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当年佩里率军上岸的地点上,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
在佩里公园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 美国海军准将佩里1853年7月8日率领4艘蒸汽军艇,打开日本封闭的国门。史称“黑船事件”。1854年3月31日,佩里返回日本,并代表美国与日本签订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材料二:“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甲午战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给驻朝公使密令
材料三:“没有别国的帮助,它(日本)无论在财政上或军事上都没有独立行动的力。” ——列宁 材料四:综计中日交涉以来 - - - 我愈退则彼欲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痈遗患,以至今日。夷焰鸱张,贪婪无已,一误再误,则我中国从此无安枕之日。 ——礼部右侍郎志锐奏倭人谋占朝鲜事机危急请速决大计折 材料五:(修颐和园之款)出于海军经费的应为二千万两。其时正当中法战争失败之后,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呼吁建设海军,却不料名义上作为建设海军之用的购船经费,大半被挪用于修建颐和园。因此,自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海军就没有再增添一舰。 ——《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材料六:明治天皇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所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日本海军史》 一、战争的起因
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旅顺 日军攻占威海卫
1895年初平壤陆战黄海大战辽东战役丰岛海战二、过程:1894年8月中国对日本宣战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到列强侵略颇有感触,他说“绝非隔岸观火- - -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一场殊死的搏斗中死去。 ——马克思
欧美各国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中国武科考试的内容却还是弓马骑射,文科考试的内容仍然是八股文。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主侵华方式垄断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特征开设工厂协定关税本质要求长江流域4口东南沿海5口开埠2亿两白银2100万银元赔款台湾及附属岛屿香港岛割地《马关条约》《南京条约》项目四、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深层影响1895年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1894年底,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世纪末,北方特别是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1898年秋,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900年春夏间,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农民阶级一、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
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华权益二、过程:天津-廊坊-天津-北京-出逃-镇压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 - - 又因抢劫所发生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四、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洋人的朝廷”完全沦为大大加深加深开始沦为 半半社会影响《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后果巩固扩大侵华权益发展资本主义,蓄意侵略进一步打开打开市场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朝鲜农民起义修约失败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八国侵华甲午战争二次鸦战鸦片战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