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首先,听写词语。
精巧 配合 身段 生硬 寻常 忘却 流线型 结构 安稳 悠然 恩惠 美中不足
2. 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继续学习,课文《白鹭》。
品读感悟:
1.句子解析,了解作者的情感。
A.小组交流、讨论:句子解析,了解作者的情感。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5)——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小组代表归纳:
(1)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概括写颜色和身段的精巧。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那……那……那……那……”连用四个“那”字,从“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美。
(3)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不安稳”与“悠然”对比,写出了白鹭的栖息特点。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产生无限的遐想。
(5)——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用“——”(破折号)给出了作者自己的答案,让人感到白鹭无处不美。
2.问题归纳,探究写法:
B.前后桌交流、探讨:
(1)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2)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4)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5)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6)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1)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因此,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3)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4)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5)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可以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看出来:一是白鹭颜色的和谐,身段的匀称,反映出白鹭自然朴实的静态美;二是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反映了白鹭的动态美。
(6)课文第6~8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第6~8自然段描绘了白鹭觅食、栖息、低飞这三幅图画,图画可分别命名为“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
(7)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8)思考:课文主题是什么?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适宜、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拓展视野
阅读感悟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是生机盎然的画面,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
白鹭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赏析:诗人借写白鹭表达自我的愁闷心境,一是思念亲人,一是仕途坎坷。正是壮年,年富力强,却怀才不遇,怎能不感慨万端。
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恩( ) 框( ) 哨( )
摁( ) 筐( ) 稍( )
2.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好________( )________( )
难_______ ( )________(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巧— 配合— 生硬—
恩惠— 清澄— 优美—
课堂练习:(答案)
1.比一比,再组词
恩(恩爱) 框( 门框 ) 哨(口哨 )
摁(摁倒 ) 筐( 竹筐) 稍(稍微 )
2.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好hǎo(好像)hào(好学)
难nán(困难) nàn (灾难)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巧—粗劣 配合—干扰 生硬—自然
恩惠—怨恨 清澄—浑浊 优美—丑恶
课堂小结:
作者郭沫若将白鹭这种常见的鸟,比喻成一首精巧的诗,通过对白鹭的外形描写表现了白鹭的精巧美,通过对白鹭的姿态描写表现了它的韵味美。全文语言精练、富有诗意,有种清新淡雅之美,虽然从头至尾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作家对白鹭的喜爱与惊叹之情却溢于言表,流露之自然、真挚。
作业布置:
课后写一份保护鸟类的广告词。
【板书设计】
1 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 觅食 白鹭钓鱼图 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 白鹭瞭望图
飞行 白鹭低飞图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诗,我注重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感受意境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但是在默读时存在不足,希望能加快阅读速度而且能更快地理解课文。同时我还要多多关注这些学困生,使他们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