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30 11:49:1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潮水
涨潮
笔顺:
cháo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依据
据点
笔顺: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堤岸
河堤
笔顺:

部首:
结构:半包围
组词:广阔
阔别
笔顺:
kuò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盼望
期盼
笔顺:
pàn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滚动
滚筒
笔顺:
ɡǔn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劳顿
顿号
笔顺:
dùn
部首:
结构:半包围
组词:放逐
逐年
笔顺:
zhú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逐渐
渐渐
笔顺:
jiàn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堵塞
堵车
笔顺: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犹如
犹豫
笔顺:
yóu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崩溃
崩塌
笔顺:
bēnɡ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震动
震惊
笔顺:
zhèn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霎时
一霎
笔顺:
shà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余波
剩余
笔顺:

视觉中国
I
2
I
2(共46张PPT)
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
自然之美。
单元主题:
自然之美
习作要求:
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
推荐理由。
这份自然之美,不仅在画中,在文字中,更蕴含在我们的想象中。在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语言之妙,体会自然之美。
1 观 潮
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钱塘江大潮——看着这潮水,听着这潮声,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奇特的景观
自由明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江潮的?
圈出关键词句。
阅读提示:
观潮 食盐 据说 大堤 宽阔 薄雾
屹立 隐藏 昂首 盼望 隆隆 滚滚 鼎 沸 踮脚 逐渐 横贯 一堵 两丈 犹如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漫天卷地
观潮 食盐 据说 大堤 宽阔 薄雾
屹立 隐藏 昂首 盼望 隆隆 滚滚 鼎 沸 踮脚 逐渐 横贯 一堵 两丈 犹如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漫天卷地
dǐnɡ

