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同步教学 3.2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同步教学 3.2 直线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7 23: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直线运动
一、单选题
1.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经过4s,甲乙相距8m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甲站途经乙站到丙站,已知甲、乙两站间的距离跟乙、丙两站间的距离之比为1∶4,则该物体在甲、乙两站间的速度跟乙、丙两站间的速度之比v1∶v2,在这两段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t1∶t2分别为(  )
A.1∶4,1∶4 B.1∶1,1∶4 C.1∶1,4∶1 D.4∶1,4∶1
3.下列数据符合常识的是(  )
A.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长约26d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2km/h
C.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的6g D.根据重力公式可得:1kg=9.8N
4.a、b两辆小车从同一地点同方向出发,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关于0~60s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40s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
B.两小车在40s时相遇
C.20~40s的过程中,小车a相对于小车b在后退
D.两小车在20~4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
5.小明下列估测的数据中合理的是(  )
A.自己的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5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
二、简答题
6.打雷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看到闪电和听到雷声吗?
三、作图题
7.剪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分别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纸锥A、B。如图甲所示记录了两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请在图乙中画出纸锥A、B在此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大致关系图象。
8.如图甲所示是“龟兔赛跑”故事中的一个情景:同时起跑,原本领先的兔子中途睡了一觉后,虽然拼命追赶,最终还是输掉了比赛。乌龟在比赛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故事中描述的比赛情景,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兔子比赛全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
四、计算题
9.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15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6min,问:
(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
(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0.王老师准备开车从宜昌城区的家到枝江市实验中学出差,通过高德地图导航得到如图所示的信息,图中“高速多”的方案是指“沪渝高速”线路。
(1)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免费”方案比“高速多”方案要多行驶多少公里?
(2)出发的时间是几点几分?
(3)按“高速多”的方案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保留一位小数)
五、实验题
11.如图甲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1s,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C处所用时间为1.5s。
(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_;
(4)图乙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从A到B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12.为了研究纸锥下落的运动规律,实验小组找来一根透明的粗玻璃管,让纸锥在玻璃管中竖直下落。
(1)小明看秒表,每秒钟报一次数,小华手持水笔在玻璃管外跟随纸锥下落,在玻璃管上记下报数时纸锥的位置,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___________;
(2)他们感觉上述操作不太方便,于是小华先用水笔在玻璃管上从O点开始标出等间距的线,再用秒表记录纸锥通过每个间隔所用时间(如图2所示),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在实验中测得从O点开始的路程和时间如下表,请你在图2中画出s﹣t图像。( )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0 1 2 3 4 5
(4)分析图像可以看出:下降一段时间后,纸锥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_____(填“正”或“反”)比。
13.某实验小组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短暂时间的工具,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即一秒打50个点。
(1)按如图甲所示方式接好实验仪器,先接通电,再调整钩码个数,释放小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2)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甲、乙两条纸带。舍弃开头比较密集的点,从某个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纸带甲、乙分别标上1、2、3、4、5…(相邻两个读数点中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则每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___________s(比如1、2点之间)。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 ___________乙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进一步分析纸带丙上点A到点E的测量数据,可知此小车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增加量相同。我们可以利用比值法研究这一特点。则小车每秒速度的增加量Δv=___________m/s。
(4)若丙纸带在打计数点B时的速度为0.5m/s,则在打计数点E时的速度为 ___________m/s。
14.小明同学利用斜面、小车、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时的平均速度。(图中停表显示时间的格式:“时:分:秒”)
(1)实验时为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不宜过______(选填“大”或“小”);
(2)实验中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过程如图所示,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3)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
15.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装置,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 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六、填空题
16.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汽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17.如图所示,2020年12月24日,成渝高铁提质改造后正式运营。上午9时15分,G8607次“复兴号”动车组从成都东站出发,约10时15分到达重庆沙坪坝站。东站指示牌相对于正在快速驶往沙坪坝站的列车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线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际铁路网的主骨架,线路全长约300km,则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km/h。
18.利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图甲表示物体做___________运动;图乙表示物体___________运动(均选填“静止”、“变速直线”或“匀速直线”)。
19.王刚同学在做了一些测量后忘了在记录的数据后面标明单位,请你帮他补上、某同学的身高是15.8______;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______;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a、b所示,由图像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______(选填“乙”或“丙”)车静止;甲车的运动时间如图c所示,则秒表记录的时间为______s,甲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20.某一时刻,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西匀速行驶,由两车的“s-t”图像如图甲,则B车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以B为参照物,A车向___________运动;t=0时,A车在B车前方200m,经过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后,两车相距___________m,此刻起B车追上A车还需___________s。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由图像知,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像知,相同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所以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B错误;
C.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知,4s时间乙车的路程为12m,甲车的路程为4m,则甲车在乙车的后方距离为
即甲、乙相距8m,故C正确;
D.甲、乙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但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故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甲站途经乙站到丙站,因速度保持不变,故
v1∶v2=1∶1
根据速度公式有,在速度不变时,所用时间之比等于通过的路程之比,因已知甲、乙两站间的距离跟乙、丙两站间的距离之比为1∶4,故在这两段路程中所用时间之比
t1∶t2=1∶4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A.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的速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块橡皮的质量约10g,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略小于此数值,约6g,故C符合题意;
D.根据重力公式得,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质量与重力是不同的物理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解析】
【详解】
A.由v﹣t图像可知,在40s时两小车的速度相等;a小车比b小车早出发20s,在0~40s内(不含40s),a车的速度大于b车(且a车在前方),则a、b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40s以后,b车的速度大于a车,则a、b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可知40s时(速度相等时),a、b两小车相距最远,故A正确;
B.由v﹣t图像可知,在40s时两小车的速度相等;a小车比b小车早出发20s,在0~40s内(不含40s),a车的速度大于b车,所以由s=vt可知,a车通过的路程大于b车,所以在40s时两车还没有相遇,此时b小车在a小车的后方,故B错误;
C.20~40s的过程中,a小车在2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车在20~40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a车的速度大于b车(且a车在前方),则a、b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小车a相对于小车b在前进,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a小车在2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车在20﹣40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60次的时间接近1mi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
闪电与雷声同时出现,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由速度公式有,故相同的距离内光的传播时间短,因此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太空中的宇航员可以看到闪电;真空不能传声,故太空中的宇航员不能听到雷声。
7.
