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9-28 08:2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 储备与食品安全--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 (2019)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00年,袁隆平的超级稻研究达到了百亩片平均亩产700千克以上的目际,此后,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先后实现了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800千克、900千克和1000千克的奋斗目标,使中国起级稻研究遥遥领先于世界。这反映了我国( )
A.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和精神 B.科技水平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C.水稻新品种在各地大面积推广 D.粮食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 )
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 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
C.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 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3.《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 )
A.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B.利用最新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
C.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
4.有学者在谈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时,指出中国绝大部分作物不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依靠大农场,而是由小农来生产,如果小农对市场的连接不顺畅,那么他们的市场参与就是有限的,不仅会缺乏商业导向,而且还会对商业环境造成很大的风险,因此,小农面临不同的市场机遇是非常谨慎的。据此可知,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 )
A.依靠国际贸易建立稳定的粮食供给 B.解决社会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C.政府进行政策规范服务和正确引导 D.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的制度
5.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表的《2005年度国际粮食援助监测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 )
A.世界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 B.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障
C.中国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D.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整体脱贫
6.1872年英国制定了《食品与药品掺假法》,1899年议会修正《食品与药品销售法》,授权中央政府可以强制地方政府实行,1906年议会授予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这些举措反映了英国 ( )
A.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B.放弃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强化社会福利保障 D.加强立法保障食品安全
7.《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冰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薹,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物种交流
C.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8.我国年消费的粮食数量2021年达到14000亿斤左右,而世界粮食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68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大米2900亿斤,而世界市场大米的可贸易量只有700亿斤。我国每年消费猪肉5400万吨.而世界市场的可贸易量只有900多万吨。这一状况( )
A.源于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 B.凸显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
C.激化了我国的粮食紧缺问题 D.对世界食品卫生形成威胁
9.19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规定,市场上的食品质量非常不可靠。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这说明19世纪的美国( )
A.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受传统的经济政策影响
C.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弊端 D.民主法制制度十分完善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美、日、欧等国家的家庭妇女就业率普遍增加,人们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厨房里,加之普遍喜欢旅游、野餐等休闲活动,冷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之一。这表明冷冻食品的兴起( )
A.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食品保存的智能化
C.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水平 D.增强了世界粮食储备能力
11.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千多万吨增加到近6千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说明我国(  )
A.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
C.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 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
12.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1864年 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
1923年 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
1958年 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N”模式,如农业+休闲+观光+养生+教育培训等,“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发达。由此可知,这些地区( )
A.着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B.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
C.食品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D.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
14.2000年5月,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中储粮总公司成立。200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向中储粮总公司移交了嫩江基地(当时全军最大的旱田农场)的管理权。这些做法
A.大大提高了我国粮食储备的规模
B.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
C.推动了东北地区食物生产现代化
D.促进了先进食物储备技术的引进推广
15.近年来美国每年有将近40%的粮食转化为储备粮。政府储备量不到8%,生产者储备和企业储备约占国家总储备的50%和42%。其中企业储备包括食品加工企业储备和粮食仓储公司储备。这说明美国粮食储备
A.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 B.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
C.完全依靠市场自行调节 D.政府作用高于市场调节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但急求成效,于开垦次年就起征新赋,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荒效果不明显。康熙帝即位后,放宽了起科的年限,垦荒颇见成效;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雍正帝也一再谕令,让各地存足额定米谷。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康熙帝还曾下谕令“蒸造烧酒,多费米谷,须严禁”,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
——摘编自叶依能《清代前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政策和措施》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大致经历以下阶段:夏、商、西周,休闲制代替了撂荒制,出现了畎亩结合的土地利用方式;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铁器、牛耕逐步推广,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出现,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全方位发展;隋唐宋无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农业生产被视为天、地、称、人诸因素组成的整体。把提“天时”、“地利”,掌握“物性”,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
——摘编自李根蟠《精耕细作三题》
材料二 18世纪时英国在推行诺克福轮裁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形成了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萌芽。二战后日本政府通过推行农业区域化政策达到集约经营的目的。1975年粮食单产比1946年增长87.1%,并于80年代一举跨入高效农业国行列。90年代联合国《登博斯宣言》《21世纪议程》等相继通过,其中都将农业集约经营作为讨论重点,认为其关乎“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也得到应用,出现了以色列节水型农业、美国节劳型农业、日本荷兰节地型农业等新型农业。
