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13:2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物候(hòu)  两栖(xī)   蟾蜍(chú)   销声匿迹(nì)
B.腐蚀(shí) 连翘(qiáo) 摞起来(luò) 诸如此类(zhū)
C.农谚(yàn) 狩猎(shòu) 龟裂(jūn) 衰草连天(shuāi)
D.缄默(jiān) 哺乳(bǔ) 迁徙(xǐ) 风雪载途(zà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萌发 暄嚷 雾霭 天衣无缝 B.彗星 维幕 弥漫 海枯石烂
C.翩然 沼泽 枯躁 目空一切 D.陨石 松弛 凋零 偷偷摸摸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隐姓埋名。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B.今年的天气周而复始:昨天还骄阳似火,热浪扑人;今天就大雨倾盆,寒意逼人。
C.十四五岁的少年,恰如试飞的雏鹰,当有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
D.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4.下面有四个句子,不是病句的不要动它,只修改病句。(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虽然身在病中,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学校交给他的任务。
(2)唯有勇立世界科技创新潮头,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通过这次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4)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 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 可使这种变化加快。
(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 的迹象。
(3)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 才有的植物和动物。
A.只有/才 破裂 繁盛 B.只有/才 破碎 繁茂
C.如果/就 破裂 繁盛 D.如果/就 破碎 繁茂
6.下列各项的判断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崇高”“洁净”“更加”“强大”都是形容词。
B.短语“观赏美景”“留守儿童”“关爱我们”“被压扁的沙子”的结构相同。
C.“接到迎检通知后,我校师生立即行动起来”一句画线词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依次是定语、状语、补语。
D.“朝鲜政府的强硬态度并没有因美韩联合军演而改变”一句的主干是“朝鲜政府没有改变”。
7.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薇说:“老师,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B.李明不小心踩了方军一脚,李明马上表示歉意。方军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有意的。”
C.营业员说:“你太矮了!这里的衣服都不适合你。”
D.郑咏向别人介绍说:“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起课来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情境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8年6月5日是第47个“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的第4个“世界环境日”,我国的环保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
材料二:2018年5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70.7%。
【情境】校园广播站准备办一期以“绿色生活我践行”为主题的节目,作为主持人,请你在节目的最后,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向同学们提出建议。
你准备在广播中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60字左右)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万,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9.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10.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1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点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12.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请问: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13.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
杨阳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讨论了法律与气候的关系。他注意到,人们因为气候的不同会导致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不够敏感;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敏感性就要强些;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极为敏感。气候是用纬度来区分的,不过因此也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感觉的敏感程度对它加以区分。如果你曾经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过一些歌剧,虽然剧本相同,演员亦相同,但你会发现,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相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显得很冷淡,而另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令人难以置信。
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
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性格不受拘束,脾气也相对暴躁一些。而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较少,需要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养成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人们习惯于穿着厚重的冬季服装,所以他们的动作迟缓,不随意,性格上常常也呈现坚毅的特点。而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风景秀丽,往往使人们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所以江南水乡人民大多多愁善感,机智敏捷。在山区长大的人,则因为人烟稀少,开门见山,天气多变,逐渐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商量事情爽快,为人诚实的性格。策马奔驰在广阔草原上的牧民,经常面对飞沙走石的恶劣气候,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而在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活动空间狭小独立,空气质量欠佳,憋闷的城市气候最容易让人养成孤僻的性格。
①________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阴雨天时情绪低落,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会心情舒畅。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者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法国曾经发生过因阴雨连绵的天气迟迟没有停止,而导致很多人患上抑郁症的事情。针对这些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原因,法国当地的很多治疗机构创造性地采用人造阳光治疗法,这种用光照来治疗那些急于想看到阳光的病人的方法,疗效十分显著。
②________
夏季炎热,不少人的脾气也变得“一点就着”。在心理学领域,一个有趣的研究话题就是高温为什么会让人的脾气变差。最早的证据来自犯罪领域,许多司法报告发现,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在夏天上升,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也与人体对热度的生理反应有关。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体心跳加快、睾酮水平增高以及其他一些代谢反应,它们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该神经系统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人们更有可能发生冲突。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10月,有删减)
14.本文以“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为题,有何好处?
15.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处拟写恰当的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可否删去?为什么?
