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统编版三上第三单元第6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统编版三上第三单元第6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4:53:46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在牛肚子里旅行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课程目录

课时
文化自信: 懂得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寻求朋友的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时,要靠知识来帮助朋友。
语言应用: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感悟、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思维能力: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遇事冷静、机智、见多识广。
审美创造:感悟童话中蕴含的浓浓的友谊。
素养目标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想一想,促织是什么意思?
还记得那首《夜书所见》的古诗吗?谁来背诵一下呢?
回顾旧知
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
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提到这只红头的蟋蟀那可了不得了,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回顾旧知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齐读课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什么是旅行呢?
引入新课
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竖提在竖中线上。最后写捺最后一笔。最后一笔要舒展。
旅行: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就叫旅行。
随文识字
这次旅行有趣吗?
它都去了哪些地方呢?
为什么要在牛肚子里旅行?
趣味引入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标注出课文中不懂的地方?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
自渎课文
读生字。看一看你能开走几辆小汽车。





齿
认识生字

dā( )
dá( )
答应
回答

yīng( )
yìng( )
应该
回应

gū ( )
gǔ ( )
花骨朵
脆骨
羞答答
一声
轻声
一骨碌
认识生字
吞(tūn) 咽(yàn) 嚼(jiáo)
细嚼慢咽
跟我一起做动作。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认识生字
狼吞虎咽
反义词
齿(chǐ)
翘舌音
胃(wèi )
甲骨文像一个袋子里有"米"(粮食)。造字本义:动物食道与小肠之间的袋状消化器官。
美食牙齿来嚼碎
一口吞咽到胃中。
认识生字
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不作声是什么意思?
发出声音
认识生字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想一想,做一做动作。
认识生字
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概括课文
红头和青头是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在草堆里_______________,红头不小心
___________________。青头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_____________的故事。
好朋友
玩捉迷藏时
被牛吞到嘴里了
顺利逃脱
起因、经过、结果
概括课文
读完课文后,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考验胆量
惊心动魄
有惊无险
刺 激
死里逃生
……
红头开始这趟旅行的原因是什么?
概括课文
默读7-21自然段,找一找,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完成路线图。
默读课文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旅行第一站
旅行终点
新知讲解
根据课文内容 完成这幅路线图,
牛嘴
牛肚子
第二个胃
第一个胃
(喷出来)
新知讲解
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吧!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7至19自然段,圈出青头帮助红头逃生的句子。
新知讲解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红头在牛嘴里的时候,青头是怎样指点的?
躲过牙齿就没有危险了吗?
新知讲解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在牛肚子的时候,青头是怎样指点的?
新知讲解
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一个“月”。
要注意“月”字在下撇变竖。
新知讲解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红头被吞到牛的胃里边了,它还有活着的希望吗?
反刍
牛为什么这么做呢?
新知讲解
具有童话的特点,以科学知识为内容的,所表现的主题也与自然科学有关。
科学童话
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童话呢?想一想,说一说吧。
《方方和圆圆》《小蝌蚪找妈妈》《谁丢了尾巴》《我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历险记》
新知讲解
拓展知识
左窄右宽:







