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叙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1.读了第一段话,我仿佛看到了 银杏树叶, 枫叶, 的田野,有着 、 、 等各种颜色的菊花。由此我知道,“五彩缤纷”的意思是 。
2.“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一句中的“勾住”指( )
A.小朋友常被带有香味的水果树绊住脚。
B.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
C.水果香甜的气味让小朋友的脚也变香了。
3.给下面说法正确的两句打上“√”。
A.“你挤我碰”把果子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果子的数量多。( )
B.“频频点头”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花儿的颜色多。( )
C.“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这句话是说秋天充满了水果香甜的气味。( )
4.超级模仿秀。
例:秋天的雨,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露出深深的酒窝,盛满了秋天的美酒。
秋天的雨,它把 色给了 , 像 , 。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5.说一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凌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画出相关的句子。
7.“要是不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想一想“我”为什么想要走的很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厦门大学参观须知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每天12:30至14:00接待参观人员,每天不超过1000人,其他时间不接待参观人员。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周末和寒暑假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10000人。
在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
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参观人员最多可以提前3天预约,至少应提前1天预约。
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私人参观车辆禁止进校。
8.小丁和小芳趁着暑假,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却不能进校参观,不能进校的原因可能是( )
A.遇到周末不能参观
B.没有提前预约进校
C.100周年校庆刚结束,学校不对外开放
D.当天参观人数低于5000人
9.参观完厦门大学,小丁和小芳想去白城沙滩走一走,应该从( )出。
A.南校门 B.群贤校门 C.白城校门 D.西校门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嘉庚铜像在西校门附近。
B.小丁和小芳只能从西校门进入厦门大学。
C.凌云餐厅在白城校门附近。
D.厦门大学校区可真大,小丁和小芳开着车参观了学校。
11.小丁和小芳想从厦门大学南校门到芙蓉隧道,你能帮他们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大草原
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 清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 挥动)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嘹亮 洪亮)的歌声传遍四方。啊,美丽的大草原上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2.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13.在文段中找出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 )
14.用拆拼法理解下面的词语。
(1)“清新”一词中“清”可以组词“清爽”,“新”可以组词“新鲜”,那么这个词的意思可以理解为 。
(2)“生机勃勃”一词中,“生机”是有生命力的意思,“勃勃”是“旺盛的样子”,那么这个词可以理解为 。
15.为了突出草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文段中写草原的天 ,空气 ,还写了白色的羊群 ,牧羊人 。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秋季转场①
①一场又一场秋雨,催生着冬季的到来。阿尔泰②在急剧变化,山谷里层林尽染,漫山遍野镀上了浓郁的金色,哈萨克牧民开始了秋季转场。
②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晴天,羊群、牛群像彩云在原野上飘动;风雨中变得扑朔迷离,时隐时现;遇上风雪,转场路会像潮水般汹涌澎湃,滚动着浩浩荡荡牛羊的波涛。目睹气势恢宏的转场,一幅幅天成的游牧风俗画让我激动不已,在我心中浮现出浮士德的 “瞬间,你停一停吧,你是多美啊”。
③深秋,走进阿尔泰的边防站,都会看到成片铺晒的金黄色玉米棒子与多样盆栽的鲜花交相辉映;准备过冬的马草垛子高大又整齐,一派丰收的金秋图。
[注释]①转场:牧民依据自然法则,把牛羊转移到水草丰茂或相对安全的地方放牧。②阿尔泰:即阿尔泰山脉,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蒙古西部。
16.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 ”。
17.读文章第①段,把描写山谷里景色的四字词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②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找出来并画上“﹏﹏﹏”。
19.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请选一选。( )
A.秋雨金色图 B.秋季转场图 C.丰收金秋图
20.文章第①②③段分别描写了三个地点的景色,请选一选。
第①段: 第②段: 第③段:
A.边防站 B.转场路上 C.山谷里
阅读理解。
说大话的维克多
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同学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
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悠然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这样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
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21.读读想想,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填空。
(1)与画横线的句子中“不料”的意思不同的是( )
A.谁知 B.岂料 C.没想到 D.预先料到
(2)画波浪线的句子是( )
A.疑问句 B.陈述句 C.设问句 D.反问句
2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围绕班上同学排演话剧的事,文章写了同学们的心理变化,先是 ,接着又 ,然后是 ,最后责备、气愤。造成同学们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先是 ,接着是 ,再是 ,最后是因为维克托对自己的失信表现得若无其事。
23.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吗?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话得出这个结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黄黄的 红红的 金黄色 紫红 淡黄 雪白 颜色很多,非常好看 2.B 3.A√
C√ 4. 黄 麦子 金黄的麦穗 黄色的绸缎 闪着金黄的光芒,装扮了秋天的大地
【解析】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从词句“黄黄的叶子”“红红的枫叶”“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可以看出,银杏树叶是黄黄的,枫叶是红红的,田野是金黄的,菊花是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由此可知,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2.本题考查词句含义。
勾住的本义是把人的身心捆住、吸引的意思。文中指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故选B。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分析。
B.“频频点头”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将秋风中随风摇动的菊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并没有写出花儿的颜色多,故B错误。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先分析给出的例句是否使用了手法,然后再观察句子的格式。“把红色给了苹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红的苹果像小姑娘的笑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由“给”拟人化的动作开始,比喻的修辞来展开具体的描述。在仿写句子时,要使前后内容能关联起来,合情合理,词语搭配怡当,如:秋天的雨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带来了秋天的香甜。
5.不规则、不整齐,没有秩序。 6.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7.因为“我”喜欢着铺满梧桐叶的水泥路,喜欢这美丽的秋天。
