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歌的内容。
2.品析诗句,梳理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
3.体会诗人以浪漫笔法抒写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教学重点】
品析诗句,梳理诗人情感脉络,理解诗人心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以浪漫笔法抒写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课题
1.回顾旧知识
背诵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相关句子。
《岳阳楼记》中表达豁达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中表达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中表达远大志向和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切入课题
回顾《岳阳楼记》中的经典名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范仲淹在被贬后依然乐观向上、豁达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行路难》(其一),看看他又是如何面对逆境的。
3.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4背景资料:
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京,担任翰林供奉。他高兴的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的诗句,他很想像管仲、诸葛亮一样,干一番大的事业。可是入京后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被排挤,短短两年他被“赐金放还”。他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文中选的是第一首。此诗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设计意图】选择创作心境和精神情怀类似的《岳阳楼记》进行背诵大比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激情,同时也为后面体会李白的内心情感变化和精神追求埋下伏笔。
二、通读,感知诗歌内容
1、指导朗读。
把握诗歌停顿长短、节奏叙急、音节轻重、语调抑扬。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2、字音:
金樽(zūn) 斗十千(dǒu ) 珍羞(xiū)
投箸(zhù) 冰塞川( sè ) 歧路(qí)
3、划分节奏,读出情感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整体感知:
本诗主要描写什么内容?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有哪些情感?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小组交流并解疑。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想象诗歌画面,为后面与诗歌产生共鸣、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赏析诗句,理清情感脉络
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为什么会这样?
诗人的心情是苦闷的。从“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因为诗人心中充满着难以排遣的烦恼,“停杯投箸”,无法下咽,“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对偶。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这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理想的困窘。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
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伊尹乘舟梦日。表达了诗人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愤懑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4、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作为一个心怀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梳理情感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苦闷)
欲渡、将登 (惆怅)
姜尚、伊尹 (希望)
行路难,多歧路 (彷徨)
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自信)
得出作者的心境:悲愤中不乏豪迈之情,失意中仍满怀信心。
六、归纳诗歌的主旨:
这首诗以行路难来描绘人生道路的坎坷,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同时表达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七、写法探究:
这首诗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1、巧用历史典故;
2、采用夸张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
3、跳跃式的结构。
八、课堂作业:
诗歌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积极乐观、豁达胸怀,请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
2、背诵并默写诗歌。
九、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希望 自信
苦闷、惆怅 彷徨
(积极乐观、执着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