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
17.有同学认为“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部分举例子过多,有啰唆之嫌。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能无痛注射的微针
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
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
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
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析。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
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Micron 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
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并非所有药物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
(选自2020年12月《环球科学》,有删改)
18. 微针是如何实现无痛注射的?请结合①②两段简要回答。
19. 微针及其产品有哪些优势?请分条概括。
20. 下列有关微针及其产品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微针之“微”主要是指它从外观上看,肉眼完全不可见,因为它的长度仅为50~2000微米,宽度也仅为1~100微米。
B. 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
C. 微针采集血液或间质液的原理是其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
D. 尽管微针也存在劣势,但它仍有可能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也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兜里有糖
贾飞黄
①童年时,浓烈的甜味是奢侈品。我爷爷有个塑料罐,白罐,绿盖子,放在我够不到的架子上。他心情大好或者我身体有恙时,就会打开罐子,用扁扁的铝勺子从里面舀上一勺——白砂糖。加在粥里,是平淡无奇的吃法,最令人向往的是用来蘸着馒头吃。热腾腾的馒头蘸上沙沙的白砂糖,一口吃进嘴里,粗粝的白砂糖嵌进松软的馒头,没来得及融化便被嚼得嘎吱作响,甜味一点点弥散,是听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②慢慢的,糖果出现了。先是出现在隔壁富足家孩子的衣兜里,再是出现在百货商店的柜台里,最后出现在楼下的小卖店里。比起那沙粒一样的白砂糖,那些不知道什么树上结下的糖果哟,那慷慨的甜度,那华美的包装,那多样的口味,吃一块,就像嘴巴里突然开始过大年了一样——这话倒也不假,一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群糖汇聚,敞开吃上一通。大白兔奶糖,糯米纸里裹满了洁白丰腴,比鲜奶更甜美;大虾酥,硬的糖壳有着虾壳一样的纹理,咬开之后里面却是酥脆的花生香;还有水果糖,正方形的塑料糖纸,小小的糖躺在中央,卷起糖纸两头一捻,便把糖块服服帖帖包裹在中间。剥开糖纸,半透明的糖块里裹着一点点有颜色的核,绿的是哈密瓜味,红的是草莓味,黄的是橘子味……今天看来,那只是一块粗糙而浑浊的糖浆凝块,但在童年的我们看来,那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里面装着全世界的秘密。含在嘴里用舌头顶住,左边脸蛋鼓起一个小硬包,跑去炫耀似的给母亲看,母亲笑着用手在上面一戳,小硬包又“变”到了右边。这小小的戏法,让大人和孩子都一起咯咯地笑了起来。
③而我最喜欢的,当数我老家一种名唤“不老林”的特产糖。牛轧糖做成直径两指的圆柱,裹上黑色糖浆再切成段,像是一个个小树墩子。乍一入口,试着咬一下,硬邦邦的;再咬一下,硬邦邦的;又咬一下,最外面化开了一点,再往里咬还是硬邦邦的。心里痒痒的,牙根也痒痒的。这种撩人心弦的感觉在糖块终于软化时达到顶峰,反复尝试的牙齿终于势如破竹地嵌入糖块,牙龈和牙床如愿感受到牛奶的甜美;随之而来的,还有大粒花生被嚼开后溢出的浓郁油脂香。口中大嚼,“吧唧”有声,回过神时,只剩齿缝里残存的一点奶糖渣和花生渣,让舌尖不舍地勘探、回味。
④就像金秋是瓜果收获的时令那样,采买过年的糖果是孩子们的丰收日。糖果不结在树上,结在百货公司和国营商场的透明橱窗里,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回到家,糖果倒进白瓷大盘里,再撒上一把炒香的瓜子。孩子小小的手满满抓一把,手心里饱胀的触感,心里的快乐就像在糖果山里打了个滚、在糖果海里扎了个猛子,奢侈得有点不真实。此刻,大人们如何训斥“少吃两块,还吃不吃饭了”,都是徒劳的——大人们的年夜饭在鸡鸭鱼肉的推杯换盏里,孩子们的年夜饭就在这聚宝盆一样的糖果堆里。⑤我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吃糖了呢?是糖果遍地有售不再稀罕的时候吗?是我开始朝九晚五工作奔波的时候吗?是我担忧身体发福买了体重秤回家的时候吗?回忆不起来了。酒心糖、巧克力糖、果汁软糖、润喉保健糖、健齿口香糖,还有各种我读不懂名称的外国进口糖,我知道,它们满载着糖分,在人体内激起多巴胺的分泌,而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很难从中寻得快乐。
⑥我是后来慢慢才摸到一点门道的。
⑦那次,我在高铁上,前面坐着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小女孩在车厢里尖叫着跑来跑去,乘客的目光让年轻的母亲羞红了脸。她一把拉过小女孩,教训了一通,把她按在靠里的座位里。刚刚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得有些尴尬了,我反而有些无所适从,下意识地摸进裤兜,却掏出一块糖——就是网购赠的糖,我出门前随手揣在裤兜里。我抬起头,发现前面座椅靠背上方,一双黑溜溜的眼睛正盯着我。准确地说,盯着我手里的糖。
