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与欣赏。
长发妹(节选)
很早以前,陡高山附近是没有水的。这里人们用水都要靠天落雨,这里的水像油一样宝贵。附近村庄有个姑娘,她的头发青黝黝的,由头顶拖到脚后跟。大家都叫她长发妹。
有一天,长发妹看见一个萝卜长在大石壁上,叶子翠翠绿绿的。她想:这个萝卜扯回家去煮来吃,一定香甜可口。她双手用劲儿把萝卜一拔,一股泉水从洞眼里流出来,过了一会儿,“唰”的一声,萝卜从她手里飞了出来,再“卜”的一声,萝卜仍旧塞在洞眼里,水流不出来了。长发妹很渴,想喝水。她又把萝卜拔出来,饱饱地喝了几口水。她的嘴刚离开石洞眼,“唰”的一声,萝卜从她手里飞了出来,再“卜”的一声,萝卜仍旧塞在石壁上的洞眼里,水流不出来了。忽然,一阵大风刮来,把长发妹刮到一个山洞里。山洞里坐着一个人,他对长发妹恶声恶气地说:“这个秘密你可不能告诉别人。你若告诉别人,别人也来这里取水,我就杀死你。我是山神,你记着!”
长发妹是个好心肠的姑娘。她怎能不把这个秘密告诉村里的人呢?然而,她又怎敢把这秘密告诉村里的人呢?她痛苦极了!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天一天过去了,一月一月过去了。长发妹的头发由青黝黝变成白雪雪的了。
有一天,长发妹靠在门口,看见一个老人由七里外的小河里挑回一担水,一不留心,跌倒在地上。老人的腿撞破了,鲜血一直淌着。她望着老人闭着的眼睛和脸上抽搞的皱纹。她再也忍不住了。她忽然大声地对老人说:“老爹爹,陡高山上有泉水啊!”她站了起来,披着长长的白头发,像疯子一样在村里来回跑着,大声呼喊:“陡高山上有泉水啊!大家快去吧!”村里的人素来认为长发妹是好心肠的孩子,大家都相信她的话。只见长发妹双手拔下石壁上的萝卜,用菜刀剁下去,把萝卜砍成了碎渣渣。泉水哗啦啦地向山下奔流而去。
(节选自侗族民间故事)
1.对文中画“ ”的句子赏析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唰”“卜”拟声词的运用,把萝卜能自己飞出去堵住洞眼写得生动、神奇。
B.萝卜能自己飞这种超自然的神奇现象,体现了民间故事的特点。
C.这一句在第2自然段中两次出现,显得啰唆重复,可以把第二次出现的句子换种说法。
D.此句两次出现,强调了萝卜的神奇,所以乡亲们一直没能发现此处有泉水。
2.“她怎能不把这个秘密告诉村里的人呢?然而,她又怎敢把这个秘密告诉村里的人呢?她痛苦极了!”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 )
A.长发妹很善良,想说出这个秘密,让乡亲们都有水喝。
B.长发妹的内心很矛盾,想说出这个秘密,但又不敢说。
C.强调长发妹是个胆小柔弱的姑娘,她害怕承担后果
D.长发妹怕说出之后被山神杀死,她内心也会感到害怕。
3.“一天一天过去了,一月一月过去了,长发妹的头发由青黝黝变成白雪雪的了。”长发妹头发变白的原因正确的是哪一项( )
A.长发妹终日忧虑,寝食不安。 B.头发长长了,缺乏营养。
C.很长时间过去了,长发妹变老了。 D.长发妹身体状况差,睡不着觉。
4.创造性的复述故事,可以给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添加细节,使之更加生动,有吸引力。文中第3自然段写了长发妹第一次见到山神的情景,请你为这个段落添加细节。
(1)具体描绘山神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具体描写山神的表情和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发妹告诉村里人泉水的秘密,山神如道了会怎样对待长发妹?请发挥想象,试写故事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并完成有关问题。
寻找仙丹神药的狼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狼一到秋季,就抓来很多小动物,把他们咬死存放在山洞里,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日子过得挺舒服。
狐狸和狼是结拜兄弟。有一天,孤狸身体不舒服,想喝,点儿新鲜的肉汤。可自己的肉早已吃完,他便到狼兄那里去借肉,狼没有借给他。狐狸为此很是生气,决心要找机会报复狼。
狐狸下山后,来到一间要筹办婚事的小毡房旁,偷偷掀起盖毡,从下面钻了进去。他看到了毡墙上挂着一支乌黑发亮的猎枪,地上堆放着很多很多食物。他看着长枪,提心吊胆地吃着肉。吃完又从盘子里抓了些葡萄干,然后溜了出来。
“老弟,你今天有什么收获?”狼问。孤狸高兴地笑道:“很好!很好!你看!”狐狸拿出两粒葡萄干。从来没有见过葡萄干的狼十分惊奇地问道:“这是什么东西呀?”孤狸故作神秘地说:“这是味道香甜、延年益寿、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神药。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尝一尝。”狼尝了一颗,果然甜如蜜糖,便问“仙丹神药”的来历,孤狸便告诉了他,并嘱附狼吃完之后最好唱几首歌帮助消化。狼听了信以为真,匆忙告别狐狸下了山。
狼到了目的地,一看四处无人,就钻进小毡房。他从黑锅里舀出奶酒,美美地灌了一肚子,又吃了一些肥肉和两把葡萄干,然后便按照狐狸的话,拉着长调吼叫起来。人们听到狼的叫声,把愚蠢的狼打死了。
孤狸把狼存放在山洞里的肥肉和山洞据为己有,过了个舒适、温饱的冬天。
6.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狐狸看到“毡墙上挂着一支乌黑发亮的猎枪,地上堆放着很多很多食物”,他会想: 。狐狸来到狼的山洞,把狼存放在山洞里的肥肉和山洞据为己有,这时候他又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人们听到狼的吼叫后具体是怎么做的?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①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看看。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着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 ”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山那么高,怎么跳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
②只见大红鲤鱼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儿,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
③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话,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少数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下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10.第②段中加点的“此情景”指什么?用“——”画出相应的语句。
11.第②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从中我体会到了
12.黄河鲤鱼的额头上为什么会有黑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这个传说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14.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1)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
(2)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 )
(3)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
1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动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海力布变成石头的原因是( )
A.海力布偷听了鸟儿们商量避难的对话。
B.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小女儿,得到了一颗宝石。
C.海力布听到动物说大山将要崩塌,他把消息告诉了村民,让村民搬家。
