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基础知识专项攻略-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曲折 B.曲解 C.舞曲 D.委曲求全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蟋蟀的住宅 在青草丛中,非常 。如果不仔细 ,很难找到。
A.隐蔽 隐藏 搜索 B.隐蔽 隐藏 探索 C.隐藏 隐蔽搜索
3.爬的过程:选择。
爬山虎爬墙的正确动作是( )
A.触、拉、贴、变、抓
B.触、变、巴、拉、贴
C.巴、拉、贴、伸、抓
4.对下面句子的标点用法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它的确在向上生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见它在生长。(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B.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省略号表示语言的省略)
C.是谁在呼风唤雨?当然是伟大的人类!(问号表示强烈的反问语气)
D.哟!卵石间有多少个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情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B.“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这句话描述的是蜻蜓。
C.“立了秋,把扇丢”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
D.因为蟋蟀的挖掘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6.下列动物和它们的家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厩 B.猪—圈 C.虎—穴 D.鼠—棚
7.我会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描写的是哪处风景名胜?( )
A.苏州沧浪亭 B.济南大明湖 C.青城山真武殿 D.颐和园月波楼
8.《雪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每种事物都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抓住特点会对事物有全新的认识
C.对待别人时要谦让,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9.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秋天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雌燕子在窝里产下了蛋,它们的邻居____飞到窝边送去祝贺。
②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_______工作。
③我________在花盆边观察了好几天,终于看到种子发芽了。
A.陆续 继续 连续 B.连续 陆续 继续
C.继续 陆续 连续 D.连续 继续 陆续
11.下列句子不能表现出神话想象神奇的一项是( )
A.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B.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C.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12.下列词语不能用来形容人物品质的一项是( )
A.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视死如归
B.英勇无畏 铁面无私 刚正不阿
C.老态龙钟 亭亭玉立 容光焕发
13.下列词语中与“随遇而安”的意思相近的是( )
A.安之若素 B.随风而动 C.随心所欲 D.形影相随
14.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4)这怎么可能是一种巧合?
A.比喻 设问 拟人 反问 B.拟人 反问 比喻 设问
C.比喻 反问 拟人 设问 D.拟人 设问 比喻 反问
二、填空题
15.写同音字组词。
fēng ( )利 山( ) 蜜( ) ( )树
lú( )山 香( ) ( )苇 ( )火
fèi 浪( ) ( )品 ( )部 ( )腾
16.按要求写词语。
(1)写近义词。
慎重——( ) 选择——( ) 平整——( ) 疲劳——( )
(2)写反义词。
舒服——( ) 弯曲——( ) 细小——( ) 牢固——( )
17.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蟋蟀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 )
(2)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 )
(3)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 )
18.在括号内填写合适的关联语。
(1)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2)( ) 有暴雨,这里( ) 立刻就会干的。
19.谚语练习,我可以。
①立了秋, 。
② ,乱穿衣。
③夏雨少, 。
④八月里来雁门开, 。
⑤一场秋雨 ,十场秋雨 。
⑥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 。
(1)金秋时节,大雁南飞,正如谚语所说:“( )”
(2)几场秋雨过后,奶奶提醒妈妈:“‘( )’天气一天天变冷,赶快把厚衣服收拾出来吧!”
