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内能
2.(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对于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图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自身的内能增加
C.图丙说明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受到了浮力 D.图丁中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金属筒的内能
3.(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在火炉旁取暖 B.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
C.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 D.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
4.(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阳光下路面发热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C.锯木头锯条发热 D.搓手时手掌发热
5.(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摩擦能发热
B.烧水时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锯木材锯子发烫
6.(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和做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B.某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C.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7.(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生命离不开水,水是宝贵的资源。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上的水变干了是升华现象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
C.水结冰的过程需要吸热
D.岳阳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8.(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与热学知识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腌制鸭蛋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
B.擦火柴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
C.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
D.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二、填空题
9.(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腌制咸鸭蛋需要较长的时间,鸭蛋逐渐变咸,这是 现象,而炒菜时加盐可以很快使菜变咸,说明这种现象与 有关。
10.(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 现象;将盛有250g凉牛奶的瓶子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牛奶变得温热,是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11.(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 。
12.(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能调节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其中能调节温度主要是因为水的 大。水还有很多用途,在公交车站安装高压喷雾设备,每隔5秒喷出的大量水雾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可以使得周围的温度降低。
13.(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的商丘古城8000亩湖面是盛夏时节人们休闲纳凉的好去处。环城湖的周边明显比其他地方凉爽很多,主要是因为水的 比砂石和泥土大;掬一捧湖水,手感到凉快是通过 的方式减小了手的内能。
14.(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期末)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时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若某一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1.0×107kg,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水温升高2℃,湖水吸收的热量为 J[已知c水=4.2×103J/(kg·℃)]。
15.(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上的散热器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来为发动机散热的,用水做冷却剂,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
16.(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发动机工作时,需要对它进行冷却.人们常常选用“水”作冷却液,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冷却效果好;当水吸收发动机缸体热量后,水的内能 .
17.(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 较大的缘故.
三、实验题
18.(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甲的装置进行“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并做出图乙的温度﹣时间图像。
(1)实验装置的安装应遵循 的顺序;(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由图乙可知,第5分钟,物质处于 状态;
(3)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固态和液态时的比热容关系是c固 c液(选填“>”、“<”或“=”)。
19.(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水的温度/℃ 6 12 18 24 30
食油温度/℃ 6 18 30 42 54
(1)实验中量取 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加热。
(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液体进行加热的目的是 。
(3)用两个相同的加热装置分别给水和食用油加热2min后,发现水升高的温度比食用油升高的温度低,则 的吸热能力更强。(选填“水”或“食用油”)
(4)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食用油的比热容c油= J/(kg ℃)。
20.(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 。(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21.(2022秋·海南海口·九年级统考期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度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该实验中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选填“沙子”或“水”)
参考答案:
1.A
【详解】A.物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变大,内能一定增大,故A正确;
B.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热胀冷缩中的“热”“冷”是指温度的高和低,而不是指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A.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滴入热水中的墨水比滴入冷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
B.瓶子内的空气推动塞子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故B错误;
C.图丙说明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C错误;
D.图丁中,皮条不断摩擦金属筒,金属筒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因此图丁主要通过做功增加金属筒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3.B
【详解】A.在火炉旁取暖时,人体从火炉上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电流通过导体,导体会发热,是通过电流做功来改变导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感冒发烧,用冷毛巾敷额头,冷毛巾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此过程人体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的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阳光下路面发热是因为路面吸收了太阳红外线的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故A符合题意;
B.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是人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B不符合是题意;
