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探索之路课件(共23张PPT)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探索之路课件(共23张PPT)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28 17: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2 探索之路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古人对古文明的科学思索。
2.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3.知道自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新 课 引 入
爱因斯坦曾经说:“我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来自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而不是别的什么目的”。
甲骨文
远古的先人们早就开始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了,而那些能直接刺激感官(如眼睛和耳朵)的神奇现象则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中便可看出他们的一些科学思索。
新 课 探 究
一、古文明的科学思索
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纳西族象形文字“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曙光”,好似日光沐浴万物。“日光所至”,太阳光好似有脚,可以行走。“晒干”,字的上部为发出光线的太阳,字的中部为被蒸发的水气,字的下部则为大地。该字的意思为日光照射大地,使地面的水蒸发,以便达到晒干的目的。
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以及周围事物的观察,设想着宇宙的模样。如有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远行,其上方扣着穹顶。
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早期展现。
英国西南部的“魔圈”石头阵(又称巨石阵),被一些考古学者认为是人类现存最早的天文观察台之一。1960年,天文学家杰拉德 霍金斯借助计算机发现 :在夏至这天,从英格兰石头阵圆圈中心观察时,刚刚升起的太阳必将从远离中心的一块“巨石脚跟”上射出来。而在其他重要的节令、日子,太阳、月亮升起和落下的方向也同样与另外的巨石一一对准成一条直线。它的外围坑洞可以被用来预报月食。
二、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哥白尼
哥白尼(1473 ~1543),波兰科学家,提出“日心说”
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哥白尼宇宙体系
著作《天体运行论》
伽利略
伽利略(1564~1642),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也是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研究物理学,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力学的贡献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揭示了重力和重心的实质;摆的等时性定律。
天文学的贡献
发明了望远镜;
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
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
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
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
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牛顿(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物理学的奠基者,主要贡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等。
爱因斯坦(1879~ 1955),美籍德国犹太裔,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现代物理学奠基人。提出时空观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看法,创立了《相对论》。
卢瑟福
卢瑟福(1871~ 1937),英国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近代原子核物理学家,主要贡献: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 ,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课 堂 小 结




古代文明中的科学探索
1.古人的文字和图画所展示的对宇宙万物的思索
3.石头阵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
1.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运行支持哥白尼理论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2.我国雕刻玉版的宇宙观
2.牛顿建立牛顿运动定律
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对量子力学的贡献
1.如图所示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哪一个不属于力学中的知识( )
D
课 堂 检 测
A.夹 B.劈 C.跃 D.煮
2.如图所示是我国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从雕刻玉版可以推知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是( )
A.天圆地方 B.地球是圆的
C.宇宙是方的 D.宇宙是无限的
D
3.在反映古人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的痕迹中,下面列举中不正确的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文物古迹 D.望远镜的发明
D
4.下列各选项中,属于物理学先驱哥白尼的成就的是( )
A.提出“相对论”
B.提出“日心说”
C.构建了运动学三大定律
D.用实验驳斥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观点
B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这主要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相对论”诞生一百周年而设立的,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安培 D.居里夫人
A
谢 谢 观 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