⑧我捧糖在手:小朋友,要吃吗?她的眼睛亮了起来,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我微笑点了一下头,又摸着小女孩的头:说,谢谢叔叔!小女孩脆生生地重复了一遍,从我手里拿过糖,嘿嘿笑着开始剥糖纸。她白胖胖的手指撕起糖纸并不灵便,但丝毫没有假手他人的意思,一番功夫之后终于成功把糖送到嘴里,脸上漾起开心和满意。兜里还有一块糖,我也掏出来递过去。妈妈叮嘱她:别吃太多,放起来等会儿再吃。她便接过来,揣进衣服上的小兜里。她双手捂着装着糖的小小衣兜,就像护住一件最宝贵的珍宝,又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⑨她肯定不缺糖吃。那她为什么那么快乐?我忽然想到,那是因为这糖来自于一个陌生的叔叔,是一个礼物,是一份惊喜,是充满陌生视线的世界里突然绽放出的笑容和善意,就像我从卖家那里收到这些礼物一样,就像我新婚的朋友们恪守遥远的风俗带给我喜糖一样。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这种喜悦本无所谓大人还是小孩。
⑩回味着小女孩的笑容,我开始留心各种糖,有形的,无形的。我依旧不是个嗜甜的人,但却想遇见许多兜里有糖的人;如果可能,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准备着,给那路遇的陌生人一颗,愿你开心;给那久不曾表白的长辈一颗,说声爱你;给那初见的晚辈一颗,做个受欢迎的叔叔;在红彤彤的节日给每个人一颗,代替一句吉祥如意——
这一小块糖,甜不了你的人生,却是我对你甜甜的祈愿;这种祈愿,叫
做祝福(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2月09日,有删改)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开头“慢慢的”一词表明糖果进入“我”的童年生活经历了较长的过程。
B.第③段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突出牛轧糖的好吃,显得生动形象。
C.第⑥段虽寥寥数语,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的叙写及作者的思想变化。
D.第⑧段“随即望向她的妈妈”写出小女孩很想吃我手中的糖果并征求妈妈的同意。
22.文章主要写了“我”童年时期哪些与糖有关的事件?请简要概括。
2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第④段“那金灿灿红彤彤绿莹莹蓝幽幽的糖果哟,对孩子们而言是何等炫目的丰收盛景!”一句中,加点词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②第⑨段“糖纸里的糖,衣兜里的糖,包在世界里的糖,包在命运里的糖,不知道是什么口味,但它一定是甜的,给你不期而遇的甜美。”一句中,加点词“甜美”有何含义?请简答。
24.后来我不爱吃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5.第⑩段画波浪线“我也想做一个兜里永远有糖的人”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作文
26.请以《身边的科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答案
A 2.D 3.D 4.(1)句可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3)句应该去掉“通过”或“使”。
C 6.C 7.B
8. 示例:同学们,绿色生活我践行。建议大家出行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
9.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10.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变化。(或“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1.“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形象化的说法,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或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3.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陆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14.运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15.示例:①下雨天人们情绪低落 ②高温让人容易发怒
16.不能删去。“主要”起限制作用,表明“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是影响人的情绪健康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删去后与原义不符。
17.不啰唆。连续举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多个事例,更加有力地说明了“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
18. 微针与注射器或贴片结合,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
19. ①更有效地递送药物;②在诊断疾病或监测健康状况时能做到快速无痛;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④可在医疗服务匮乏地区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
20. A
21.B
22.①吃爷爷的白砂糖获得听觉和视觉的双重享受;②身边出现各种糖果时和妈妈玩吃糖果的“戏法”;③吃“不老林”的特产糖的快乐;④采买过年糖果的快乐。
23①叠词连用,全面具体地写出了橱窗中糖果的颜色鲜艳、丰富,体现了橱窗中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力巨大。
②既指糖果的甜味,又指生活中的惊喜、快乐、善意、祝福等。
24.糖果不再稀罕;为工作奔波;担忧吃糖身体发福;忽略了陌生视线世界里绽放的笑容和善意。
25.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向身边的人表达情感的人;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向陌生人表达善意的人;希望成为一个善于向美好生活表达祝福的人。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