明了“拿来”的意义。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第⑧段,“如果反时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是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可知,“拿来主义”不会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也不会盲目排斥;更不会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结合第⑧段“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第⑨段“他占有,挑选”可知,“拿来主义”首先是“拿来”“占有”,其次是“挑选”;
结合第⑨段“看见鱼翅……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只有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要把它 “吃掉”;“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要化害为利;“烟枪”、“烟灯”、“姨太太” 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部分,要“毁掉”(只留少许送博物馆)。可见“拿来主义”会区分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的加以吸收利用。
4.B 5.C 6.A 7.“拿来主义”是指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并使其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的理论。 8.①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这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这样写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②各处引用的鲁迅的语言是各段内容的概括,起到了显示行文脉络的作用。
③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且这些语言并不处于单一意义层面,分别从博采众长、作品主题、创作途径、自我描述等角度展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意蕴。
④《狂人日记》和“拿来主义”分别是鲁迅的作品和主张,文中引用鲁迅的语言,让作者自己出面进行解读,这些语言具有“原典”的价值,更能揭示作品和理论的特点。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获得最大成功的作品”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可知,“最大成功”不等于“完全成功”,过于绝对。
C.“是因为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且具有医学知识”错误。由材料一第二段“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可知,鲁迅这样说,既表明其博采众长,又体现了自谦。
D.“《狂人日记》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旨在服务于反封建的主题”错误。由材料一原文“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可知,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是对传统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写法的主观能动性突破,不能说旨在服务于作品主题。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吉川英治用‘七实三虚’的办法对原作文字加工,从而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错误,强加因果。“七实三虚”的办法与实现了人物的日本化是两种不同的做法,二者不是因果关系。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格里高尔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人情淡薄如纱的时代里处于底层的小人物,他的身上没有愤世嫉俗、敢于反抗、勇于改革的“狂人”特点。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xxx(种概念)是xxx的xxx(属概念)”或“xxx叫xxx”。
根据材料一、二内容可知“‘拿来主义’是理论”,可以此句话为句子主干。接下来,可筛选出“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指明两则材料中“拿来主义”的讨论范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指明具体做法;“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指明现实目的;“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指明理论的意义,添加到“‘拿来主义’是理论”这一主干句中作修饰成分。
故为“拿来主义”可下定义为:“拿来主义”是指在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中(范畴),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外国文化有选择地借鉴、批判地吸收(具体做法),并使其与本民族的时代语境相结合(现实目的),从而更好地丰富、发展文学创作,充分发挥各民族优委文化的价值的(理论的意义)理论。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这是引用论证(道理论证),有根有据地证明了《狂人日记》是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这样写有助于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增强对鲁迅作品阐析的说服力。
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显示行文脉络的作用,各处引用的鲁迅的语言是各段内容的概括,强调的中心意思明确,使文章的层次脉络清晰。
多次引用鲁迅的语言,且这些语言并不处于单一意义层面,分别从博采众长、作品主题、创作途径、自我描述等角度展开,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意蕴。
《狂人日记》和“拿来主义”分别是鲁迅的作品和主张,文中引用鲁迅的语言,让作者自己出面进行解读,来剖析自己对《狂人日记》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语言具有“原典”的价值,增强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更能揭示作品和理论的特点。
9.B 10.B 11.D 12.①材料一侧重于对作品内容的介绍,如对《山海经》《封神演义》等的介绍。
②材料二侧重于原因的探究,认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流行的原因是受了宗教、方士的影响。 13.①肯定世界文学是相互交流的。
②在传统文学中找寻与世界文学的契合处。
③借鉴世界文学的成功经验,发扬传统文化,走出创新和独特的路。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B.“《山海经》是我国古代魔幻文学的始祖”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中国古代的魔幻文学主要由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组成”“中国的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的始祖应该是神话《山海经》”选项把后句“中国的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的始祖”偷换成“中国古代魔幻文学的始祖”。选项偷换概念。
故选B。