【解析】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结合句子“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可知“凌乱”的意思是: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
6.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作者抓住秋天雨后铺满落叶的水泥道,通过对眼前所见所闻所感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秋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从三个比喻句“水泥道像一块彩色的地毯。”“梧桐树的落叶像金色的小巴掌。”“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的具体描写看出的。
7.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结合句子“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可知“我”沉浸在这秋天的美景中,不想离开,“我”喜欢着铺满梧桐叶的水泥路,喜欢这美丽的秋天。
8.B 9.C 10.A 11.参观路线:南校门——逸夫楼餐厅——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解析】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周末和寒暑假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10000人。在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参观人员最多可以提前3天预约,至少应提前1天预约。”可以知道学校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因此,小丁和小芳趁着暑假不能进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提前预约进校。故选B。
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可知学校只要求参观人员从指定校门进校,没有指定出校校门。从地图可知,离白城沙滩最近的校门是白城校门。因此,参观完厦门大学,小丁和小芳想去白城沙滩走一走,应该从白城校门出。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地图可知,嘉庚铜像在西校门、校史馆附近。选项说法正确。
B.从“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可知学校只要求参观人员从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不能从从西校门进入厦门大学。选项说法错误。
C.从地图可知,离凌云餐厅最近的校门是群贤校门。选项说法错误。
D.从“私人参观车辆禁止进校。”可以知道小丁和小芳不能开着车参观了学校。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A说法正确。故选A。
11.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从地图可知,从南校门进校后有三条路可以通向芙蓉隧道。因此,同学们可以选其中一条路作为参观路线。
参观路线一:南校门——逸夫楼餐厅——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参观路线二:南校门——逸夫楼餐厅——爱心书屋——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参观路线三:南校门——颂恩楼——科艺中心——爱心书屋——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12.清闲 挥动 洪亮 13. 格外 特别 14. 清爽、新鲜 有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15. 格外蓝 特别清新 在绿草地上散步 骑着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牧歌
【解析】12.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题目要求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同学们要留意题目要求,答题后记得检查答案。
悠闲:悠然自在,闲适自得。
清闲:清静悠闲。
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然地散步。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划去“清闲”。
挥舞:举起手臂(或连同拿着的东西)摇摆。
挥动:用手挥舞(条形等)物品。
“挥舞”侧重于动作幅度较大而强烈,含有兴奋的感彩。
“挥动”可以是有目的的举动,也可以是随意的行为。
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大幅度地甩着羊鞭。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划去“挥动”。
嘹亮:形容声音清脆洪亮。
洪亮:(声音)非常响亮。
“嘹亮”不单单形容了声音大,还强调了声音的具有感染力穿透力。“洪亮”既形容声音大,还形容声音有威严。
牧羊人清脆洪亮的歌声传遍四方。根据词义和句意,括号处应划去“洪亮”。
13.本题考查近义词。
在文段意思相近的词语:格外——特别。
格外:①额外。②特别。
特别:①与众不同;不普通。②格外。③特地。④尤其。
词语“格外”“特别”都出现在文章的第一句。
1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清新:清爽而新鲜。
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15.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
从“这里的天格外蓝,空气也特别清新。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悠闲地散步,就像绿地毯上绣着的白色大花。”可以知道文段中写草原的天格外蓝,空气特别清新,还写了白色的羊群在绿草地上散步。从“牧羊人骑着飞驰的骏马,(挥舞 挥动)着羊鞭,唱着那动听的牧歌”可以知道文段中写了牧羊人骑着骏马,挥舞着羊鞭,唱着牧歌。
16.晴天,羊群、牛群像彩云在原野上飘动。 17.层林尽染 18.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 19.C 20. C B A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比喻句的理解。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文中“晴天,羊群、牛群像彩云在原野上飘动。”是比喻句, 把“羊群、牛群”比作“彩云”。
17.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样。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极多。
故第①段中描写山谷里景色的四字词语是“层林尽染”和“漫山遍野”。
18.本题考查了找中心句。
中心句即是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或表现主题的句子,一般处在句首或句尾。本语段主要写了转场路上人欢马叫,描写了晴天、风雨中、遇上风雪的转场路上是什么样子的,写出了它的壮观和美,所以“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是本段的中心句。
19.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概括。
结合文中“都会看到成片铺晒的金黄色玉米棒子与多样盆栽的鲜花交相辉映;准备过冬的马草垛子高大又整齐,一派丰收的金秋图。”可知,文章第③段描写了丰收秋图。
2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中第①段“山谷里层林尽染, 漫山遍野镀上了浓郁的金色”可知,描写了山谷里的景色;结合文中第②段“转场路上人欢马叫,非常壮观。”可知,描写了转场路上的景色;结合文中第③段“深秋,走进阿尔泰的边防站都会看到成片铺晒的金黄色玉米棒子与多样盆栽的鲜花交相辉映”可知,描写了边防站的景色。
21. D D 22. 发愁 感激 着急 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同学突然病了 维克托自告奋勇扮演这个角色 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 23.我认为他会改正自己的缺点。我是从“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些话得出结论的。
【分析】21.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辨析。
(1)本题中“不料”意思为没想到、意想不到。所以和这个词语意思不相同的是D项。
(2)本题中划线句是反问句,反问句是暗含答案的语句。
2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同学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可以得出刚开始同学们的心理变化先是发愁。造成同学们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是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同学突然病了。根据原文的内容“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可以得出接着同学们的心理变先是感激,造成同学们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是维克托自告奋勇扮演这个角色。根据原文的内容“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可以得出然后同学们的心理变化是焦急。造成同学们的心理变化的原因是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
23.本题考查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可以得出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他懂得了说大话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