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
生物试卷
1.一般情况下,下列物质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的是( )
A.尿素 B.抗体 C.DNA聚合酶 D.甘油三酯
2.胡萝卜韧皮部形成层细胞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叶绿体 B.细胞核 C.线粒体 D.溶酶体
3.下列物质进出人体细胞时,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的是( )
A.水 B.乙醇 C.K+ D.葡萄糖
4.细胞呼吸原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上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小麦种子晒干后储存能降低有机物消耗
B.手指受伤时应该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
C.低温低氧条件下储存有利于水果保持新鲜
D.水稻遭水淹后烂根,原因是根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5.某二倍体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个体某个处于分裂状态的细胞中的染色体(包含一对性染色体)及其基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
B.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该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单体
D.该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4
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可能产生新的基因组合
B.单个等位基因突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确认
C.培育多倍体植株的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增加
D.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的相同
7.核糖体在执行功能时,常3~5个或几十个甚至更多聚集并一核糖体与mRNA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串,称为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多聚核糖体能提高蛋白质的合成效率
B.多聚核糖体能同时进行多条多肽链的合成
C.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中多聚核糖体的比例较高
D.基因甲基化会直接影响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
8.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是红绿色盲患者。若这对夫妻生育后理论上( )
A.女儿表现正常,若生儿子则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B.儿子和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都为1/2
C.女儿患红绿色盲,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D.儿子表现正常,女儿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
9.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当细胞衰老或遭受不可修复的时,线粒体会释放细胞色素c,经过一系列反应引起细胞凋亡,其途径如图所示。下列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B.若抑制蛋白A的磷酸化,则可能会延缓细胞凋亡的发生
C.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释放的细胞色素c减少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Na+和Cl-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其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
D.神经一体液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1.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机体会通过多种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 )
A.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稳定
B.比赛过程中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显著降低
C.跑动过程中出汗增多,尿量减少,产热增多
D.运动后,可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稳定
12.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转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血浆,是红细胞生活的环境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
C.丙表示组织液,能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甲、乙、丙的含量约占人体体液的1/3
13.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都存在着分级调节,人脑具有一些高级功能,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C.脑干中有调节呼吸和心脏功能的神经中枢
D.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腺体的传入神经
14.某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如图所示,其中①~⑤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弧共涉及4个突触结构 B.③能对来自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C.刺激b点,⑤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D.刺激c点,②会出现动作电位
15.下列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主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
B.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肠胃的蠕动会被抑制
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血管会收缩,瞳孔会扩张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有利于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16.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皮肤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牵涉痛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a属于传入神经,c属于传出神经
C.牵涉痛的产生可能是共用了神经元b
D.兴奋只能从脊髓到大脑皮层单向传递
17.在对警犬进行“安静”训练时,助训员通常会悄悄靠近犬,当犬欲叫时,助训员发出“静”的口
令,同时轻击犬嘴,禁止犬叫令其保持安静,当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警犬听到口令便会安静下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喂食时,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
B.反射建立后,“静”由无关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
C.为防止该反射消退,只需要不断给予“静”刺激
D.该条件反射的消退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18.在t1、t2、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 动作电位得的神经纤维电位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刺激后,引起少量的Na+内流 B.缩短刺激间隔时间,有利于诱发动作电位
C.t1刺激前,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增大膜外的Na+浓度,会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
19.肌肉痉挛也叫抽筋,是肌肉突然不自主地强直收缩的现象,是由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引起的,会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难忍。下列治疗机理中合理的是( )
A.抑制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B.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受体的数量
C.抑制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 D.促进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
20.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能与毒蕈碱型受体结合。阿尔茨海默病与神经元凋亡增有关,细胞凋亡引起释放的Ach减少。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对大鼠进行处理后,再对其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注射鹅膏蕈氨酸溶液的目的是构建实验模型大鼠
B.乙组大鼠大脑中Ach发挥作用的效果降低
C.乙组大鼠学习能力和记忆巩固能力均下降
D.可通过比较两组大鼠大脑中Ach含量来验证实验结果
21.长绒棉品质优良,生长期长,需要的热量多。棉花叶片光合作用的过程如图1所示,其净光合速率(P,单位为μmol·m- ·sり)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A发生在叶肉细胞中的上,物质②是____________,物质④是_______________。
(2)在光照充足、大气CO2浓度条件下,若增加CO 供给,则短时间内物质④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B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参与,这些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光照强度大于200lx后,叶肉细胞产生的物质①的去路是____________。光照强度大于 800lx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
22.某家系中甲(A/a)、乙(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如图1所示,部分个体乙病相关基因的组成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基因A、a的不同根本上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1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1和图2可知,乙病的遗
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判断ⅡI-1和ⅡI-2生育的后代是否患病,则可进行的产前诊断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品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中晶体物质(如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主要指血浆蛋白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肝脏是血浆蛋白合成的主要器官,肝炎会引起肝功能障碍。重度肝炎患者血浆蛋白合成量明显减少,使____________降低,由血浆进入_____________的水分增多,进而出现水肿。
(2)大量出汗后机体失水较多,血浆晶体渗透压___________。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代谢分解,产生的CO2进入细胞外液,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阳离子(Na+、K+)的浓度如表所示,则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__________。氨基丁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使Cl-通道开放, Cl-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元___________。
