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中学数学学案——第三章 数列 班级 姓名 学号 - 4 -
等差数列(一)
学习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 理解等差中项的定义,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猜想的教学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难点:通项公式及其几何意义。
学习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正确理解。
学习过程设计
一、引入
填充:① 4,5, ,7,8, ,10 ② 2, ,6,8,10, ,14
③ 6,3,0, ,-6, ④ 2,2,2, ,2,2,2,2
思考:填入的依据是什么?
二、新课
1、等差数列的定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 n=a 1+ (n-1)d
3、通项公式的简单应用
例1:(1)、已知等差数列{a n}的首项a 1=1,a 5=9,求数列的通项a n
(2)、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3)、―401,―395可能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例2:在等差数列{a n}中,已知a 5=10,a 12=24,求a 2 0
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厘米,最低一级宽110厘米,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组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4、等差中项:
如果a与b中间插如一个数A,使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
例4、(1)与的等差中项是
(2)、与的等差中项是
作业: 失误纠正:
1、下列通项公式中,不属于等差数列的是( )
A、 B、 C、 D、
2、在等差数列中,,那么当时,项数n等于( )
A、98 B、99 C、100 D、101
3、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则等于( )
A、 B、 C、 D、
4、a+c=2b是a , b , c成等差数列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在等差数列51,47 ,43 ……中,第一个负数的是( )
A、第13项 ;B、 第14项 ; C、第15项; D、第16项
6、在等差数列中,
①已知,则
②已知,则
③已知,则
④已知,则
7、与的等差中项是
8、在数列中,已知
9、在–1与7之间插入三个数a , b , c,使5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10、若成等差数列,求的值。
11、已知在等差数列中,
① 求首项与公差,并写出通项公式
② 中有多少项属于区间
等差数列(二)
学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及性质。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性质
学习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样的数列是等差数列?数a,b的等差中项是 已知a 1,d,= ?
二、新课——等差数列的性质
问题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pn+q,其中p,q是常数,且p≠0,那么这种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其首项与公差是什么?
问题2、若把(n,)看作平面上的点,则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f(n)所对应的图象是什么?
如:=2n-1点(8,15)是否在它的图象上?点(12,20)呢?
问题3、(1)、{}是等差数列, {p}(p≠0)是等差数列吗?
(2)、{}、{b n}是等差数列,{ p+qb n }是等差数列吗?若是,首项与公差是什么?
问题4、等差数列{}的第1,3,5项分别是a-1,a+1,2a+3 =?
据上述我们发现:1,3,5成等差,,, 也成等差。故我们猜想:
问题5、从等差数列{}中挑出下脚标成等差的一些项,依次能组成等差数列吗?
问题6、等差数列{}中,n是m与p的等差中项,则是与的等差中项吗?反之?(不行,常数列)+=+ 故我们猜想:
问题7、等差数列{}中,n+m = p+q(m,n,p,q∈N*)能得出+=+ 吗?
问题8、等差数列{}中,=m,= n (m≠n),=
问题9、正项数列{a n}中,=1,
作业: 失误纠正:
1、已知等差数列,下列也使等差数列的是( )
A、 B、 C、 D、
2、在等差数列中,,那么( )
A、 B、 C、0 D、
3、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4、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项起开始为负数,则公差的范围是( )
A、 B、 C、 D、
5、若,数列和都是等差数列,那么=( )
A、 B、 C、 D、
6、在等差数列中,若,则
7、在等差数列中,① 若,则
②若,则
8、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
9、一山高(山顶相对于山脚的垂直高度),已知此地每升高(垂直高度)
,气温降低,某时刻山脚下的温度为,则此时山顶的气温是
10、已知等差数列中,若求的通项公式。
11、已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6,平方和为44,求这三个数。
12、在等差数列中,若
① 求首项与公差,并写出通项公式
② 若,求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