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1平行线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5.2.1平行线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9-29 16: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1平行线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主备人 ***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几何符号表示.2.让学生经历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积累操作经验.3.在实践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观察和想象两直线存在平行关系,并在实践探索中获取平行线基本事实及推论.
依据 课标要求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2..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4.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这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研究平行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就已经直观认识了角、平行与垂直,对其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在学习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同时,自然引入了“三线八角”,认识了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除此之外,学生在对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并积累了一些直观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识别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了推理说明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修改建议
【课堂引入】(多媒体展示)数学来源于生活  图5-2-4思考:图中的竖线(横线)会不会出现交点?在位置上给人怎样的感觉?1.从生活出发,师生共同探究平行线的特点.平行线的特点:(1)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2)是直线.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图5-2-5的两条不相交的直线a,b,记为“a∥b”,读作a平行于b.图5-2-5问题:(1)平行线应该满足哪些条件?(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即无交点))(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平行与相交)2.平行线的画法先由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并示范平行线的画法.画法:一放二靠三推四放(如图5-2-6).图5-2-6学生自己练习试一试.3.平行线基本事实学生在了解平行线画法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如图5-2-7过已知点P作已知直线l的平行线.图5-2-7思考提问:经过点P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平行?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注意:应正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有”表明存在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只有”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是唯一的.4.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在知识3的基础上,另找一点B,继续让学生自己画出与直线l平行的直线.图5-2-8提问思考:这三条直线中,任意两条直线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师生共同得出平行线基本事实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应用举例】例1 如图5-2-9,已知直线a,点B,C.(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图5-2-9【拓展提升】例2 探究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个数.
课堂小结
1.课堂总结:(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2)本节课还有哪些疑惑?说一说.教师总结:平行线的定义及画法
课时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修改建议
【达标测评】1.判断:(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平行.(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2.如图5-2-10,已知方格纸上点O和线段AB,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画直线OA;(2)过点B画直线OA的垂线,垂足为D;(3)取线段AB的中点E,过点E画BD的平行线,交AO于点F.图5-2-10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