离子 神经元外 神经元内
a 5mmol.l-1 140mmol.l-1
b 145mmol.l-1 5~15mmol.l-1
24.为了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制作坐骨神经(传入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在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上放置电流表甲和乙,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如表所示),以保持标本活性。回答下列问题:
(1)蛙的活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任氏液相当于蛙腓肠肌细胞生活的_______,其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____。
(2)任氏液中的葡萄糖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葡萄糖的含量不能太高,原因是___________。
(3)刺激坐骨神经会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电位并释放________。
(4)为了验证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结合图及相关实验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
25.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递质,能参与大脑的情绪及感觉核兴奋等信息传递。毒品可卡因能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引发多巴胺受体减少。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在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________中,该结构与突触前膜融合后,多巴胺以________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中。图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由A到B,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Na+大量内流,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其去路是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信息分析,可卡因能延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引发多巴胺受体减少,使___________,导致 吸食者精神萎靡,从而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4)研究表明,长期的情绪压力会使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功能减弱,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症。人在情绪压力下,大脑中某突触的结构如图2所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结合图示信息,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云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
生物答案
1.C【解析]内环境中有尿素、抗体、甘油三酯等物质,DNA聚合酶在细胞内,C项符合题意。
2.B[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B项符合题意。
3.B【解析]水更多的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人体细胞的,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乙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葡萄糖能以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人体细胞,B项符合题意。
4.D【解析]水稻遭长期水淹后,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根有毒害作用引起烂根,D项符合题意。
5.D【解析]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的后期,根据染色体上的基因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该细胞产生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正常的占1/2,D项错误。
6.B[解析]基因突变是分子层面发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突变,B项错误。
7.D[解析]基因甲基化会直接影响转录产生RNA的过程,不会直接影响核糖体与mRNA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的过程,D项符合题意。
8.A 【解析]若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b表示,则这对夫妻的基因组合为XBYXXX,理论上生育的女儿表现正常,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A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衰老细胞释放的细胞色素c较多,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引起细胞凋亡,C项符合题意。
10.A【解析]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B项错误;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Na+和CI-,C项错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项错误。
11.B【解析]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与乳酸发生反应使其代谢排出体外,从而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B项符合题意。
12.B【解析]乙表示淋巴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丙)和淋巴液(乙),B项符合题意。
13.D[解析]支配心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项符合题意,
14.D【解析]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由②到⑤,刺激c点,④会出现动作电位,②不会出现动作电位,D项符合题意。
15.B【解析]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会促进肠胃蠕动,使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使心跳减慢,B项符合题意。
16.C【解析]痛觉的产生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A项错误;a、c都属于传入神经,B项错误;兴奋能从大脑皮层传递到脊髓,D项错误。
17.C【解析]为防止该反射消退,需要不断用“静”刺激,并在犬安静后立即给予奖励。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给予非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就会消退,C项符合题意。
18.D【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 Na+内流,若增大膜外的Na+浓度,会提升动作电位的峰值,D项符合题意。
19.A[解析]肌肉痉挛是由传出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引起的,可通过减少兴奋传递来治疗,A项符合题意。
20.D[解析]注射鹅膏蕈氨酸溶液的目的是构建实验模型大鼠,A项不符合题意;Ach的含量不变,但由于部分受体被鹅膏蕈氨酸结合,Ach发挥作用的效果降低,D项符合题意。
21.(1)叶绿体类囊体薄膜(1分)NADP+(2分)C(2分)
(2)减少(2分) 核糖体(1分)
(3)被线粒体利用、释放到外界环境(2分)暗反应(2分)
[解析]图1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①表示 O ,②表示 NADP+,③表示 ADP、Pi,④表示Cs。当光照强度大于200lx后,净光合速率>0,说明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则光反应产生的0会被线粒体利用和释放到外界环境。
22.(1)遗传物质改变(2分)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分)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分)Ⅱ-1和Ⅱ-2表现正常,Ⅲ-1患病,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I-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Ⅱ-1(2分)(3)基因检测(2分)
【解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表现正常,Ⅲ-1 患病,则乙病的遗传方式为隐性遗传,Ⅱ-2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Ⅲ-1的致病基因只来自Ⅱ-1,因此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3.(1)血浆胶体渗透压(1分)组织液(1分)
(2)升高(1分)呼吸(1分)减小(1分)
(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分)
(4)K+、Na+(2分)产生动作电位(或产生兴奋)(2分)
[解析]神经元外的Na+浓度远高于细胞内的,神经元内的K+浓度远高于细胞外的。氨基丁酸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的CI通道开放,CI内流,增大膜内的负电位,抑制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24.(1)组织液(1分)NaHCO和NaHPO,(1分)
(2)给细胞提供能量(1分)保持任氏液正常的渗透压(2分)(3)动作(1分)神经递质(1分)
(4)在 A点给予刺激,腓肠肌能收缩,甲、乙的指针都发生偏转(2分);在B点给予刺激,腓肠肌收缩,乙的指针发生偏转,甲的指针不发生偏转(2分)
[解析]任氏液中的NaHCO,和NaHPO,具有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任氏液类似于腓肠肌细胞生活的组织液,其渗透压维持在生理状态。任氏液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会使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由传出神经向腓肠肌传递。
25.(1)突触小泡(1分)胞吐(1分)多巴胺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分)
(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2分)被降解或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2分)(3)阻滞多巴胺回收(2分)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性降低(2分)
(4)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能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减少神经递质降解,提高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浓度,从而提高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2分)
[解析]多巴胺属于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会产生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可卡因能阻滞多巴胺回收,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多,延长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时间。长期吸食可卡因会引发多巴胺受体减少,降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导致吸食者精神萎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