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揭阳市棉湖中学 陈鸿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流程一、课标要求二、教学背景分析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点五、教法、资源六、教学过程设计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
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一)教学内容分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思想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失败(二)学情分析 通过学前问卷,学生对林则徐、康有为等人物有
所了解,但对于其思想方面的具体内容缺乏认识,虽
然初中学习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但是对近代中国
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的特点缺乏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
变革的思想主张。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通过史料研习,探寻“救国良方” 产生的
历程,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的过程学生深刻体会到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艰
难历程,感受先进人物忧国忧民的思想,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教学难点: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特点 教学资源和方法教学资源:
书籍:陈旭麓《中国近代史》等
教学方法:史料研习法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屠龙大会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可“美”的?我们中国什么事情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的吗?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认为“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国,史所未闻,籍所未有,荒诞不经,无过于此!”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救国方案一: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救国方案二: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救国方案三:
维新派
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研读】——开眼看世界诊断病症:列强侵略、盲目自大、军事落后救国方案一林则徐、魏源
开眼看世界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设立译馆、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
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极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魏 源A.编写著作:
B.主张:
C.意义:《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向西方学习有重要启迪作用。——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
详实专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开眼看世界
“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 ……《海国图志》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大国崛起.日本》 (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历史现场1 】 《海国图志》的不同境遇讨论:从材料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多数中国人仍然缺乏反省,
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诊断病症:救国方案二内忧 外患统治危机加深——”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背景:“中学”指什么?“西学”指什么?根本目的是什么?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中学”“西学”的地位:“中学”是根本“西学”是补充封建伦理纲常含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正确?课堂探究从“师夷长技”的理论到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史料研读】讨论:从以上材料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洋务运动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变革封建制度。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吴玉章回忆说:“我还记得甲午战败的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经痛哭不止。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诊断病症: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救国方案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维新变法思想抨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大同书》: “君主之专制其国,鱼肉其臣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 “背公理,害人道,未之有比者。”“不得不除之也。”“人人自由,人人平等。”“无贵贱之分,无贫富之等,无人种之殊,无男女之异。”“下国家者,为天下国家之人公共同有之器,非人一家所得私有。 ”“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颂扬民主——维新变法思想【史料研读】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 ——康有为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 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 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变法通议》自序 从上述三段材料看,康、梁维新派的思想具有什么特点?你怎么看这个特点?课堂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维新变法思想特点:借助经学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
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地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当我读到康、梁(特别是梁启超)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吴玉章回忆录》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在庚子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胡适《胡适自传·在上海》 从材料看,康、梁“维新疗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洋务运动进行了30多年,维新变法却昙花一现,你觉得“中体西用”疗法和维新疗法哪个更有价值?【史料研读】——维新变法思想3.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1.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2.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救国方案一: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救国方案二:
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救国方案三:
维新派
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小结综合相同:救亡图存的目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向西方学习,追赶近代化的历程。
趋势:由学习器物转向学习制度★三个救国方案相同之处?★其内容的差异体现了什么趋势?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变法思想课标要求板书设计一、线索清晰
二、材料丰富课标要求教学设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