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4《窦娥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4《窦娥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28 06:1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以悲悯情怀,书人性良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节选部分重要曲词,体会戏曲浓郁的抒彩和独特的语言特色;
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探究主题,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唱词和宾白,感受窦娥这一典型悲剧形象;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独有风格;感受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
理解“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西悲剧结局差异性。
课前预习
1.预习与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和作家简介。
2.阅读《窦娥冤》全剧。
3.画出节选部分体现窦娥人物特点相关语句。
情境任务
在学校的第十个传统文化艺术节,我校戏剧社拟举办“人间至悲,生命至美--古今中外短剧展演活动”,其中《窦娥冤》第三折是首选展演曲目,请与你的同学一起设计台本。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忆昔花间初识面 ----积累常识
1.识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其余九部作品是:普罗米修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 美狄亚(古希腊·欧里匹得斯)、 奥赛罗(英国·莎士比亚) 、凡尼亚舅舅(俄国·契诃夫) 大雷雨(俄国·洛夫斯基) 、阴谋与爱情(德国·席勒) 、哀格蒙特(德国·歌德) 、安德洛玛刻(法国·拉辛) )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2.知背景。
《窦娥冤》是作家晚年的作品,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它述说了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幸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俩强行闯入窦娥家中,想要分别霸占蔡婆婆和窦娥,窦娥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以达到霸占窦娥的企图,不料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竟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以此威逼窦娥成亲。窦娥仍誓死不从,张驴儿便买通官府,将窦娥问成了死罪。三年后,窦天章任肃政廉访使,奉命查核楚州案件。窦娥的鬼魂向父亲申诉了冤屈,窦天章逮获了真凶,案情才昭雪。全剧共四折,本文节选的是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剧中,窦娥对“天”“地”进行了指责。作者在这里塑造了一个善良正直、至死不屈的妇女形象,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强烈憎恨。
3.晓常识。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元末在南方盛行。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为一出。一本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南戏的演唱方式较自由,不仅上场脚色皆可唱,而且还可独唱、接唱或合唱。剧本上凡需脚色作某一特定的动作的地方,都注有“某某介”。南戏的脚色,通常为生、旦、净、丑、末、外、贴等七种。其中以生、旦为主,其他脚色皆为配角。南戏为明清戏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代表作是元人高则诚(高明)的《琵琶记》。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科” 。
元杂剧结构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由五折构成的。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幕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
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等、洁郎(和尚)等。
明代初叶,在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我们将这一时期的戏剧称为“传奇”。传奇保持了南戏原有的一些基本体制和格律,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和洪昇的《长生殿》。
所谓花部,就是指昆山腔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取其花杂之义,故也称“乱弹”。康熙年间,各地流行的地方声腔发展兴盛起来,形成了地方戏曲蓬勃兴起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有:高腔、梆子腔(即秦腔)、皮黄腔、柳子腔等。花部多是一些为下层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目,或为历史故事,或为民间传说 。花部诸戏的兴起,是我国戏曲艺术自宋元南戏产生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变革,从而使我国的戏曲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任务二
花前月下暂相逢----了解剧情
1.梳理故事情节
预设: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害的悲惨情节,可分为三层:
押赴刑场(【端正好】【滚绣球】)
婆媳诀别(【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
三桩誓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
2.梳理人物冲突
任务三
相逢意气为君饮----品味曲词
1.课文中有两种不同大小的字体,请大家根据课前的预习判断两种字体各是什么内容?
预设:大的是唱词,小的是宾白和科介。
2.若去掉唱词,重组宾白和科介,故事是否完整?
预设:基本完整。
3. 为何要唱词?
预设:唱词重在抒情,渲染气氛;宾白重在叙事,交代情节。
4.第三折的三层中,唱词和宾白各占了多少比重?这种安排使得作品在抒情上有什么变化?
预设:
第一部分:唱词为主,感情强烈;
第二部分:宾白为主,感情相对舒缓;
第三部分:先白后曲,曲白相生,一唱三叹,感情强烈。
5.分角色朗读:哪一部分曲词或念白让你震撼或感动?
预设:【滚绣球】,呼告、对比、对偶、感叹、反复、押韵等手法
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美
直抒胸臆、高亢激越——抒情性
任务四
相逢一醉是前缘----认识窦娥
1.窦娥冤在哪里?
预设:没由来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2.身陷冤情,窦娥的表现?窦娥的性格特征是怎样的?