C.锯木头锯条发热是因为锯木头时要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搓手时手掌发热是因为搓手时要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B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详解】A.双手相互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手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烧水时,水从火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摩擦生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在锯木料时,锯条的温度会升高,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能根据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别正确判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6.A
【详解】A.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不是温度,温度是状态量,不能传递,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的热运动越缓慢,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小,从而物体的内能减小,由于铁块的质量不变,因此铁块的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晶体在熔化过程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物体温度升高,可能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对它做了功,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A.地面上的水变干,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此为汽化现象,故A错误;
B.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他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热水袋用水来取暖,故和水的比热容大有关,故B正确;
C.水结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C错误;
D.水是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丰富,但是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B。
8.A
【详解】A.把鸭蛋放在盐水里一段时间,鸭蛋就变咸了,这就是鸭蛋与盐之间的扩散现象,是分子热运动的表现,故A正确;
B.擦火柴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错误;
C.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故C错误;
D.发烧时用冷毛巾敷额头,冷毛巾会吸收热量,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9. 扩散 温度
【详解】[1]腌制咸鸭蛋需要较长的时间,盐才能通过蛋壳进入到鸭蛋中,鸭蛋逐渐变咸,这是扩散现象。
[2]炒菜时温度高,加盐时扩散进行的较快,可以很快使菜变咸,说明这种现象与温度有关。
10. 扩散 热传递
【详解】[1]铅片和金片互相渗入约1mm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彼此渗入了对方,表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现象。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盛有250g凉牛奶的瓶子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后牛奶变得温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11. ﹣22 比热容较大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此时温度是0℃以下,读作﹣22℃。
[2]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水和砂石在同样吸放热的情况下,根据Q=cmΔt可知,水温度变化小。
12. 比热容 汽化
【详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夜晚,放出大量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能有效调节周围环境的气温。
[2]喷出的水雾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会迅速汽化,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小水滴)在汽化过程中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
13. 比热容 热传递
【详解】[1]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砂石和泥土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泥土小。
[2]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湖水的温度比手的温度低,掬一捧湖水,所以手感到凉快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4. 热传递 8.4×1010
【详解】[1]在阳光照射下,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内能的。
[2]由题中数据可知:Δt水=2℃,m水=1.0×107kg,c水=4.2×103J/(kg·℃),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1.0×107kg×2℃=8.4×1010J
15. 热传递 比热容
【详解】[1]汽车上的散热器散热时,在发动机和水之间发生了热传递,改变了发动机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2]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所以汽车散热器常用水作为冷却剂。
16. 比热容 增大
【分析】(1)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同的水和其它液体相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常用来做冷却剂、取暖剂、防冻剂等;(2)改变物体内能有两个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详解】(1)汽车的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冷却效果最好;(2)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水,所以水的内能增大.
17. 热传递 比热容
【详解】泡温泉时感觉身体会发热,是身体吸收了热量,所以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身体的内能.
烈日下,小兵去游泳池游泳,他感觉到游泳池边的水泥地面很烫脚,但游泳池里的水却很凉,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温度升高的低.
点睛:水的比热容较大,注意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作为热机的冷却物质,作为北方冬季的取暖物质,解释海陆性质的不同等.
18. 自下而上 固液共存 =
【详解】(1)[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再固定铁圈的高度,使其不要碰到容器底,所以实验装置的安装应遵循自下而上的顺序。
(2)[2]由图乙知道,该物质在3min~8min为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3]由图像知道,固体段与液体段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加热时间相同,根据Q吸=cmΔt,质量相同,比热容相同,c固=c液。
19. 质量和初温 在相同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水 2.1×103
【详解】(1)[1]本实验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水与食用油吸热能力大小关系,则需要控制水与食用油的质量和初始温度相等。
(2)[2]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可以保证在相同时间内水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也相同,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液体进行加热的目的是使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3)[3]由于加热时间相同,水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水的吸热能力强。
(4)[4]根据图给表格数据知加热4分钟,水升高的温度为
油升高的温度为
水和食用油的比热容分别为
则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20. 质量 加热时间 液体温度的变化
【详解】(1)[1]根据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实验中应量取质量相同的水和色拉油。
(2)[2]在相同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水和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所以用加热时间反应吸热的多少。
(3)[3]本实验水和色拉油加热时间相同,即它们吸热相同,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大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小的比热容大。
21. 质量 39 沙子 水
【详解】(1)[1]要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应保持沙子和水的质量、初温相同。
(2)[2]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由下往上变大,是在零上,示数为39℃。
(3)[3]由图丙知,加热时间相同时,沙子温度升得更高,所以沙子升温快。
[4]由图丙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需加热的时间更长,而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长,则放出的热量多,则物质吸收的热量也多,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