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综合测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综合测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9-27 23: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关闭所有化工企业 B.用天然气逐步代替民用燃煤
C.提高污水处理率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2.我国的下列科技新成果,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人工合成
B.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C60与金属铜复合催化低温合成乙二醇
D.射电望远镜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
3.为有效阻断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公众改变了许多生活习惯。下列做法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用医用酒精杀菌消毒 B.保持社交距离
C.改变握手拥抱礼节 D.出门佩戴口罩
4.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5.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  )
6.给50 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陶土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⑧坩埚钳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固体药品通常储存在广口瓶
B.液体药品通常储存在细口瓶
C.化学实验用剩的药品倒入废液缸
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要用药匙
8.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用手 B.直接倒入 C.用纸槽 D.用镊子
9.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
A.烧杯 B.集气瓶 C.量筒 D.试管
10.同学们知道醋酸、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11.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B.氧气含量
C.食物多少 D.食物种类
12.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
A.用药匙取少量氯化钠,尝一尝味道
B.为了节约药品,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
D.若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能说明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放出热量
C.镁条变短 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4.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15.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C.“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D.“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9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16.(5分)折断铁丝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生锈是________变化,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17.(6分)用图示中的“关键词”填空。
第17题图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自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
18.(2分)我们利用石油炼制的汽油燃烧来开动汽车,也可以利用石油裂解的小分子合成化学纤维,前者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后者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
19.(3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光能和热能。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______________。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和______能。
20.(8分)如图为液体药品取用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第20题图
(1)细口瓶的瓶塞应______放在桌上,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向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
(3)倾倒液体时,瓶口要________试管口,缓缓倒入,目的是_______。
21.(8分)学好化学,科学防疫。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75%的酒精溶液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1)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A.粮食酿酒 B.酒精挥发 C.酒精燃烧 D.酒精消毒
(2)为探究酒精燃烧产物,某同学做以下实验: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酒精燃烧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________盖灭。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采用__________将其盖灭。
第21题图
(3)下列同学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b.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或私自拿回家继续做实验
c.实验结束后,关闭水龙头,将实验台和实验仪器整理干净
d.做实验时,尽可能多地添加药品以便观察
22.(5分)从图中选择相关仪器,将其序号或名称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第22题图
(1)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用______(填序号)。
(2)配制溶液的容器______(填序号)。
(3)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填序号)。
(4)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
(5)若利用上述仪器进加热少量的液体需要添加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名称)。
23.(3分)小明在实验室做加热硫酸铜晶体试验的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至少3条)。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最少量:液体一般为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
(2)滴管用完后再放入________中;用________取固体药品。
(3)如图, 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在______(填“a”“b”或“c”)处的部分最先炭化(变黑),说明_______。家用煤气炉上都有一个高低适宜放锅的三脚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4题图
(4)用“1/3”或“2/3”等数字填空:
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________处。
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20分)
25.(8分)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第25题图
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观察到滤纸上碳化形成黑圈(如图A),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
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理由是液态石蜡受热会汽化。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观察到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说明猜想③______(填“能”或“不能”)成立。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在烛芯处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第25题图
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
(3)同学们对图1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大于氧气含量;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
【探究与结论】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
假设①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纯净的二氧化碳
D.氧气的含量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4)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不当的操作会引起试管破裂,请列举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刚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试举一例说明小刚的观点正确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6.(12分,每空2分)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现象,小明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了讨论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__________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上出现________
b.手摸烧杯有热的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水和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为______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___ 灯丝为银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光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变化。
【结论】猜想______(填“一”或“二”)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