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商纣王淫乱,商纣的叔父比干说:“做大臣的,如果不能冒死劝谏国君,那还算什么忠臣!”于是,比干态度强硬的劝谏商纣。商纣大怒说:“你这样做是想当圣人吧?我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孔穴,我看看你有没有。”说罢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比干毫无惧色,慷慨就戮……这就是著名的比干挖心的故事。 讨论:比干忠言进谏,为何被挖心?·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
2、能正确地翻译全文;
3、熟练地朗读全文;
4、能从多个角度思考本文,得到不同的启示;
5、学习邹忌的谈话技巧,练习口语交际。主页2018-12-181兼语句“邹忌讽 纳谏”齐王解
题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邹忌,战国时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能言善辩著称。善鼓琴,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kūn )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几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卓有远见、关心国家的政治家。我在浏览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听了谋臣的建议,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成就伟业。我在浏览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战国策》简介: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yì kuī jiàn jībàng jīZhāo guāncháo(一)朗读课文,注意字音:(二)再读课文
1、读准句子
2、理解文意我在朗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穿戴早晨光艳美丽谁极漂亮、
好看长(身高)比得上照表判断多怎么对… …说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
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
之美也。” 谁又,再怎么第二天(之)谁比不上相信自己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偏爱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
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通“熟,”仔细。认为不躺着这件事以……为美表判断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
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的确,实在朝廷拜见认为比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
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
矣。” 方圆受蒙蔽近侍,近臣。(到了)极点土地,疆土。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
使……听到当面指责指责别人的过错公共场合好过失,过错讽刺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刚刚,才。好像间或,偶尔不时,有时候。满一年即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种情况在到朝见检测强化,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检测题:
1.辨析下列每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的差异。
①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孰视之
②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③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a.朝服衣冠,窥镜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忌不自信。
③王之蔽甚矣。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思考一:邹忌为什么要比美? 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纳谏的结果如何?在什么前提下“讽”齐王的?邹忌齐王我的评论足智多谋,娴于辞令,勇于进谏,深谙君王心理,实事求是,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勤于王事胸怀宽广,善于纳谏,有富国强民的愿望,是一个勇于改过的开明君主
2、邹忌自知不如
3、妻妾皆美邹忌
4、邹忌规劝齐王
… … ……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 人贵要有自知之明对讨好恭维话要警惕思考二:对于某一个事件或者史实,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引发不同的看法。请你从文中选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发表看法。 1、想一想你所知道的历史上著名的类似邹忌成功进谏的故事。
2、说一说你自己成功或失败的劝告经历。 想一想,说一说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王要攻打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占别人的便宜,不想到另外有人在算计他。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我要训练
话题: 1、讽谏同学不要迷恋网吧。 2、讽谏长辈不要吸烟、酗酒。 3、讽谏教师不要歧视后进生。 4、讽谏上级领导注意环保。 情境一: 你和同学乘车时,看见一个空座,只见一位老人赶紧让自己的孙子(看起来十二、三岁的样子)坐下,自己背着孙子的书包手握扶手,摇摇晃晃,站都站不稳,还满脸幸福地望着自己的孙子;而他(她)的孙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请你们用巧妙的方法告诉老人,他(她)这样溺爱孩子是不好的。
情境二:你的好朋友小美同学非常爱美,每天都要化妆,而且自我感觉非常漂亮。你如何告诉她:中学生自然纯朴才是美。 用一用,练一练 小结 由邹忌的“讽”可以看出“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我们提建议或意见时,应该讲究一点方式方法,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自觉地改进。文章开头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
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样的回答?明确:
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
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
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得意炫耀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格外偏爱
由衷赞美吾孰与
徐公美?不自信
徐公何能
及君也? 畏惧讨好
有点勉强吾与徐公
孰美?
怀疑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礼貌尊重
敷衍逢迎 邹忌的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
而邹忌并没有陶醉于这些溢美之词,通过比较、思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即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暮寝思之,不仅想到自己在小家庭中受蒙蔽,更联想到齐王拥地方千里,受蒙蔽的可能性就更大。 皆
以
美
于
徐
公
妻私臣妾畏臣客求臣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
莫不求王 生活
小事 国家
大事 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邹忌威王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王之蔽甚矣 受
蔽 推及 三比设喻类比分析第二段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入朝讽谏齐王。课文分析面刺寡人
上赏
三时
三变 令初下,门庭若市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三赏上书寡人谤讥市朝中赏下赏数月后,时时间进期年后,欲言无可进(3)威王除蔽分析第三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
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齐威王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