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共22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2.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共22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7 16:2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实验操作
实验观察
实验记录
实验分析
实验反思
科学探究
探究蜡烛的硬度 \ 密度 \ 溶解性
用小刀切
放入水中观察
放入水中观察
易切
浮于水面
不溶解
硬度小(质软)
密度比水小
不溶于水
注:有时会看到冒黑烟(不充分燃烧)
外焰
焰心
内焰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将小木条平放入火焰中约 1 s 后取出观察
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小木条与外焰接触部分最先变黑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用干燥的烧杯和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
设计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石蜡 + 氧气 水+二氧化碳
点燃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烧杯壁上石灰水变浑浊
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点燃?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熄灭蜡烛时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 1
问题 2
点燃前现象
燃着时现象
熄灭后现象
实验结论
1.在进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中,
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
火焰分三层
D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
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
B
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
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在水中,将导气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缓慢吹气
集满后,在水下将瓶口盖好,取出正放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空气中木条继续燃烧,呼出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
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多
现象
结论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向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比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少
现象
结论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
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呼出玻璃片上有小水珠
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少
现象
结论
5
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测定
吸入的空气
相对多
相对少
相对少
呼出的气体
相对少
相对多
相对多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氧 气
D
B
氮 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所示的三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A
a熄灭,b更旺,c不变
B
a更旺,b熄灭,c不变
C
a更旺,b更旺,c熄灭
D
a熄灭,b熄灭,c不变
B
3.下列有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是无色气体,但成分比例不同
C
B
呼出气体中仍有氮气
C
利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可比较二者的氧气含量
D
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