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其父李格非为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作者简介
南渡前:18岁时和赵明诚结婚,婚后过着富于诗意的幸福生活。公元1107年,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因与权臣蔡京的矛盾而被罢相,不久因病去世。死后三日,蔡京使私党弹劾赵挺之生前贪污。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返回山东青州故居,过了十余年的隐居生活。
此时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作者简介
南渡后: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此时李清照44岁,夫妻二人被迫逃离故乡,仓皇南渡。二年后,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此后,李清照始终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生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这个时期的作品多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
作者简介
文本解读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让人凄凄惨惨戚戚。忽寒忽暖季节,最难调养安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抵得住晚上风急?正伤心的时候,大雁过去了,它却是我旧日的相识。
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守着窗户,一个人怎么能捱到天黑?更加上细雨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还点点滴滴不停息。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整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愁
《声声慢》一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赏析这十四个字的妙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茫然无着
寂寞冷清
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①七组叠词统领全词,展示了凄凉萧条的意境,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②“寻寻觅觅”动作描写,表现了词人由于漂泊异地而产生的前途渺茫、孤立无援的失落感。
③“冷冷清清”环境描写,表现她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
④“凄凄惨惨戚戚”则是直抒胸臆。她年老体弱,孤身度日,国破家亡,词人的心情当然是极度凄惨、悲戚的。
⑤七组叠词,从动作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个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出在“靖康之难”以后她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声声慢》一词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请赏析这十四个字的妙处。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所以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1)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2)大雁曾经带来丈夫的消息,如今,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结论: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无甚可摘
有谁堪与共摘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雨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声声慢》一词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哪些妙处?
(1)词人直抒胸臆:这情形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
(2)“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
(3)这个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词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1)开头句运用叠词,从动作、环境、感受三个角度写愁的原因。
(2)中间部分使用了淡酒、风、雁、黄花、窗儿、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营造了凄清悲愁的意境,表现出了作者的愁情满怀。
(3)结尾句直抒胸臆:这情形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
文本小结
《声声慢》一词中,用了三个“怎”字,试品味这三个“怎”字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借酒消愁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孤独地看着窗外的黄花憔悴,目送空中飞过的雁群,无比凄凉的心情。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怎”字,表达了词人的哀愁之情已经达到了顶点。这三个“怎”字表达的都是愁,渲染程度却是一层比一层强烈。
本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作品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孤独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寂寞忧郁的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