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 (2019)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许多考古学文献中,使用“新石器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一词描述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对这一词语中“革命”的正确理解是( )
A.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 B.原始商人的出现
C.青铜铸造技术的产生 D.早期文字的形成
2.农牧业的产生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要求更细密的社会分工,这促进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进而出现剩余产品、社会分化和阶级。为了控制生产资料和剩余产品,国家开始产生。这说明( )
A.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和长期性 B.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
C.国家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唯一标志 D.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根源
3.古埃及神话中记载了埃及人崇拜的植物、农业和丰饶之神奥西里斯教人们酿造啤酒,奥西里斯的妻子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中国也有神农尝百草,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由此可知,在早期社会( )
A.人类普遍存在英雄崇拜 B.英雄人物引领历史走向
C.不同区域神话相互借鉴 D.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4.有学者认为:“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也有学者认为:“人类进入农业时代后出现了大量疾病,例如椎间盘突出、关节炎和疝气。”出现这两种不同的观点是因为 ( )
A.学者深受时代的影响 B.阶级立场决定研究结论
C.历史研究角度的不同 D.史学研究中的混乱现象
5.据研究,辽河流域距今8000年前的“华夏第一村”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原始龙纹中蕴含了冬至日北斗天象和赤道星宿,红山文化时代的易学体系、数理逻辑也是基于辽河流域史前发达的赤道坐标天文观测体系。这说明( )
A.天文学的进步使人类走向定居 B.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C.中国原始村落孕育了国家雏形 D.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6.“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之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一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材料旨在说明贫富差别的出现( )
A.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 B.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
C.源于农业和手工业分离 D.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
7.古代农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是天地自然环境、农作物(包括动物)和人的生产实践活动。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这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中国古代的节气即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据此推知,古代农业的发展( )
A.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B.实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C.增加了人类食物的供应需求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进步
8.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是小麦、粟的原产地 B.②地区最早驯化骆马和山羊
C.③地区是咖啡、玉米原产地 D.④地区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
9.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 B.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 D.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10.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 )
A.注重遵循自然规律 B.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铁犁牛耕已经普及 D.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11.三、四万年前,在法国克鲁马努人所作的壁画中,捕猎野兽几乎是大型壁画的唯一题材,植物和非动物很少表现。据此可知,当时的克鲁马努人
A.掌握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技术 B.将绘画发展成为独立艺术
C.在艺术上注重表现动物形象 D.最重要的生存方式是狩猎
1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如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农作物的播种、收割等,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这说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A.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 B.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
C.加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 D.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
13.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B.铁犁牛耕的广泛应用
C.人类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
14.下图为原始社会人口增长趋势图。其中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生存条件的改善
C.食物供应的丰富多样 D.定居生活的出现
15.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阶级的产生 B.世袭制的确立 C.王的出现 D.早期国家的诞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新石器时期。根据所学可知,“革命”应指人类生活的根本性变化。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逐渐走向定居,这一变化具有革命性,A项正确;原始商人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一种表现,但不是材料所述“革命”的含义,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的信息,与青铜铸造技术无关,排除C项;材料所述“革命”是指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是早期文字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材料主要反映了在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进一步分工,生产力得到发展,最终国家产生,可见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产生,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文明产生具有“曲折性和长期性”,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产生,材料没有涉及将农牧业与其他产业部门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农牧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包含阶级出现、形成国家以及有成型文字,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教人们酿造啤酒”“把小麦变成了面包的故事”“后稷教民耕种的传说”可知,古埃及神话和中国的传说中都有关于食物生产的故事,这说明在早期社会食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普遍”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不是强调英雄崇拜,排除A项;英雄人物可以影响历史,但“引领”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古埃及和中国的神话相互借鉴,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由材料可知,一种观点肯定了农业生产带来的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生产给人类带来了疾病,表明,这两种观点的研究角度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不同时代,排除A项;阶级立场决定研究结论表述太绝对,并且材料没有提到阶级,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混乱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约10000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不同规模的聚落逐步形成。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和红山文化遗存都反映了古人的聚居生活,原始农业推动了生产力进步,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很早观测天文现象。因此,材料说明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原始农业的出现促进人类走向定居,排除A项;原始村落不属于国家雏形,排除C项;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贸易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后,家庭财产差别所带来的私有制对社会生产关系的冲击,导致了氏族公社的瓦解,A项正确;随着生产力发展会消失说法错误,排除B项;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是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重在强调贫富分化的出现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标志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材料“重视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人的生产实践活动要与自然节律、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相协调”可知,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对天时、节气的观察,因此有利于天文历法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排除A项;中国古代人口并未快速增长,排除B项;材料强调农业与天、地、人、物的关系,并未体现食物的供应需求,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④是美洲所在地,这里最早栽培番茄和辣椒等农作物,D项正确;①地区是中国,是粟的原产地,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地区,排除A项;②为地中海地区,而骆马是美洲最早驯化的,排除B项;③是非洲地区,而玉米原产地在美洲,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对人民的定居生活、人口增长及土地开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说明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A项正确;社会分工发达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农业文明的生产效率并不高,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项。
10.A
【详解】材料《经法·君正》篇强调的是“知地宜需时”进行农业生产,荀子也说农业生产要“不失时”,这都是反映了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抵御自然灾害问题,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铁犁牛耕的普及情况,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注意农时,与土地利用率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材料中的壁画重点描绘了捕猎野兽的场景,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这一地区的古人类以狩猎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的情况,D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克鲁马努人掌握了种植技术,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克鲁马努人进行了壁画创作,并未反映绘画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排除B项;克鲁马努人之所以将捕猎作为壁画的唯一题材,主要原因是克鲁马努人依靠捕猎为生,而不是因为他们注重表现动物形象,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据材料“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各项具体劳动……更是与气象变化息息相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了‘季’和‘年’的概念”可知,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的食物供应、人口的快速增长等相关信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存条件,推动了人口增长,A项正确;当时仍然使用石器,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是在国家形成后,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1万年前,农业出现,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因此促进人口大幅度增长,A项正确;BCD项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故选A项。
【点睛】
15.D
【详解】材料中主要涉及了地方行政体制、法律和城市的出现,这些都是早期国家的特点,所以这些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早期国家的诞生,D项正确;这些材料反映的是早期国家的诞生,而非阶级的产生、世袭制的确立和王的出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