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全等三角形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全等三角形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27 21:5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1 全等三角形一课一练
一、单选题
1.如图, ,则 的长是(  )
A. B. C. D.
2.若△ABC≌△DEF,∠A=80°,∠B=40°,那么∠F的度数是(  )
A.80° B.40° C.60° D.120°
3.如图,△ABC≌△CDA,AB=4,BC=6,则AD等于(  )
A.4 B.5 C.6 D.不确定
4.如图,△ABC≌△A′B′C,∠BCB′=30°,则∠ACA′的度数为(  )
A.50° B.40° C.30° D.20°
5.如图,已知在正方形中,厘米,,点E在边上,且厘米,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上由C点向D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ΔBPE与ΔCQP全等时,t的值为(  )
A.2 B.2或1.5 C.2.5 D.2.5或2
二、作图题
6.沿着图中的虚线,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下面的图形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
三、综合题
7.
(1)如图,△ABC≌△DEF,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E=10,FC=2,求BF的长.
(2)如图,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ACB=40°,∠A=70°,求证:AB//CE.
8.如图,点B,C,D在同一条直线上,∠B=∠D=90°,△ABC≌△CDE,AB=6,BC=8,CE=10.
(1)求△ABC的周长;
(2)求△ACE的面积.
9.如图所示,已知 交 于 交 于 .
求证:
(1) ;
(2)
四、实践探究题
10.【感知】如图①,△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AB、BC边上,且AD=BE,易知:△ADC≌△BEA.
【探究】如图②,△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BA、CB的延长线上,且AD=BE,△ADC与△BEA还全等吗?如果全等,请证明:如果不全等,请说明理由.
【拓展】如图③,在△ABC中,AB=AC,∠1=∠2,点D、E分别在BA、FB的延长线上,且AD=BE,若AF= CF=2BE,S△ABF=6,求S△BCD的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C≌△CDA,
∴AD=BC=8cm.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BC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80°,∠B=40°,
∴∠C=180°﹣∠A﹣∠B=60°,
∵△ABC≌△DEF,
∴∠F=∠C=60°,
故选C.
【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推出∠F=∠C,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C
【解析】【解答】∵△ABC≌△CDA,
∴AD=BC=6.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出AD=BC=6.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C≌△A′B′C,
∴∠ACB=∠A'CB',
∴ABC-∠ACB'=∠A'CB'-∠ACB',
∴∠ACA′ =BCB'=30°.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A'CB',然后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得出∠ACA′ =BCB',即可解答.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当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都是2厘米/秒,若,,
∵厘米,厘米,
∴厘米,
∴厘米,
∴运动时间(秒);
②当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
∴,
∵,
∴要使与全等,只要厘米,厘米即可.
∴点P,Q运动的时间(秒),
故答案为:D.
【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都是2厘米/秒,若,,②当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6.【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分析】直接利用图形形状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即可.
7.【答案】(1)解:∵△ABC≌△DEF,
∴BC=EF,
∴BC FC=EF FC,即BF=EC.
∵BE=10,FC=2,
∴BF+CE=BE FC=10 2=8,
∴BF=EC=4;
(2)证明:∵∠ACB=40°,
∴∠ACD=180° 40°=140°.
∵CE是△ABC外角∠ACD的平分线,
∴∠ACE=∠ACD=70°.
∵∠A=70°,
∴∠A=∠ACE=70°,
∴AB//CE.
【解析】【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C=EF,则可得到BF=EC,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解答;
(2)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C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ACE的度数,推出∠A=∠ACE=70°,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证明AB∥CE .
8.【答案】(1)解:∵△ABC≌△CDE
∴AC=CE
∴△ABC的周长=AB+BC+AC=24
(2)解:∵△ABC≌△CDE
∴AC=CE,∠ACB=∠CED,∠BAC=∠DCE
又∠B=90°
∴∠ACB+∠BAC=90°
∴∠ACB+∠DCE=90°
∴∠ACE=180°-(∠ACB+∠DCE)=90°
∴△ACE的面积=
【解析】【分析】(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CE,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可得答案;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CE,∠ACB=∠CED,∠BAC=∠DCE,利用角的运算求出∠ACE=180°-(∠ACB+∠DCE)=90°,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9.【答案】(1)证明:


(2)证明:由(1) 可得

【解析】【分析】(1)先证明 ,根据 可借助“ASA”证明全等,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
(2)根据 可证明 ,再结合 可借助“AAS”证明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结论.
10.【答案】解:探究:△ADC与△BEA全等,
理由: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AC,∠BAC=∠ABC=60°,
∴∠DAC=180°﹣∠BAC=120°,∠EBA=180°﹣∠ABC=120°,
∴∠DAC=∠EBA,
∵AD=BE,
∴△ADC≌△BEA;
拓展:∵∠1=∠2,
∴AF=BF,∠DAC=∠EBA,
∵AD=BE,AC=AB,
∴△ADC≌△BEA(SAS),
∴S△ADC=S△BEA,
∵AF=2BE,AF=BF,
∴BF=2BE,
∴S△ABE= S△ABF=3(同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底的比),
∴S△ADC=3,
∵AF= CF,
∴S△BFC= S△ABF=4(同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底的比),
∴S△BCD=S△BCF+S△ABF+S△ADC=13
【解析】【分析】探究:利用平角的定义得出∠DAC=∠EBA即可得出结论;
拓展:先判断出△ADC≌△BEA,进而得出S△ADC=S△BEA,再利用同高的两三角形的面积的比等于底的比求出△ABE,△BCF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