17.你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牛郎织女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 )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8.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19.选出与“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字意思相同的句子。( )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这孩子老爱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0.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表现了织女 。
21.天上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一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故事,做题。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这事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反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怒。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可有四句话:“玉龙行雨范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炒苞米粒。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还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
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下来。
2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不聊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二、四、六自然段的段意。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玉龙降雨被罚。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人们找到解救办法。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习俗被流传。
根据上面的段意用简洁的话复述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短文内容,对题目“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月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所以说是“二月二龙抬头”。
B.二月二这天,人们为了救玉龙而都炒苞米粒,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C.二月二那天玉龙违反天规,为黎民百姓降甘霖,所以说是“二月二龙抬头。”
D.二月二这天玉龙被放,它仰头而啸,所以叫“二月二龙抬头。”
参考答案:
1.C 2.C 3.A 4. 山神长着一张红脸,有着青色的眼睛和锋利的獠牙,看上去十分恐怖。 他的表情非常狰狞,瞪着眼睛,围着长发妹不停地转,还气愤地举起手中的鞭子吓唬长发妹。 5.山神知道了长发妹泄露了泉水的秘密,十分愤怒,立马将长发妹抓走了。村民担心长发妹的安危,日夜在山上搜寻,终于在山洞找到了长发妹。山神看到老老少少的村民都在为长发妹求情,很感动,便放长发妹和村民一起回家。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A.拟声词的使用,形象又具体地写出了萝卜飞出去的动作。故该项说法正确。
B.萝卜自己飞出去这一现象体现了民间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的特点。故该项说法正确。
C.画横线的句子连用两次,是强调了萝卜的神奇,并非是重复啰嗦,这样写更加具有画面感。故该项说法错误。
D.说明即使拔完萝卜,过了一会儿它又会塞回去,所以乡亲们一直没发现这里有泉水。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C.由第③段“长发妹是个好心肠的姑娘”可知,她想告诉大家都来这里担水;由第②段山神的话“你若告诉别人,别人也来这里取水,我就杀死你”可知,山神用死来威胁她,不让她告诉村民,因此她内心十分矛盾。并非是强调她胆小柔弱,故该项说法错误。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第③段“她痛苦极了!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知,她因为这件事内心忧愁,焦虑到了极点,才会头发变白。故选A。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1)展开想象,将山神的五官、神态细致地刻画出来,表现出它的可怕。如:两根浓密的眉毛交缠在一起,毛发几乎掩盖住额头,眼睛扭曲得几乎没有什么轮廓,从中放射出两道绿色的光芒。
(2)展开想象,山神看到识破秘密的长发妹,会有什么威胁的表情、动作。如:山神立刻瞪起了眼,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大声的呵斥长发妹。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发挥想象,合理猜测故事结局,语言通顺即可。如:山神发现长发妹并没有保守秘密,一气之下要处死她,就在长发妹坦然赴死的时候,来了一位老神仙,他听闻这里有一位不惜牺牲性命也要造福村民的善良女子,于是解救了长发妹,将山神驱逐出了陡高山,从此乡亲们过上了水源充足的生活。
6.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7. 啊,这么多食物,我终于可以饱餐一顿了!可是猎枪在那里,很危险,我得小心。 这就是你冷漠无情不帮助我的下场,现在你的这些肥肉和山洞都归我了。 8.做人要靠自己的双手,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提防坏人的暗算,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9.人们听到狼的吼叫后,小心翼翼地进入毡房,然后拿上猎枪和棍棒,把不知情的狼打死了。
【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此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解释。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文章指狐狸吃肉时,看着墙上挂的长枪,很担心很害怕。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题结合文章中狐狸的所作所为和性格来作答。狐狸看到“毡墙上挂着一支乌黑发亮的猎枪,地上堆放着很多很多食物”,他是一边吃一边提心吊胆的,所以会想:这么多食物太好了,我终于可以饱餐一顿,可是这个猎枪太可怕,我要小心。
狐狸把狼骗到山下,狼被打死了,狐狸来到狼的山洞,把狼存放在山洞里的肥肉和山洞据为己有,这时候他肯定很得意,会想:这就是你冷漠无情,不帮助我的下场,现在你的这些肥肉和山洞都归我了。
8.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狼不帮助狐狸,后来被狐狸骗到山下吃“仙丹”,最后被打死的事。狼不辨是非,贪婪,妄想不劳而获,愚蠢的相信了狡猾的狐狸,由此可知做人要靠自己的双手,不能贪婪,不劳而获。同时也要提防坏人的暗算,学会动脑子,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9.本题考查续写故事情节。
续写故事情节,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合理想象,表达通顺。根据前文,狐狸偷吃时看到了猎枪,所以狼偷吃食物,而且发出狼嚎,人们听到吼叫时,应该会拿着棍棒,进入毡房,拿上猎枪,把不知情的狼打死了。以此来发挥想象即可。
10.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11. 比喻 大红鲤鱼 离弦的箭 大红鲤鱼动作敏捷、速度极快 12.黄河鲤鱼跳不过龙门,从空中摔下来,于是额头上就落下一个黑疤。 13.只有不断拼搏,勇于尝试,不被失败吓倒,才有成功的希望。
【解析】10.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第二自然段“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儿”可知“此情景”指的是“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11.考查修辞手法。