bēnɡ
yán
ánɡ
ɡuàn
hào
zhèn
shà

fèi

读 一 读
多音字
(báo)薄饼
(bò) 薄荷
(bó) 单薄

例句
这种薄(báo)饼和薄(bò)荷糖的营销水段都是薄(bó)利多销。
表示扁平物体上下两面
之间的距离小。
多年生草本植物。
表示微、少、弱。
乘风破浪








从这些圈出的词语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潮来时
潮去后
潮来前
时间顺序
课文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画面?请边读边想象。
潮来时,潮水 ,人们 。
潮去后,钱塘江 。
潮来前,钱塘江 ,观潮的人们 。
在这些画面中,最为壮观的莫过于“潮来时”。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潮水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传来( )
响声( )
如同( )
出现( )
逐渐( )
形成( )
(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声音:轰隆隆
越来越大
江面:出现一条白线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山崩地裂
江面:犹如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作者是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两方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写出了潮水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
传来隆隆响声
响声越来越大
如同山崩地裂
出现一条白线
逐渐拉长变粗
形成水墙
千万匹战马……
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声音
样子
自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圈出最有画面感的词句,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读了 ,
我仿佛看到了 。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我仿佛看到了潮水来势凶猛,即将汹涌而来,势不可当。
小组分享: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迅速奔涌,气势越来越大!
小组分享: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两丈≈两层楼房高!
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
小组分享: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大潮的气势
比喻
——迅猛宏伟
夸张
生活中有哪些巨大的声响足以“震得颤动”?
山崩地裂
我们扣住关键词,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边读句子边展开想象,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为“潮来时”片段配上解说词:
★讲清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讲清楚。
★★讲具体:借助板书关键词讲具体。
★★★讲生动:借助关键词,展开想象讲生动。
小小解说员
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圈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壮观雄奇,还试着给画面配上了解说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潮来前”和“潮去后”的景象。
1 观 潮
农历_________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翘首以盼。刚开始,______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_____________,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拉长,变粗,巨浪翻滚,犹如_________,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令人震撼。
八月十八
登上海塘大堤
只听到隆隆
响声越来越大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填一填,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的响声
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登上海塘大提,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笔圈出来。
钱塘江
江面
薄雾
镇海古塔
小山
人山人海
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含有这些景物的画面。
1.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2.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3.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我仿佛看到很多人站在堤岸上,抬着脚,仰着头向东望去,都在等着潮来。
本文主要讲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观,为什么要描写江岸上的人们呢?
描写江岸上的人们,侧面烘托了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的特点,照应了文章主题。
这时候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很平静,江面很宽一眼望不到边。
平静、开阔
“横卧”一词写出了钱塘江雄伟的姿态和气势。
江上雾气很重,远处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静静地屹立在江边,好像要和人们一起欣赏这天下奇观一样。
大潮已过,而余波未平,你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形容风浪很大,比喻未来会遇到很多严峻的考验。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此时此刻,站在堤岸上的人们舍得离开吗?
作者用文字,铺开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声音也如同浪潮一般,汹涌而来,让人置身其中,久久不能平静。唐代诗人刘禹锡也被“天下奇观”所感动,创作了《浪淘沙》。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谈谈诗中大潮给你带来的感受。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写大潮之声,突出潮来的气势。
写大潮之形,体现潮的壮观。
潮去的情景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让我想起了文中的“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经,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请大家再读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你从哪些方面能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
声音大
样子奇
气势大
游客多
……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潮来前
江面宽阔,薄雾笼罩
潮来时
万马齐进,山崩地裂
潮过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
课外知识钱塘潮的成因 :
由于每年秋分后的一段时间,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这几天海水所受引潮力特别大,再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从而形成特大涌潮。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钱塘江的潮头最大,以千古赞咏不绝的“海宁潮”闻名天下。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读“盐、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重点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字词教学
本课1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7个生字出现在第2、3自然段中。因此,可以集中指导生字认读及书写。本课生字的学习,可以跟词语教学或句子教学相结合。比如,可以通过“闷雷滚动”来认识“滚”这个字,并通过介绍这个字的结构及读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同时,还要进行书写的指导,如:“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
2.阅读理解
这篇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词较少,生僻的句子较少,因此不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些词语、句子,让学生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展现文字所描述的景象。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同时也品味了文字的魅力。学生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3.表达运用
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告诉他们规范表达的重要性,理解课文时,请学生们发表看到钱塘江大潮时的感想。
4.预习提纲
(1)搜集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字要求会读写并组词。通过查工具书了解文中生词的意思。
(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熟读课文,通过找重点词语,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篇章页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篇章页,引读诗句。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自由交流。
3聚焦单元要素,明确学习目标。
引导:这份自然之美,不仅在画中,在文字中,更蕴含在我们的想象中。在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语言之妙,体会自然之美。
(二)视频情境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1.引出课题,导入课文。