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B.“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与中国古代的魔幻文学同质同源”错误,材料一只是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译介进来以后,骤然契合并接通了中国已有的魔幻文学的审美旨趣”,二者的审美旨趣可以接通,并没有阐释二者同质同源。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与论据关系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可作“中国的‘寻根文学'较多地受到了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例证。“红高粱”系列作品描写的是“高密东北乡”和“我”的家族史,《百年孤独》描写的是马孔多和布恩迪亚的家族史。
B.正确,可作“他们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和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中国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传统的寻根”的例证。
C.正确,可作“它以弘扬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为己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肯定和赞扬”例证。
D.错误,是阐释邓友梅“寻根文学”作品人物的广泛性。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魔幻小说大国,从六朝志怪到《聊斋》,乃至《夜雨秋灯录》,真是浩如烟海”“中国的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的始祖应该是神话《山海经》。《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断和原始思维的奇书,书中历述……《封神演义》主要叙写殷商与周的争斗,即武王伐封的一段史实。小说中……”,侧重于对作品内容的介绍,如对《山海经》《封神演义》等的介绍。
材料二,“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明代的神魔小说也受了当时宗教、方士之影响”,侧重于原因的探究,认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和神魔小说流行的原因是受了宗教、方士的影响。
1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结合“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的登陆,除了作家们以开放的胸襟和创新的热望去自觉汲取外,他们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中的传统文学因子的迎合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传统文学本身就具有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认同空间”可知,首先应肯定世界文学是相互交流的。
结合“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契合了我国魔幻文学传统”“中国的“寻根文学”较多地受到了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们以‘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和写作手法来表达对中国神秘而古老的民族传统的寻根”可知,应在传统文学中找寻与世界文学的契合处。
结合“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走出了一条创新和独特的路。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在意义上、表现方式上,都变成一种独立的体裁,在世界文学上也得到应有的位置”“东方人有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他的精神上的某些长处”可知,借鉴世界文学的成功经验,发扬传统文化,走出创新和独特的路。
14.A 15.B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从下文“拒绝外来文化”“盲目自信”来看,应选“故步自封”。
第二空,“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发展。从上文论述以及下文的“与国际接轨”来分析,应选“与时俱进”。
第三空,“不屑一顾”:形容极端轻视,认为不值得一看。“置之不顾”:放在那儿不管。从上文“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分析可知,对外来文化崇拜,对本国传统文化不在意,应选“不屑一顾”。
第四空,“海纳百川”:形容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虚怀若谷”:指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从下文“合理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分析可知,是对外来文化包容、吸收,应选“海纳百川”。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的语病有:
一、语序不当,可以将“针对这一问题”放到句首或者放到“应”的后面。
二、搭配不当,可以把“采取活动”改为“开展活动”。
三、结构混乱,“营造出……氛围浓郁起来”句式杂糅,可以改为“营造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分析可知,B项的修改最恰当。
故选B。
16.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等) ②经久不衰 ③潜移默化 ④脚踏实地 17.D 18.答案1:2022年4月23日,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引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答案2:2022年4月23日,围绕“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这一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引起(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原文需填写能够充当“中华文明”修饰语的成语,可用“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等)”等形容中华文明特点的成语。“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光辉灿烂”:色彩光亮耀眼,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第二空,语境主要是强调“经典的典范性和权威性”,重在其保持不变的特质上,可用“经久不衰”。“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第三空,原文“在无形之中对读者产生影响”,是说明阅读对人不知不觉地产生影响,因此可以用“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无形之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强调不知不觉。
第四空,从后文“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做实”这一句可知,前面应填写与“踏实”相关的成语,可以用“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指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原文的冒号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
A.用于书信、讲话稿中称谓语或称呼语之后。
B.表示总结上文。
C.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D.用在提示性话语之后引起下文,与原文作用相同。
故选D。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二:
一、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可以改为“以……为主题”或“围绕……主题”;
二、搭配不当,可以将“形成”改为“引起”或“受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