(3)我今天跟爸爸上街,看到人们穿什么衣服的都有:有穿羽绒服的,有穿毛衣的,还有穿短袖的。爸爸说:“( )”
20.课文填空,我最行。
(1)“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只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对应的诗句是 , 。“识”的意思是 ,“缘”的意思是 。
(2)《题西林壁》是 代著名文学家 的作品。诗中作者抓住 谈感受,赞美了 ,于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
(3)《雪梅》是 代著名文学家 写的。诗人人观察仔细,观察到 比 白, 比 香,在比较中写出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对应的诗句是 , 。
(4)《蟋蟀的住宅》是 国昆虫学家 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文中运用 修辞手法写了蟋蟀的住宅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 , 、 , 。(概括特点)
21.默写《题西林壁》,把字写在横线上,字距要恰当。第一行写题目,不写朝代和诗人。认真写字,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习惯。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意考查多音字。
“曲”是一个多音字,“qū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qǔ”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A.曲折——qū;①弯曲。②情节复杂、多变化。
B.曲解——qū;作歪曲和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C.舞曲——qǔ;舞蹈伴奏的乐曲,有鲜明的节奏。
D.委曲求全——qū;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综上所述,答案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隐蔽”有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之意;
“隐藏”指藏起来不让发现。
句子中说蟋蟀的住宅在青草丛中,不易被发现,所以前两条横线上应填的词语依次为“隐藏”、“隐蔽”。
“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探索”的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句子中说蟋蟀的住宅不容易被发现,要仔细寻找,所以第一条横线上应填“搜索”。
因此答案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课文内容“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可知,爬山虎爬墙的正确动作是:触、变、巴、拉、贴。
4.C
【详解】考查标点符号。
C项问号表示强烈的疑问语气。
5.B
【详解】本题主要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ACD说法正确。
B.“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 这句话描述的是蟋蟀。
6.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搜集,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动物巢穴名称了解。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了解的可上网或阅读相关书籍、报刊完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要注意整理与分类。
ABC搭配正确。
D.有误,鼠的巢穴称为“鼠洞”。
7.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联理解与记忆能力,完成此类题目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意思是:小路两边幽竹茂盛,竹丛的影子投下,路上像是铺满了或浓或淡的云。入夜后,帘纱半卷,月光如泻,四周好像罩上一层薄纱,各种花木的影子印在窗帘上,深深浅浅的,很是好看。
这是颐和园南湖岛月波楼的一副对联,上联特写云影徘徊的园林竹径,那丛丛幽篁、朵朵行云,幽雅、清朗、静谧。下联则将视线移往楼:门帘半卷,可纳天地清旷,花影月色嵌入窗框,恰成一幅朦胧清冷的图画。全联写景聚焦在虚景“影”上:竹影、云影、花影、月影,天地之“影”浑融,形象超妙,给人以无尽美感。
故本题选:D。
8.A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理解。
宋代卢钺的《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9.D
【详解】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项正确,“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描写了秋夜江边的景色,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B项正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白居易的《暮江吟》,写新月初升的秋夜,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
C项正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D项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出杭州西湖夏季时的不胜美景。
10.A
【详解】考查近义词辨析。
陆续:表示时断时续、先先后后、有先有后、先后分明。
继续:完成一件事,中途停下来,之后又从这里开始。
连续:是一个接一个、不间断的意思。一般后接表示时间、数目的短语或句子。
① 指邻居一个接一个的来,有先有后,用“陆续”。
②接着之前未完成的工作,用“继续”。
③指几天不间断,后面接时间的短语,用“连续”。
11.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神话想象的理解。神话来源于生活,但是又多了夸张的想象。
A.此项所描述的内容是客观的,并不能表现神话的想象神奇。
B.此项所描述的神话人物神奇的自愈能力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体现了神话的想象神奇。
C.此项中的天和地的想象在现实中是没有的,体现了神话的神奇想象。
12.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学生要在理解成语的基础再选出形容人物品质的词语。
A.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B.英勇无畏:非常勇敢,不畏艰险。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C.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的样子。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容光焕发:脸上的光彩四射。形容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A、B两项都是形容人物品质的,而C项是形容人样子状态的。
13.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能力。“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A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B随风而动 :随缘的意思;毫无目的,任意事情发展。
C随心所欲: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D形影相随: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14.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1)本句将细丝比喻为蜗牛的触角。故本句是一个比喻句。
(2)设问句是一个语法名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故本句是一个设问句。
(3)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在本句中赋予蟋蟀人的动作“弹琴”,故本句是一个拟人句。