导入:同学们,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在浙江就有一处雄奇的景观一钱塘江大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观赏!(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视频激趣,初识“奇观”。
(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引导: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钱塘江大潮——看着这潮水,听着这潮声,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2)学生交流。(预设:壮观、震撼、汹涌澎湃…)
(3)引出第一自然段。难怪作者这样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出示第一自然段)
(4)设疑思辨。“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意思一样吗?
(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从而理解“天下奇观”的意思。
(6)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大潮之“奇”。
(三)梳理写作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习活动一:初读课文。
自由明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江潮的?圈出关键词句。
2.学习反馈。
(1)读准词语,练习巩固。
随机指导:读准翘舌音“要”“震”,该好后鼻音“鼎”“崩”,辨析多音字“闷”“号”。
(2)交流线索,梳理文脉。(学生交流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相机在课件上圈画)
这一天早上 江潮还没有来
午后一点左右 潮来了 过了一会儿
霎时 过了好久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从这些圈出的词语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小结:作者是按时间的顺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3.学习活动二:提炼信息,概括画面。
课文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画面?请边读边想象。
(引导学生回文提炼信息,梳理填表,投影展示,并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潮来前,钱塘江 ,观潮的人们 。
潮来时,潮水 人们 。
潮去后,钱塘江 。
(四)聚焦潮涌景象,指导想象画面
1学习活动三:借助示意图,梳理画面。
(1)圈出关键词语,完成练习。
引导:在这些画面中,最为壮观的莫过于“潮来时”。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潮水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2)交流汇报,感受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两方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体会潮水由远而近的变化过程。(板书:样子、声音)
2学习活动四:合作学习,想象画面。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①自读第三、四自然段,画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圈出最有画面感的词句,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②小组内交流句子,分享想象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小贴士:读到 我仿佛看到了 。
(2)小组分享,展现画面。(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在课件上画出句子,抓住关键词分享想象的画面)
①预设一: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交流词句:扣住“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想象潮来时巨大的响声。(教师相机播放闷雷音效)
引导想象:此刻你仿佛看到远处已是怎样的画面?
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潮水即将汹涌而来,势不可当,读出低沉的语气。(板书:闷雷滚动)
②预设二: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交流词句:扣住“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想象潮水占满江面的画面。进一步想象潮水迅速奔涌的景象,读出潮水的速度之快。(板书:横贯江面)
③预设三: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交流词句:扣住“两丈多高的水墙”想象浪花翻涌得很高。
点拨:“两丈多高”,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有两丈多高呢?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横贯江面”,进一步想象这道移动的水墙不仅高大,而且宽阔无比,读出渐强的气势。(板书:形成水墙)
④预设四: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交流词句:扣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想象大潮无人可挡的阵势。
点拨:怎样的飞奔才是“浩浩荡荡”?(学生想象,交流)让我们一起想象战马踏浪而来的巨大声响,读出潮水的迅猛。(板书:飞奔而来)
交流词句:扣住“山崩地裂”“震得颤动”,想象潮水震耳欲聋。
点拨:生活中有哪些巨大的声响足以“震得颤动”?(板书:山崩地裂)
(3)方法提炼。我们扣住关键词,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边读句边展开想象,感受了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3.学习活动五:借助视频解说,再现“想象画面”。
(1)出示“小小讲解员”评价标准。
为“潮来时”片段配上解说词:
★讲清楚: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讲清楚。
★★讲具体:借助板书关键词讲具体。
★★★讲生动:借助关键词,展开想象讲生动。
(2)播放视频,学生自由练讲。
(3)指名试讲,师生互动评价。
4.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圈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到了潮来时的壮观雄奇,还试着给画面配上了解说词。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潮来前”和“潮去后”的景象。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一课,我们先来一起回忆一下,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预设1:这篇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围绕“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填一填,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深入学习,想象画面
(一)潮来前
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请认真朗读描写潮来前的这个段落,圈画出相关景物,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师提问:作者登上海塘大提,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笔圈出来。
预设:作者看到了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小山以及堤上的人上人海。
教师提问:谁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含有这些景物的画面。
一人朗读,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
教师提问: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边读边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此问题的设计直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预设1:我仿佛看到很多人站在堤岸上,抬着脚,仰着头向东望去,都在等着潮来。
预设2:这时候江面上一点风都没有,很平静,江面很宽一眼望不到边。
预设3:江上雾气很重,远处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静静地屹立在江边,好像要和人们一起欣赏这天下奇观一样。
教师过渡:潮来之前,江面平静。等待的人群翘首东望。大潮马上就要来了。
(二)潮来后
出示第5自然段。
问:大潮已过,而余波未平,你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出来?
预设1:满天卷地。
预设2:风号浪吼。
教师;此时此刻,站在堤岸上的人们舍得离开吗?
预设:要是我,我就舍不得,我会还沉浸在刚才的震撼之中。
教师小结:作者用文字,铺开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声音也如同浪潮一般,汹涌而来,让人置身其中,久久不能平静。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再来看刘禹锡的这首《浪淘沙》其七。
三、再读古诗,观照课文。
1.请大家再读这首诗,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预设1:“卷起沙堆似雪堆”让我想起了文中的“千万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经,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预设2:“须臾却入海门去”让我想到了浪潮来的快,走得快。文章中写到“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教师总结:作者围绕一个“奇”字,把这一天下奇观呈现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在读文章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自然景观。
集体讨论,你从哪些方面能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奇”
板书设计:
观潮
潮来前:钱塘江、江面、薄雾、镇海古塔、小山、人上人海。
潮来时:隆隆的响声、一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水墙、飞奔
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