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点。
新知讲解
“救”左右宽窄相当,“求”的最后一笔是点,反文旁共四笔,长撇往下生长,捺要舒展。
右半部分的长横在横中线上,要穿插到左半部分提的下方
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
新知讲解
红头和青头两只小蟋蟀在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红头躲在草堆里,不小心被一头吃草的大黄牛卷进嘴里了,红头就开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旅行。
红头在旅行时心情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新知讲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内容分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要真心帮助别人。 语言应用: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思维能力:关注青头和红头之间的对话,感悟青头遇事不惊、机智、冷静、见多识广、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童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厚的友谊。
重、难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活动流程:活动流程:明确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奇妙的童话世界”,并计划开展“游览奇妙的童话世界,唤醒沉睡的‘小精灵’”的活动。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期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吗?你想去哪里呢?是迷人的海滩,还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呢?你的旅行中有什么惊险刺激的故事发生吗? 环节一: 古诗导入,读题质疑 环节二: 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环节三: 再读旅行经过,科普“反刍”小知识 环节四: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 古诗导入,读题质疑
背诵古诗。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首《夜书所见》的古诗吗?谁来背诵一下呢?(指定学生背诵)出示课件: 夜书所见 〖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学生说一说“促织”的意思。(出示课件蟋蟀图片) 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提到这只红头的蟋蟀那可了不得了,那么,在它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什么是旅行? 师:旅行就是人们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生:为什么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都去了哪些地方?这次旅行有趣吗? 师: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问题,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回顾古诗内容,背诵古诗 观看课件了解蟋蟀。 读一读课题,根据课题展开想象,提出自己的质疑。 激发好奇心,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活动意图: 题目体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它是开放有趣的,激发人无限想象。学生可能提出许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系的问题。比如:怎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这是一次什么样的旅行?因为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被充分激发起来,为学习新课培养学习兴趣,铺垫下文。
环节二: 初读课文,梳理结构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圈画出自己容易读错或不懂的词语。 2.交流反馈,认读生字。 (1)交流多音字:给多音字组词在语境中区别读音加深印象。(出示课件) ɡǔ骨头  脆骨    ɡū一骨碌 花骨朵儿 dá答案 解答 dā答应 羞答答 yìnɡ 顺应 反应 yīnɡ应该 应有尽有 交流易读错音: 让我们来看这几个字的读音。齿,嚼,吞,咽、胃(出示课件)“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什么是细嚼慢咽?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做咀嚼的动作,(停顿3秒)然后轻轻咽下去。就是这样慢慢地吃东西,轻轻咽下去,就是细嚼慢咽。 我们一起来看“齿”的字形演变,它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齿就像张口露齿的样子,后来加“止”为声,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中间的三个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它们都有一个口,都跟吃有关。嚼,用牙齿磨碎食物;吞,不经咀嚼,整个咽到肚子里;咽,使嘴里的食物等通过咽喉到食道里去。 让我们一起记住它们:美食要靠牙齿来嚼碎,一口吞咽到胃中。 胃,甲骨文像一个袋子里有"米"(粮食)。造字本义:动物食道与小肠之间的袋状消化器官。金文加(肉,代身体),强调"米袋"为身体的器官。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米袋"简写成"田”。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什么样的动作才是“蹭”。 3.默读课文,解决疑问。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定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注意按照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这一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红头和青头两只小蟋蟀是好朋友。一次,红头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顺利逃脱。 (2)①默读课文1-7自然段,思考:红头开始这趟旅行的原因是什么? ②学生交流汇报。 (3)默读课文7-21自然段,圈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①学生交流汇报。 红头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呢? 出示课件:“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出示课件:“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出示课件:“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师:最后,它被吃掉了吗? 课件出示:“‘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死里逃生”,被“喷了出来”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牛嘴里→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喷出来 (板书路线图) ③惊险的闯关之旅。(出示板贴:牛肚子的透视图) 学生拿序号标签①②③④⑤,根据红头逃命的路线顺序贴一贴位置。 (4)课件出示:牛肚子的透视图。请你根据这个图再来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吧! 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自己不懂的字。 读一读多音字。 读一读 “齿,嚼,吞,咽、胃”字。 理解“细嚼慢咽”词意。 认识“齿”字 几个字找出“ 嚼吞咽”特点。 认识胃字。 理解“作声”和“蹭来蹭去”的意思。 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观看课件了解红头的旅行线路。 根据红头逃命的路线顺序贴一贴位置。 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吧!
活动意图: 初读课文后,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文字障碍,小组合作解决疑问,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课文,初步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环节三: 再读旅行经过,科普“反刍”小知识
红头得以逃脱,全靠谁的帮助?哪些知识帮助了红头逃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圈出青头帮助红头逃生的句子。 师:红头在牛嘴里的时候,青头是怎样指点? 课件出示:“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 师:躲过牙齿,就能逃脱危险吗?为什么呢? 不能。虽然躲过了牙齿,但是还会被吞到牛肚子里去,仍有被消化的危险。 师: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时候,青头是怎样指点? “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出示课件:牛胃图, 教师解说:成年牛的胃由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四个胃组成。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随文识字“胃”我们一起来看这个“胃”字,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一个“月”。同学们要注意“月”字在下撇变竖。 师:红头都被吞到胃里了,还有生还的希望吗? 出示课件: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有反刍的功能。 出示课件:播放科普小视频。 同学们,像这样把科学知识融入童话中去,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像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童话呢?想一想,说一说吧。 《方方和圆圆》《小蝌蚪找妈妈》《谁丢了尾巴》《我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历险记》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了课文里的生字伙伴,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怎么把这些生字写的整齐又漂亮。 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有关牛胃的结构。 随文识字,观看课件掌握胃的写法。 观看视频,了解牛的反刍。 了解什么是科学童话,想象自己看过的科普童话有哪些?
活动意图:
环节四:指导生字书写
1.书写生字。 出示课件“咱、偷、救、拼、扫、咬、流、泪”。 (1)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共同点。(左窄右宽:咱、偷、拼、扫、咬、流、泪) (2)交流书写注意点。 “救”左右宽窄相当,“求”的最后一笔是点,反文旁共四笔,长撇往下生长,捺要舒展。 “拼”右半部分的长横在横中线上,要穿插到左半部分提的下方;“流”的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 扫:中间一横不出头上下间距要匀称。 (3)教师范写“救、拼、流”,学生练写生字。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字形结构,模仿老师书写。把字写的漂亮干净。
课堂总结: 红头和青头两只小蟋蟀在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红头躲在草堆里,不小心被一头吃草的大黄牛卷进嘴里了,红头就开始了这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旅行。红头在旅行时心情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