——摘编自向晶、唐亚《集约化农业及其环境效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传统农业相比,现代集约化农业的新发展。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的粮食问题历来受到高度重视,粮食政策的制定往往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和社会危机的导火索。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晁错提出“贵五谷而贱金玉”的见解,并大声疾呼:“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粮食专仓储备制度创于春秋战国之际,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史称“资储遍于天下”。中国古代粮食流通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一度出现的政府全面干预,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一些月令书中强调人的活动要与自然的规律相一致,以避免灾害发生,至今仍有科学含义。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15世纪末,圈地运动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土豆被殖民者从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世纪初,英国人唐森仿效荷兰人的做法,用黏土和石灰混合成泥灰做肥料,施于沙地上,使之变成可耕地。这在英国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1860—1910年间,美国小麦产量增长近3倍,棉花产量增长约4倍,畜牧业也有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世界上小麦、棉花、肉类等的重要出口国。
——摘编自王荣声《近代欧美主要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基本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粮食流通在调剂地区粮食余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粮食为基础的国家政策是重农思想在实践中的体现。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试论隋唐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其实行粮食禁运,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同时,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
——【英】Tarrant《粮食能不能作为武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粮食贸易禁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粮食贸易禁运政策。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A项正确;迄今,我国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排除B项;材料中未提及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中“得到有效的解决”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0年前后,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花生的用途,推动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故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工业需求的影响,但工业革命不是花生传播与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前花生就已经传播与种植,排除B项;花生的商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主要出现在1900年之后,并不是迅速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可知,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促进粮食增长,养活世界人口,即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各国应加强合作,并未提及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利用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加强国家间应对粮食安全的合作,并非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偷换主语,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绝大部分作物不像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依靠大农场,而是由小农来生产,如果小农对市场的连接并不顺畅,那么他们的市场参与就是有限的,不仅会缺乏商业导向,而且还会对商业环境造成很大的风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不是大农场,而是由小农来生产,因此,小农面临不同的市场机遇是非常谨慎的,说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需要政府进行政策规范服务和正确引导,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依靠国际贸易建立稳定的粮食供给,排除A项;解决社会粮食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建立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调节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可知,中国对外提供大量的粮食援助,在世界粮食总援助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说明中国正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世界经济新秩序正逐步建立的信息,排除A项;世界粮食安全已经得到保障,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改革开放促进中国整体脱贫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依据材料“1872年英国制定了《食品与药品掺假法》……1906年议会授予政府对进口食品的监管权”,可以看出英国通过立法来强化保障食品安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排除A项;仅从材料,不能得出英国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政策,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食品安全,并未涉及社会福利保障,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从材料“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用冰库保鲜蔬果及清光绪年间北京皇室的冰窖藏蒜薹,得出我国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A项正确;古代中国部分保鲜技术与政府重视物种交流问题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到官府需求刺激科学发展问题,排除C项;长途贩运贸易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靠国际贸易无法满足对于粮食的需求,凸显了我国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各国对粮食生产的轻视,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粮食自给的重要性,看不出我国存在粮食紧缺问题,排除C项;材料与世界食品卫生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依据材料“到19世纪末,食品的造假腐败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重大危害事件不断出现使民众逐渐觉醒,对食品改革和制定相关法规的呼声越来越大”可知19世纪的美国由于对食品的卫生标准、纯度指标以及标签的真实性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出现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说明当时美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存在弊端,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食品法规不完善,有弊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传统经济政策对食品法规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食品法规不完善,未涉及民主制度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生活节奏加快”“妇女就业率增加”“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厨房”“休闲活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冻食品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根据“冷冻食品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可知冷冻食品的兴起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能说明推动食品保存的智能化和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水平,排除BC项;冷冻食品的兴起并不代表增强了涉及粮食的储备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化肥用量增加,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针对这个问题,我国提出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可得出,需要加大科技研究,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化肥施用量,所以体现了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C项正确;根据材料“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知世界上部分国家化肥施用量低,但不知发达国家的化肥使用情况,不能得出中国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了目标,不能体现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排除B项;根据材料提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没有涉及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根据材料“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地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到“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方便面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储藏的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饮食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与食品种类创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食物结构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依据材料“日本农业将精深加工做到极致,例如稻谷除加工成稻米外也开发成大米面膜、洁面乳液、肥皂等产品”,以及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这些地区农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规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食品供应,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根据材料“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中储粮总公司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向中储粮总公司移交了嫩江基地的管理权”可得,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粮食规模的大和小,没有比较,排除A项;材料不仅提到“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提到“移交了嫩江基地的管理权”,说法不够全面,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食物储备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政府储备量不到8%,生产者储备和企业储备约占国家总储备的50%和42%”说明美国粮食储备以生产者和企业为主体,A项正确;政府储备占很少比例,排除B、D项,C项中“完全”一词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A项。
