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②……
③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1.“‘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在现代分别指 、 和 。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画“ ”的句子在表达上不够简洁,改为“那时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更恰当。( )
(2)文中引用古诗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让我们更形象地体会到20世纪的科学成就取得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变化之大。( )
(3)科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所以“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画“——”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还有哪些疑问呢?把你的疑问写出来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一半。“啊!” 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了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
5.第1自然段画线部分要读出( )的语气。
A.平静、舒缓 B.快乐、满足
C.惊叹、赞美 D.疑惑、不满
6.母亲把长出小叶子的小豌豆称作小花园,是为了( )
A.让小豌豆充满信心,努力生长。 B.让小女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C.逗小女孩开心,让她快乐起来。 D.满足她那颗懂美、爱美的心。
7.母亲对小女孩非常关心,从“ ”一句可以看出来。(用原文语句回答)
8.小女孩觉得自己“好了一些”,这里的“好”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
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9.“蝇”的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的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
10.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1.科学家做了 次试验,得出怎样的结论?用“ ”画出来。
12.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13.下面选项中能体现蝙蝠习性的是( )
A.夜里飞行 B.眼睛特别敏锐
C.捕捉飞蛾和蚊子 D.避开障碍物
14.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猪嘴防毒面具
①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防毒面具的外形和猪嘴极为相似,这是为什么呢?莫非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曾与英法联军为争夺比利时伊泊尔地区展开激战,双方对峙(zhì)半年之久。1915年,德军为了打破欧洲战场长期僵持的局面,第一次使用了化学毒剂。他们在阵地前沿设置了几千个盛有氯(lǜ)气的钢瓶,朝着英法联军阵地的顺风方向打开瓶盖,把约180吨氯气释放出去。顿时,一片绿色烟雾弥漫,并以三米左右的速度向对方的阵地飘移,一直扩散到联军阵地纵深约25千米处,致使几千英法联军士兵中毒身亡,战场上的大量野生动物也相继中毒丧命。
③可是奇怪的是,这一地区的野猪竟意外地生存下来。这件事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他们免于一死。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因此它们能在这场氯气的浩劫(jié)中幸免于难。
④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英国军事科学家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但这种防毒面具没有直接采用泥土作为吸附剂,而是使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后来经过多次改进,防毒面具采用的过滤材料更为先进可靠,吸附化学毒剂的本领更大,但它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
⑤防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
1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野猪用嘴拱地是为了过滤有毒气体。( )
(2)第一批防毒面具采用木炭颗粒做过滤层,内装可以过滤毒气的材料。( )
(3)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突出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 )
(4)第②段的故事既引出了制造防毒面具的原因,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个秘密”指的是什么?用“ ”画出来。
17.“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活性炭”一句中“较多的”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回答针对短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A.针对短文的写法 B.针对短文内容 C.联系生活经验
(1)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吗?为什么叫猪嘴防毒面具?( )
(2)把“猪嘴”说成“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猪嘴防毒面具能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了这篇短文,请你提出一个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春雨的色彩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没完没了地下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它好像在说:“亲爱的小鸟们,你们的话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给春天的大地万紫千红。”
20.小鸟们在争论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瞧( ) 争论( )
22.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分别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
(1)小白鸽说:
(2)小燕子说:
(3)麻雀说:
(4)小黄莺说:
23.描写春雨下来时的动作的词语有: 、 、 、 。
24.小朋友,你能说一说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鸟类、蜻蜓和飞机
鸟类张开翅膀在辽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激起人们产生飞上蓝天的欲望。经过许多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研究鸟类的飞行,多次进行模拟试验,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搏击长空的愿望。
但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有时会产生一种震颤现象。飞机飞得快时,这种振动往往会造成机翼折断、机身坠落的事故。这个难题使人们伤透脑筋,不得不向生物请教。生物界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早就具备了一种对抗震颤的办法。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小块发暗的斑点——翅痣,如果把它切除,蜻蜓飞起来就会飘来荡去,很不稳定。人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弄明白这翅痣就是蜻蜓对抗震颤的装置。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用以消除震颤现象,飞机就飞得既平稳又安全了。
25.根据句子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
(2)奋力的斗争和冲击,来飞上天空。( )
26.短文主要讲了 和 两件事。
27.科学家消除飞机的震颤是( )
A.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
B.减低飞行的速度。
C.根据鸟类飞行的原理。
28.“鸟类——蜻蜓——飞机”的发展过程,说明了( )
A.根据鸟类飞翔可以发明飞机。
B.动物身上的特殊构造,经过研究,可以为人类做贡献。
C.模仿蝙蝠飞行可以发明飞机。
参考答案:
1. 望远镜 电话 飞机 2. × √ √ 3.在新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一定还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例如智能手机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4.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和课外知识的积累。
千里眼:指能看到很远地方的人。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联想到摄像机、监控器。
顺风耳: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联想到收音机、手机。
腾云驾雾:古代神话小说中形容神仙的法术。也形容在空中飞腾或奔驰迅速。结合生活实际,可以联想到飞机、火箭。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1)波浪线句子“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四个“没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当时的艰苦的生活。如果去掉后面的“没有”感情就不那么强烈了。所以不能更改,该句说法错误。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以春花喻冬雪,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所以文中引用古诗句形容20世纪的科学成就,表现了现代科技变化之大、迅速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故该句说法正确。
(3)由第③段“现在,这句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可知,该句说法正确。