(4)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这怎么可能是一种巧合?”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就是这不是一种巧合。
故本题选择A选项。
15. 锋 峰 蜂 枫 庐 炉 芦 炉 费 废 肺 沸
【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
锋利:一指兵器、工具等尖而薄;二指言论、文笔等尖锐。
山峰:指山突出来的顶端。
蜜蜂:昆虫,成群居住。
枫树:落叶乔木,春季开花。
庐山:中国名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香炉:焚香的器具,用以熏衣、陈设,或敬神供佛。
芦苇:植物名。禾本科芦属,多年生草本。花穗呈紫色,下有白毛,可随风飞散,将种子传到远方。
炉火:生了火的炉子。
浪费:不恰当或没有节制地使用人力、财物或时间等。
废品:1、不合格的产品。2、已残破、变质等不能使用的物品。3、比喻经过培养而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人。
肺部: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
沸腾:液体受热超过其饱和温度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汽化的现象。
16. 谨慎 抉择 平坦 疲惫 难受 笔直 粗大 脆弱
【详解】考查学生对近义词与反义词的掌握能力。
(1)本小题要求写出词语的近义词。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慎重:谨慎仔细,不轻率。近义词有谨慎、稳重、审慎等。
选择:从若干人或事物中找出适合要求的。近义词有抉择、挑选、选取等。
平整:平坦整齐。近义词有平坦、工整、整齐等。
疲劳: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而感到难以支持,需要休息。近义词有困乏、疲困、劳累等。
(2)本小题要求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舒服:身体或精神觉得轻松舒畅。反义词有受苦、疲倦、艰难等。
弯曲:指不直。反义词有笔直、挺拔、挺直等。
细小:十分小;微小。反义词有巨大、洪大、庞大等。
牢固:指物体结合得稳固而不易摇动。反义词有薄弱、脆弱、松垮等。
17. 轻率 寒冷 光滑 肮脏 潮湿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
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根据语言环境,先理解词义再写出加点词的反义词。
(1)慎重:谨慎仔细,不轻率。反义词:轻率。
温和:(形)①(气候)不冷不热:气候~,四季如春。②(性情、态度、言语等)不严厉,不暴躁,使人感到亲切:性情~。[近]平和。[反]暴躁|粗暴。
本句中“温和”的意思是不冷不热。反义词:寒冷。
(2)粗糙:(形)①质料或工艺不精细,毛糙。[近]毛糙。[反]细腻。②工作草率,不认真。
本句中“粗糙”是指质料或工艺不精细,毛糙。反义词:光滑。
(3)清洁:(形)没有尘土、油垢等;干净:~整齐。[近]干净|洁净。[反]肮脏。反义词:肮脏。
干燥:(形)①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气候~|土壤~。[近]干枯。[反]潮湿。②枯燥,没有趣味:~无味。
本句中“干燥”是指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反义词:潮湿。
18. 不光 还 即使 也
【详解】本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区分句子的关系后再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即可。
(1)分句“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与“( )由于它的住宅”之间是递进关系,故要填上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光……还……”即可。
(2)分句“( )有暴雨”与“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之间是转折关系,故要填上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即使……也……”即可。
19. 把扇丢 二八月 秋霜早 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寒 要穿棉 小阳春 ④ ⑤ ②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谚语的积累。
①“立了秋,把扇丢”意思是:在公历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指立秋以后,天气凉了,不需要扇子了。
②“二八月,乱穿衣。”意思是:农历的2月,8月,天气变化反覆无常,可能早晚穿冬衣,正午又穿单衣,所以说二八月,乱穿衣。
③“夏雨少,秋霜早”意思是:夏天如果雨水少,那么这样的天就会提前冷,所以秋霜就会比较早。
④“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意思是: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⑤“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是:立秋节气之后,每下一场雨天气就更凉爽一些,下了十场雨(虚数)之后。就要开始准备穿棉衣御寒了。
⑥“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意思是:每年到了十月,已经是白天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的月份,在早上和晚上的时间段,气温已经会很低了,但随着太阳的升起,温度会慢慢上升,中午又呈现了温暖似春的感觉;比较之下十月已经是刚立冬。还未进入严寒冬月,加上正午时分和早晚温差大,就让人感觉像冬后的回暖。
(1)结合“金秋时节,大雁南飞”可知,应选④;
(2)结合“几场秋雨过后,天气逐渐变冷,赶快把厚衣服收拾出来。”可知,应选⑤;
(3)结合“穿什么衣服的都有”可知,应选②。
20.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 因为 宋 苏轼 庐山的姿态 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 宋 卢钺 雪 梅 梅 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段香 法国 法布尔 拟人 简朴的 清洁 干燥 很卫生
【详解】此题考查课文内里理解与填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识:认识,辨别。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2)《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诗人抓住庐山的姿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又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诗人仔细观察,观察到雪必梅花白,梅花比雪香,在比较中写出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有了雪陪伴梅花,诗人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对应的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运用对比的手法,到处雪 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4)《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是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蟋蟀的住宅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蟋蟀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蟋蟀的住宅总体特点是: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的背诵和默写。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所写,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作答时,第一行写题目,不写朝代和诗人。第二行开始写默写古诗,注意字距恰当,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