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1第九单元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14 09:26: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一课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国家课程标准: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省课标教学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前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史实。
2.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戊戌变法的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政治因素: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 想一想:
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民族的危机?割地
赔款
通商
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侵销商品。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开设工厂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阅读课文概述:
1、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反映在哪些方面?(或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变化?)1)经济方面:
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政治方面:
A、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B、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设银行、贷款、开矿、设厂、修铁路阅读《时局图》,回答:
1、创作的历史背景?反映的列强侵华在政治上采取的方式?
2、有人为此题诗:沈沈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什么愿望?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划分势力范围,分而治之唤起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阅读课文概述:
1、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二、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表请回答:1、依据图表,概述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3)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2、阅读课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发展艰难: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分布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有哪些影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阶级基础。——戊戌变法历史根源四、早期的维新思想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王韬、郑观应、薛福成B、政治思想: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1、出现时间:
2、代表人物:
3、主要思想:
4、评 价:19世纪70年代A、经济思想: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进行商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持哉?
材料三: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邓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请回答
(1)李鸿章与郑观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回答
(1)李鸿章与郑观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3)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
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邓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他批评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制度制度只学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人才,改革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小结:戊戌变法的 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政治因素: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历史
根源