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身边的哪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变化和便利。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会不断出现,这些事物会改善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便利。如网络远程教学让我们在家就能学到优秀的课程,手机上网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到各地的美景。
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自己关于科学技术的疑问。如: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5.C 6.B 7.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 8.她的精神方面,她有了自己能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的希望和信心。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语气词的理解。
“啊”表达对事物的“惊讶,赞美,感叹”之情。
结合对短文第一段的理解,“啊!”这个词表现了对小豌豆在这里生根而感到“惊叹,赞美”,觉得不可思议。
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第一段“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了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体现了小豌豆生命力十分顽强。以此来鼓励小女孩,让小女孩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可知,小女孩的妈妈对小女孩十分的关心,小女孩由于身体原因不能走到窗前欣赏小豌豆的生长,于是“母亲把小女孩的床搬得更靠近窗子,好让她看到这粒正在生长着的豌豆。”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母亲对小女孩非常关心。
8.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小女孩看到小豌豆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能生根发芽,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在小女孩的精神和心理方面,她有了自己能够爬起来,走到温暖的太阳光中去的希望和信心,有了战胜病魔的坚定信念。
9. Y yíng 虫 10.不是 而是 11.三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2.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3.ACD 14.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解析】9.本题考查查字典。
“蝇”的读音是yíng,音序查字法应先查的字母Y,再查音节yíng;是左右结构,用部首查字法查“虫”部。
10.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眼睛”和“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故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不是……而是……。
1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可知,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2.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文中的“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完成飞行任务的。
1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些内容可知,蝙蝠的习性是: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避开障碍物。故题目中的A、C、D项能体现蝙蝠习性。B.眼睛特别敏锐。说法有误。可从文中的“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句话表现出来。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科学家通过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在夜晚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于是科学家发明了雷达,并给飞机装上,所以飞机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结合文中“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可知,雷达的工作原理是: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5. × √ × √ 16.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17.不能。“较多的”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木炭颗粒,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 B A C (1)有关,因为防毒面具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 19.防毒面具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泥土做吸附剂?
【分析】15.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错误,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
(3)错误,第①段并没有写出猪嘴防毒面具的特点,也并没有总结全文。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一步定位原文:在文章第④段“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
第二步联系上下文:通过句子可分析出答案在上文。即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17.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辨析。
可以运用句子对比,分析未删去“较多的”的句子“猪嘴的形状能装入较多的木炭颗粒”和删去“较多的”的句子”“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木炭颗粒”的区别,可分析得出未删去“较多的”的句子能更准确地说明了用猪嘴的形状能装入更多的木炭颗粒,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1)文章主要介绍了防毒面具的由来和猪嘴的关系,针对“防毒面具”和“猪嘴”提问,这是针对短文内容。
(2)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知这是针对短文的写法的提问。
(3)结合“能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可知这是与联系生活经验相关的提问。
结合“经过考察和研究后,科学家们终于发现是野猪喜欢用嘴拱地的习性,使他们免于一死。”“揭开了这个秘密之后,英国军事科学家深受启发。科学家们很快就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像猪嘴巴一样的防毒面具”可知防毒面具的发明和猪嘴有关。结合“酷似猪嘴的基本样式却一直没有改变。”“毒面具可以说是一件模仿猪嘴的杰作。”可知是因为外形酷似猪嘴,而叫猪嘴防毒面具
19.考查开放性题。
此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即可。注意本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防毒面具”。
20.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1. 看 讨论 22. 春雨是无色的。 春雨是绿色的。 春雨是红色的。 春雨是黄色的。 23. 落 淋 洒 滴 24.春雨是无色的。
【分析】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一群小鸟在屋檐下躲雨,他们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可知答案。
21.本题考查近义词。
瞧:看。
近义词:望、看、瞅、瞥、观、视、顾。
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
近义词:争辩、争辨、议论、龃龉、争吵、商酌、争持、商议。
2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小白鸽说:“春雨是无色的,你们伸手接几滴瞧瞧吧。”
小燕子说:“不对,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草地上,草地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树绿了。……”
麻雀说:“不,不!春雨是红色的。你们瞧,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杏树上,杏花红了。”
小黄莺说:“不对,不对,春雨是黄色的。不是吗?它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它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的花也黄了。”可知答案。
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春雨落在草地上”“春雨淋在柳树上”“春雨洒在桃树上”“春雨滴在杏树上”可知答案。
24.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会根据文章内容,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春雨是无色的。
25. 艰苦卓绝 搏击长空 26. 发明飞机 消除震颤 27.A 28.B
【分析】25.考查了词语解释,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工具书理解。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搏击长空:在广阔的天空中奋力地斗争和冲击。
26.考查了短文主要内容概括能力。
短文第一自然段讲了人类发明了飞机。第二自然段讲了人类借用蜻蜓的奇妙结构消除了飞机的震颤。
27.考查了句子筛选和概括能力,
结合“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小块发暗的斑点:翅痣,如果把它切除,蜻蜓飞起来就会飘来荡去,很不稳定。”“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用以消除震颤现象”据此作答。科学家消除飞机的震颤是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
28.考查了读文主旨。
短文主要通过写人类发明飞机和根据蜻蜓翅膀末端有一小块发暗的斑点--翅痣,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消除了飞机的震颤,告诉我们动物身上有很多特殊构造,人类经过研究,可以为人类作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