16.(1)措施:开荒垦辟,增加产量;广设仓储,积谷备荒;推广高产作物种植;掌握粮价,调剂余缺;控制粮食消费,保证百姓主食。意义: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工业革命开始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建立化肥厂,支持农业生产等。
【详解】(1)措施:根据“顺治政府召集流民,开垦荒地”得出开荒垦辟,增加产量;根据“康熙极为重视常平仓谷,规定了仓谷的数额”得出广设仓储,积谷备荒;根据“康雍乾时期,包谷、番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得到迅速发展,成为贫苦农民的主要口粮。”得出推广高产作物种植;根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得出掌握粮价,调剂余缺;根据“雍正曾试图将禁酒推向全国。”得出控制粮食消费,保证百姓主食。意义:根据“开垦荒地”可得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根据“康雍乾三帝通过粮价奏报制度,及时掌握各地粮价,采取了一系列调剂余缺、平抑粮价的措施,对安定民生发挥了一定作用”可得出造就了农耕经济繁荣缓解了粮食危机;结合所学可得出调整经济结构,加速了农业的商品化。
(2)原因:根据所学,从政治角度概括,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根据“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根据“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可得出工业革命开始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力建立化肥厂,支持农业生产等。
17.(1)特点:精耕细作;不断发展完善;存在南北区域差异;以种植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
影响: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古代很长时间里对推动技术、工具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后期没有出现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制约了向近现代农业转型。
(2)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率有质的飞跃;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高度关注;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与高新科技相结合;出现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铁器、牛耕逐步推广,大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出现”及所学知识可得到精耕细作;根据材料“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全方位发展;隋唐宋无伴随着南方大规模开发,一年两熟的复种初步发展,南方水田技术逐步臻于成熟,明清,南方还出现了塘埔圩田和桑基鱼塘等综合利用水土、生物资源的生态农业的雏形”可得到存在南北区域差异;以种植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根据材料“古代农学用‘三才’理论解释农业......开掘‘人力’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做法”可得到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材料“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可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到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稳定;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古代很长时间里对推动技术、工具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后期没有出现理论突破和技术革新,制约了向近现代农业转型。
(2)新发展:根据材料“ 18世纪时英国在推行诺克福轮裁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1975年粮食单产比1946年增长87.1%,并于80年代一举跨入高效农业国行列......90年代联合国《登博斯宣言》《21世纪议程》等相继通过,其中都将农业集约经营作为讨论重点.....农业生产新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也得到应用......出现了以色列节水型农业、美国节劳型农业、日本荷兰节地型农业等新型农业”及所学知识可得到通过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集约化水平(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农业转变);农业生产率有质的飞跃;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高度关注;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与高新科技相结合;出现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新型农业。
18.(1)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实行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的政策。(任答3点即可)
(2)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新航路开辟后,引进、改良农作物品种;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迅速发展。(任答2点即可)
【详解】(1)内容:根据“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得出提升粮食安全到治国安邦的地位;提倡以农为本;根据“粮食专仓储备制度创于春秋战国之际,至隋代已具宏大规模”得出建立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根据“古代粮食流通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边程”得出政府干预和自由贸易相结合调节粮食流通;建立全国统一的粮食市场。2)
(2)原因:根据所学得出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根据“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农作物品种传入欧洲;根据“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化肥的工厂”得出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施肥等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9.(1)特点:历史悠久;阶段性明显;民本色彩浓厚;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多措并举的制度设计。(任答4点)
历史作用:利于保障不同历史时期粮食的稳定供应;利于小农经济稳定发展;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利于粮食流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评述:禁运政策对美苏两国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直接影响。对苏联: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制约苏联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苏联粮食安全意识;促进苏联国内政策的调整。(任答3点)对美国:损害了美国自身经济利益;加深了美苏之间的敌对意识,不利于世界和平。(任答3点)总体而言,禁运政策本质是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充分体现;禁运政策也并未有效解决苏联入侵问题,反而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从先秦开始萌芽,至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得出历史悠久;阶段性明显;依据材料“许多思想家开始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得出民本色彩浓厚;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依据材料“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稳定、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赈济灾荒是发挥粮食安全作业的重要手段”,得出多措并举的制度设计。
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利于保障不同历史时期粮食的稳定供应;利于小农经济稳定发展;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利于粮食流通,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2)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禁运政策对美苏两国甚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直接影响。
对苏联:依据材料“1979-1980年苏联粮食供应量减少了大约600万吨,极大的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导致了肉类产量的减少,但是其后果与预想的苏联能够找到可以替代大量被禁运粮食的供应来源不可同日而语。禁运也促使苏联意识到粮食自给自足的战略重要性,刺激了国内政策的转向”,得出冲击了苏联的畜牧业;制约苏联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了苏联粮食安全意识;促进苏联国内政策的调整。
对美国:依据材料“粮食禁运也导致美国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市场元气大伤,许多粮食企业面临破产。最终美国政府接受了来自农业界和粮食企业对于撤销禁运政策的压力,于1981年4月取消了粮食禁运政策”,得出损害了美国自身经济利益;加深了美苏之间的敌对意识,不利于世界和平。
总体而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禁运政策本质是美国经济霸权主义的充分体现;禁运政策也并未有效解决苏联入侵问题,反而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