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老子》四章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7 21: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
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他是谁?你还知道他说了那些话?对,老子。他还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的人生智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子(四章)》,听听这位语出惊人的思想大家又要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智慧。
古典雅致
《老子》四章
第一章节
PART ONE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2、听录音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句翻译,通过不断诵读归纳老子的思想观点。
3、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老子的思维,品味老子说理的精妙。
4、感悟老子所讲的立身处世的道理,并思考它们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相传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请著《道德经》(又称《老子》)。传世本书共八十一章。其书是否为老子所著,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书中所述基本反映了他的思想。
作者简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哲学著作,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其中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推崇柔弱的智慧,崇尚守柔贵雌,功成身退,祸福相依等思想。唐玄宗曾说《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
作品简介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动战争。残酷的战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一书所述的内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
写作背景
户牖:门窗。
矜、伐:夸耀。
强行者:勤勉的人。几:接近。
毂(gǔ)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
泮(pàn) 累土(léi) 几成而败之(jī)
字音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只有车毂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车子的作用。和泥制作陶器,只有器皿中间是空的,才具备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来建造房子,只有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有(车子、器皿、屋子等)是一种便利,正是“无”使他发挥了作用。
汇集,集合
正是,正因
省略句,以之为译为把....作为
代词,这
作用
便利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1
思考:本章主要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本章主要讲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踮起脚
自我表现
活用动词聪明
活用动词彰显
夸耀
长久/受敬重
“形”
人们
有的(时候)
为,做
自夸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4
思考:本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章运用排比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及其后果。从正面得出结论:人不能“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告诉我们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谦虚低调修身诚意。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的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但是道长存,这就是长寿。
勤勉而行
...的东西,位置
转折,却
名为动,长寿
宾语前置战胜自己
圣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3
思考:本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本章强调人要加强自我修养。要做到自知、自胜、知足、强行,才能不丧失立身之地,才能长久。告诉我们人欲知人必先自知,人欲胜人必先自胜。
代词事物
持守
谋划,解决
同判,分离
状语后置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它还没有出现问题的以前就处理得当,(治国理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做准备整治。
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患于未然
4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到远,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从小事做起,有坚强的毅力,注重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从...状语后置
“蔂”,土筐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就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在)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
有所为有所不为。善始善终。
败坏,弄坏
以是,因为这。宾语前置
取消独立性
接近

谨慎对待。活用为动词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因此,有道的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看中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遵循规律,不妄为,不强求
意动。以...为欲
作名词
意动。以...为贵
省略句
弥补、补救
名为动,犯错
...的...

是以圣人欲(众人)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众人)不学,复众人之 所 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思考:本章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第一层从“其安易持到治之于未乱”,讲治事者要善于把握先兆,把握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都便于控制,利于解决。
第二层从“ 合抱之木到始于足下”,举了三个现象,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实现远大,宏伟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和小节处。
第三层从“为者败之到故无失”,对比来谈,说明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去。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
第四层从“民治从事到则无败事“重在阐释百姓做事经常功败垂成的原因,强调必须从始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处越要小心。
第五层从”是以圣人欲不欲到以辅万物而不敢为”强调圣人不以常人之欲为欲,不以那些难得之物为贵。因此,我们要尊重万物的自然之理,而不敢妄动、妄为。
综上,这一章主要给我们讲修身,治国之理。
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就不会特别强求。
②圣人尊孙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如拔苗助长破坏事物生长规律,只会加速事物灭亡。
《老子》四章中强调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老子这一观点呢?
学完《论语十二章》和《老子四章》请比较儒家学派处事智慧与道家学派处事智慧有何不同?
儒家讲究积极入世,强调越努力越幸运。
道家讲究顺其自然,不执著于某件事。
儒道智慧,不可或缺
孔子崇尚礼乐等级
(积极入世,克己守礼)
礼治
老子推崇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安贫乐道)
无为
《老子》四章选文,表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涉及修身养性、治国理政。
1.辩证分析“有”“无”的关系;
2.告诫我们不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要把握好人生的尺度。
3.提醒我们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重在修身;
4.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慎终如始。
课堂小结
(1)《老子》指出人不但要战胜别人,也要战胜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指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老子》中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由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
作业布置
思考;《老子》第六十四章是如何论证“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的?作为当代新青年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而治?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