预设:从三个层次探究。
第一层:窦娥斥责天地鬼神。她本是相信神权的,相信青天大老爷会为她主持公道,但却蒙冤,她觉醒了,大胆谴责天地,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强烈的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第二层:向婆婆哭诉诀别。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个细节体现窦娥的善良,越发显出她的冤屈,对封建社会有力的批判。情感是悲戚的。
第三层:窦娥死前三桩誓愿。第一桩誓愿:血飞白练。她希望人们能立刻知晓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得到上天的反应;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体现她宁死不屈、顽强反抗的女性形象。三桩誓愿层层递进,更加深刻。抒发了她满腔的愤恨和冤屈。
小结:
窦娥除了具备传统女性善良孝顺的美好品德之外,她的正直和刚烈尤其令人钦佩,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敢于指斥天地,责骂贪官,这份勇气、质疑与反抗,更让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任务五
相逢不尽平生事----追溯冤源
如此善良孝顺的窦娥就这样蒙冤而死,身首异处,她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能避免吗?
预设:
1.性格悲剧。封建孝道:牺牲自己,成全孝道。
2.社会悲剧。封建恶势力的威胁(张驴儿父子等恶霸地痞横行欺压、以恶欺善);糊涂官吏的政治压迫(贪官污吏桃杌的昏聩乱纪,草菅人命)。
任务六
悲莫悲兮生别离----探寻价值
1.探讨窦娥临死前的三桩誓愿的实现与《滚绣球》中天地的哑口无言是否矛盾?
预设:
(1)老百姓对天地主持正义、赏善惩恶的极度渴望,比如“包青天”“海青天”的称呼,在黑暗的现实里,人民见不到一线光明,含冤负屈,所以人民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苍天;
(2)中国人渴望圆满的民族心理,比如《孔雀东南飞》、梁祝的浪漫主义结局,王国维曾说:“凡事希望圆满,乃是吾国人之精神”;
(3)“天人感应”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愚公移山的传说,这种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甚至感动了天地,虽然违背科学,却合乎人情,所以本剧全称才叫《感天动地窦娥冤》。
小结:
悲剧的时代造就时代的悲剧。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百姓水深火热。窦娥的悲剧绝不是她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时代的悲剧。鲁迅先生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关汉卿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以三桩誓愿替窦娥伸冤惩恶,强烈的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同情。虽然反应了百姓对于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但也突出了作者无法解决社会矛盾的无奈和悲哀,让人深省。
2.台湾戏剧家黄美序在他的《戏剧的味道》一书中提出了“戏曲的补偿”这一概念,即用大悲之后的小喜、大痛之后小团圆来增强剧本的戏剧性,来体现深刻的道德教化作用。西方戏剧理论家普遍认为有补偿就不能称之为悲剧,因此认为中国戏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请对比阅读《窦娥冤》和《哈姆莱特》的结局,谈一谈中西古典悲剧补偿上的差异性。
预设:
中国古典戏剧喜闻乐见的冤情得以昭雪、坏人得到坏报的圆满式结尾,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庸”“仁义”等理念,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哀而不伤的文学审美特质。其道德教化作用也有助于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小喜、小团圆的增补也能迎合封建社会劳苦大众的情感期许,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剧本的影响力,最终提高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西方文化历来崇拜的个人英雄主义,因此,那种抗争与拼搏而不得之后的被毁灭,更符合他们的的审美价值取向。西方民众更希望通过那些英雄从顺境到逆境直到被毁灭的过程,来引起自己的怜悯,从而产生一种净化情感的作用。“一悲到底”没有补偿的剧情发展模式更符合西方审美心理定式。
3.列举中西方戏剧或者神话故事的结局补偿差异实例。
预设:比如西西弗斯的故事和鲧的传说,同样是为人间谋福利而使得主人公落入悲剧性结局,但是鲧的传说传说有明显的补偿,即带有神话色彩的大禹的诞生。
再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两部作品故事情节和结局都无限接近,梁祝化蝶是戏剧的补偿,在判断《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类型时,可能有学生会认为故事结局是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因而没有补偿,所以区别于梁祝而是悲剧。教师可引导,《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是有补偿的,即两大家族世仇的和解。因此西方戏剧界历来不认为它不是悲剧,而归类为正剧。
作业布置
1.撰写窦娥冤的白话台本,编排《窦娥冤》的课本短剧(5分钟以内),在课堂表演;
2.在中西方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你更倾向哪一种类型的悲剧结局呢,请结合一部国内外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