【解析】
【详解】
根据图甲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A和B运动的距离变大,都做加速运动;B的运动的距离大,速度大,如图所示:
8.
【解析】
【详解】
对于乌龟,其运动过程从起点到终点乌龟没有停歇,其路程不断增加;对于兔子,其运动过程可分为三段:开始跑得快,所以路程增加快;中间睡觉时路程不变;醒来时追赶乌龟路程增加快,最终运动相同的路程,兔子的时间多;如图所示
9.(1)1080m;(2)3m/s
【解析】
【详解】
解:(1)步行的时间
t步=15min=900s
由得家门到校门的路程
s=v步t步=1.2m/s×900s=1080m
(2)骑自行车所用时间
t车=6min=360s
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答:(1)从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1080m;
(2)该同学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3m/s。
10.(1)9公里;(2)14点零46分;(3)54.5km/h
【解析】
【详解】
解:(1)由图可知,“免费”方案需要行驶
“高速多”方案需要行驶
则“免费”方案比“高速多”方案要多行驶的路程
(2)由图可知,预计到达时间,“高速多”方案行驶时间,则出发的时间是
即14点零46分。
(3)按“高速多”的方案,行驶的时间
则平均速度约为
答:(1)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免费”方案比“高速多”方案要多行驶9公里;
(2)出发的时间是14点零46分;
(3)按“高速多”的方案,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54.5km/h。
11. 便于测量时间 大 D
【解析】
【详解】
(1)[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用到公式。
(2)[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需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应让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长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
(3)[3]若小车松开之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了,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
(4)[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
A.由v-t图像知,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v-t图像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越来越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
C.由s-t图像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s-t图像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12. 路程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大小 正
【解析】
【详解】
(1)[1]每秒钟报一次数,即时间相同,小华手持水笔在玻璃管外跟随纸锥下落,在玻璃管上记下报数时纸锥的位置,比较的是运动的路程,所以这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路程。
(2)[2]用水笔在玻璃管上从O点开始标出等间距的线,再用秒表记录纸锥通过每个间隔所用时间,即控制路程相同,比较时间大小。
(3)[3]先描点,然后用平滑的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4)[4]根据s﹣t图像可知,路程和时间为正比例函数,即纸锥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
13. 0.1 小于 2 1.1
【解析】
【详解】
解:
(2)[1]打点计时器的电频率是50Hz,则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每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
[2]由图甲、乙可知,纸带运动时间相同时,甲通过的路程短,所以纸带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3)[3]由图丙知,从A点到E,相邻的两点间距离都增大了2cm=0.02m,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1s,所以0.1s速度的增加量为
小车每秒速度的增加量
Δv=10×0.2m/s=2m/s
(4)[4]由题知,B时的速度为0.5m/s,所以在E点时的速度为
0.5m/s+0.2m/s+0.2m/s+0.2m/s=1.1m/s
14. 大 0.3 大 变速直线运动
【解析】
【详解】
(1)[1]若斜面的坡度太大,则小车运动速度太大,运动时间太短,难以准确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运动时间较长,便于计时。
(2)[2][3]实验中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的路程为90.0cm,时间为3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因为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由可知平均速度偏大。
(3)[4]实验中小车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路程为40.0cm,时间为2s,则小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因,所以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15. 小 便于计时 大
【解析】
【详解】
(1)[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
(2)[2][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计时落后,所测时间偏小,由可知,计算出来的速度会偏大。
16.960m
【解析】
【详解】
解:汽车行驶的距离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设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为s,则有关系
即有下式
答: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960m。
17. 运动 300
【解析】
【详解】
[1]指示牌相对于正在快速驶往沙坪坝站的列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是运动的。
[2]列车在全程所用的时间
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8.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解析】
【详解】
[1]由甲图可知,是s﹣t图像,甲运动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明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乙图是v﹣t图像,乙运动的图像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明乙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19. dm cm 乙 355 1420
【解析】
【详解】
[1]某同学的身高是
1.58m=15.8dm
[2]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物理课本的长度是26cm。
[3]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为4m/s,乙的速度为
丙的速度为
由于甲乙的速度相等,且运动方向相同,所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是静止的。
[4][5]甲车的运动时间如图c所示,则秒表记录的时间为5min55s,即355s,行驶的路程为
s=vt=4m/s×355s=1420m
20. 20 东 162.5 32.5
【解析】
【详解】
[1]从图中看出,B车10s时间内的路程为200m,故B车的速度为
[2]从图中看出,A车10s时间内的路程为
故A车的速度为
A、B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向西匀速行驶,故以B为参照物,A车向东运动。
[3]秒表中小圈表示分钟,分度值为0.1min,分针在第一个小格的右边;大圈表示秒,一大格表示5s,一大格分为10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5s,根据秒针的位置可知所用的时间为t=7.5s,当t=7.5s时,B通过的路程为
A通过的路程为
t=0时,A车在B车前方200m,经过如图乙所示的时间后,两车的距离为
[4]从此刻起B车追上A车还需要的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