“只见大红鲤鱼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把大鲤鱼比作离弦的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离弦的箭”突出了大红鲤鱼的速度动作敏捷、速度极快,
1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三自然段“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下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可得出答案。
13.考查理解文章主旨。
文章主要讲的是鲤鱼不怕困难,经过不断努力,最终跃过龙门成为龙的故事,结合“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可知只有不断拼搏,勇于尝试,不被失败吓倒,才有成功的希望。
14.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15.动词有:含、念、扶、领、赶、走,好处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描述,很形象地表现出了当时的情景,使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脑海之中。 16.C 17.舍己为人、心地善良、有爱心有勇气。
【解析】14.本题考查辨析句子的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句子的关键词语辨析描写方法。
(1)根据选段可知,这句话是海力布的心理活动,所以是心理描写。
(2)根据“镇定”可知是神态描写,后面海力布说的话是对海力布的语言描写。
(3)根据“刚说完”“变成”可知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分析。
先找出文中的动词,再结合语境句及句子表达的意思分析动词的作用。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含”“念”“扶”“领”“赶”“走”,运用一连串的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当时的场景,使老百姓背井离乡的场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脑海之中。
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根据“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可知海力布听懂了动物的话,把大山崩塌的消息告诉了村民,于是变成了石头。选C。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根据“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以及海力布为村民做的事,可以分析出海力布乐于奉献、舍己为民、有爱心等精神。
18.jǐn suō 19.B 20. 心理 对人间的向往 21.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22.希望你来看看九寨沟,它是人间的仙境。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的野生动物。远望雪峰林立、高耸云天,终年白雪皑皑,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这里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解析】18.本题考查注音。
正确读准字音,注音时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
锦:jǐn,丝织物的一种。
梭:suō,也叫梭子。
19.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与运用。
对“老”的解释有: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极,很;老年人;晚年;敬老,养老;总是,经常等。
文中“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是总是,经常的意思。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的“老”是指老年人;
B.这孩子老爱生病中的“老”是总是,经常的意思;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老”字,第一个‘老’字是动词“把当老人赡养”的意思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意思。因此,“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字意思与“这孩子老爱生病”中“老”字的意思一样。选B。
20.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
文中的画线句子“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写出了织女的想法,她对人间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运用了心理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织女对人间的向往。
21.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从文中“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总结可知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本题按要求可总结回答为: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天上没有自由,工作劳累;二是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景物。
22.本题考查对知识的拓展。
文中的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想见到的景物有春天的春暖花开、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冰封大地和白雪皑皑以及人间的人情冷暖。给她介绍一处人间的美景,注意按顺序表达,语言要通顺流利。
23. 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呻吟声不断。 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的生活难以继续下去。 24. 玉皇大帝惩戒人间 人们知道真相并寻找解救办法 玉龙被放 皇帝耽误祭天时辰,玉皇大帝生气不给人间降雨,百姓民不聊生。玉龙违天规降雨被压在大山下,人们知道真相后决心寻找解救办法,用炒苞米粒的办法救了玉龙,习俗被流传下来。 25.A
【分析】2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文中“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早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句话和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
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呻吟声不断。
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的生活难以继续下去。
24.本题考查概括段意和复述短文内容的能力。首先要仔细研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重点字、词、句来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短文的内容。
25.本题考查的是形成解释的能力。“二月二龙抬头”指的是二月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并再降甘霖,所以说是二月二龙抬头,并不是因为人们炒苞来粒才叫二月二龙抬头。玉龙违犯天规并不是在二月二这一天,也不仅仅是因为玉龙被放,仰头而啸就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